2023-2024学年度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学案 编号11 班级 姓名
拉丁美洲—巴西
【学习目标】
1.准确判读拉丁美洲的主要地形区、河流、山脉;准确判读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
2.结合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分析拉丁美洲气候分布、成因及其特征;
3.联系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4.综合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并明确其破坏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一)课前识图
1.结合地图册查找:主要经纬线:60°W、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60°S;主要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2.写出图中字母、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地形区、半岛岛屿:A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_山脉(成因: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C____________平原、D__________高原、E__________平原、F_______高原、G__________平原、H_________高原、I______岛、J_________群岛、K_____________半岛;
海域、海峡、河流:①_________运河、②__________海峡、③__________海峡、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梳理
一、拉丁美洲
(一)位置范围
1、范围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共33个国家。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2、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赤道横穿北部,南端56°S,西经度,大部分为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温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
②海陆位置:拉丁美洲东邻 ,西靠 ,北部为 和 ,南部隔 海峡与南极洲相望,是各大洲中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③交通位置
巴拿马运河:它连接了北美和南美大陆,有“南美大陆桥梁”的称号,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简述拉丁美洲的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地形区)。
【问题探究1】
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南美洲南部西侧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2、气候
(1)分布
在拉美西岸从赤道向高纬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为:
1 2 3
4 5
在拉美东岸从赤道向高纬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为:
1 2 1
7 6
(2)拉美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①图中8为 气候。形成原因:这里是安第斯山脉,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从山脚的赤道多雨带直至山顶的高山冰原气候一应俱全。
②图中西岸2、3、4、5气候南北狭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尤其3气候特别狭长且向赤道方向延伸,原因是:安第斯山靠近南美洲大陆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赤道方向延伸。
③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在30°S—40°S之间形成地中海气候,40°S以南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侧处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岸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知识回顾】特殊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最广原因,中美洲东部沿海、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热带雨林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狭长且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
【问题探究2】
(1)亚马孙平原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原因。
(2)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虽然靠近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原因。
3、河流和湖泊
(1)亚马孙河: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流经平原区,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河口坐标 。
(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成为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有伊泰普水电站(仅次于三峡)。
(3)马拉开波湖是南美洲最大湖泊(蕴藏石油资源)。
(4)的的喀喀湖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问题探究3】
亚马孙河航运条件非常有优势但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分布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墨西哥、委内瑞拉),白银:墨西哥,铁:巴西,铜:智利和秘鲁)、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森林资源、渔业(秘鲁渔场成因:______________)、草场资源丰富。
(三)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仅次于非洲;人种结构复杂,以混血人种为主;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大多信奉天主教。
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区——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和阿根廷沿海;人口稀少区——热带雨林地区、内陆高山和沙漠地区。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工业以采矿业为主
【知识回顾】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及对我国畜牧业的借鉴措施?
(四)巴西
1、位置
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面积居世界第5位,是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城市与城市化问题
①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种复杂,白种人居多,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桑巴舞是狂欢节上的主旋律。足球是巴西人非常喜爱的运动。
②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海上交通便利;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矿产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
③城市:在图上标出这些城市。巴西利亚(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圣保罗(全国第一大城市、工业中心)、里约热内卢(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全国经济中心)
④城市化比重高,城市规模过大,城市化问题突出。
3、经济——拉美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农业: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形成条件:临近铁矿,资源丰富;海上交通便利;靠近伊泰普水电站)
【问题探究4】
(1)巴西原来的首都为里约热内卢,偏居东南一角。20世纪中叶,巴西决定将首都迁至中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职能单一的以政治职能为主的新首都,巴西为什么把新首都建立在内陆的巴西高原上?
(三)高考链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四)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奥里诺科河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流量很大。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地势低平,河面展宽。图1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其甲、乙水文站的位置,图2示意甲、乙水文站全年水位差(正值表示甲水文站水位高于乙水文站水位)。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月份中,乙水文站测得阿普雷河水流速度最慢的是( )
A.3月 B.4月
C.7月 D.8月
2.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 )
A.1~3月 B.5~7月
C.7~9月 D.9~11月
读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甲地海域渔业资源相当丰富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D.甲地大陆沿岸草场资源丰富
4.下列关于乙地所在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高 B.人种单一,以白种人为主
C.畜牧业发展较快,牛肉大量出口 D.人口集中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
南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不仅被誉为“石油湖”,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读图,完成下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水北淡南咸
B.图中①点受东南信风影响小,受风浪影响小
C.委内瑞拉湾的海水常年倒灌注入马拉开波湖
D.该湖属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
6.关于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拉开波湖与委内瑞拉湾连接通道狭窄,鱼在湖中集聚
B.水温较高,鱼类生长、繁殖速度快
C.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与大洋相连,鱼类丰富
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于2016年11月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阿塔卡玛高原沙漠边缘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该基地成为继南极站后,中国又一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据图完成下题。
7.阿塔卡玛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 )
①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②大气对流旺盛
③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④人类影响,植被稀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8.阿塔卡玛沙漠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陆地生态环境优美,吸引大量鸟类筑巢繁殖
B.鸟类迁徙必经之路,天气稳定吸引鸟类集聚
C.沿岸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吸引鸟类集聚
D.为农业生产,该地居民收集了大量的鸟粪当肥料
9.在智利建立天文观测点具有的优势是( )
①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 ②与国内观测构成时域互补性
③海拔高、干旱,大气透明度好 ④纬度低,星空起落幅度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荒漠广布,河流却以外流河为主。科考队员遇到当地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题。
10.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1.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定期迁徙的时间和方向,最可能的是( )
①大约11月,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
②大约11月,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
③大约5月,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
④大约5月,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示意巴西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巴西的( )
A.亚马孙平原 B.巴塔哥尼亚高原
C.西部沿海平原 D.巴西高原
13.该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
③夏季光照充足,利于棉花采摘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4.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第三大湖,具有“海拔高却不冻、位于内陆却不咸”的特点。
材料一: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终年通航的湖泊。湖泊周围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附近许多山峰常年积雪。湖区生存有大量水草、鱼类和飞禽。由于全球变暖,的的喀喀湖流域周边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直接威胁到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材料二:的的喀喀湖附近有世界上最高的耕地,但小麦往往不会成熟,其茎秆主要用作饲料。
(1)从水循环角度简析的的喀喀湖“位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2)分析的的喀喀湖可终年通航的原因。
(3)从大气作用的角度解释的的喀喀湖区小麦不会成熟的原因。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全球变暖对的的喀喀湖及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巴拿马运河运载量接近饱和。2015年5月22日,中国同南美相关国家启动“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工作。一旦建成,将比绕行南美洲缩短一万多公里的航程。
(1)分析中国在南美洲修建“两洋铁路”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3)分析“两洋铁路”的修建将对巴、秘两国产生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