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6 我 看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6 我 看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2: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我 看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诗集《探险队》《旗》《穆旦诗集(1939—1945)》等,主要译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选》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西南联大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知识链接
“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在艺术上,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我 看
春风 青草 远水 绿潮
飞鸟 晴空 流云 大地
自然的谐奏——生命 热爱青春生命
生命的静流——希望 憧憬美好自由
与自然合流——新生
主旨点睛
这首诗描写了“我”眼中的大自然美好温馨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丰润( rùn ) chén zuì( 沉醉 ) 忧戚 ( qī )
勃发( bó ) 飘逸( yì ) 漫游( màn )
流盼( pàn ) 摇曳( yè ) 吹熄( xī )
枉然( wǎnɡ ) 红晕( yùn ) 凝望( nínɡ )
揉过( róu ) 翅翼( yì )
词语释义
1.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2.忧戚:忧伤。戚,悲伤。
3.枉然:费力而不起作用。
4.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课内精读
1.(考点:语言赏析)诗歌前两节用四个“我看”领起,有什么表达效果?
内容上:“我看”领起的四句写了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被夕阳染红的流云和流云映照下的红色的大地等景物,组成了一幅原野上的美丽的春景夕照图。形式上:“我看”反复使用,既照应诗题,丰富了春景夕照图的内容,又形成不断反复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2.(考点:修辞手法)找出诗歌第1节中能表现春风和青草特点的词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风与青草的互动,突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青草像“潮水”一样涌动,让人仿佛看到了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
3.(考点:主旨情感)结合语境,简析下列句子所传达出的诗人的情感。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去吧,去吧”,直抒胸臆,发出融入美好的大自然、热爱生命的呐喊;“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表达了对蓬勃的生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抒发了融入自然、热爱生命的豪情。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丰润(rùn) 飘逸(yù) 熄灭(xī) 描画(huà)
B.枉然(wǎn) 红晕(yùn) 汹涌(yǒnɡ) 和谐(xié)
C.流盼(pàn) 忧戚(qī) 坦荡(dànɡ) 摇曳(yì)
D.揉过(róu) 咏赞(zàn) 柔嫩(nèn) 寂静(jì)
【解析】A.逸(yì);B.枉(wǎnɡ);C.曳(yè)。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朝。
B.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C.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息。
D.永在寂静的偕奏里勃发。
【解析】A.朝(潮);C.息(熄);D.偕(谐)。
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 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 ,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 着鼻子和嘴唇。
A.明亮 娇媚 翻动 诱惑
B.明亮 妩媚 翻滚 引诱
C.闪亮 娇媚 翻动 诱惑
D.闪亮 妩媚 翻滚 引诱
4.(2022广西北部湾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B.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C.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
D.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减少或下降,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解析】A.缺少主语,应在“往往”前加上“人们”。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湿润。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①③⑥⑤②④B.①④⑥③⑤②
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②④⑥⑤③
6.下列关于《我看》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春天的傍晚,在瑰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激情澎湃。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
B.诗人将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连缀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中的“你”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D.诗人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景物的原始形态,对眼前、过去和未来做出了形象的描绘。
【解析】D.表述有误。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富于想象,不是写实主义。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语言运用】句子仿写。
(1)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从下列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备选景物:落叶 大海 夕阳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示例一:落叶——落叶在空中飞旋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舞出生命的极致美。 示例二:大海——海面翻腾奔涌,潮起潮落,而海心深处一片宁静。 示例三:夕阳——夕阳吻着山峦的额,迟迟不肯坠落。
(2)仿照下面语段中的画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握手,是心灵的交流。大千世界,常常因握手而孕育出美好的境界。微风与湖水握手,荡漾出轻柔的涟漪; , ; , 。
示例一:云层与夕阳握手 渲染出缤纷的晚霞 茶叶与沸水握手 弥散出怡人的清香 示例二:高山与薄雾握手 幻化出缥缈的云海 笔尖与纸张握手 描绘出动人的画卷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理 想(节选)
穆 旦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节选自《穆旦诗文集》)
8.(考点:语句理解)结合全诗,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只是单纯地活着,就像秋日枯黄的草木永远结不出果实。可悲的是没有理想的人从不懂得反思,对于生活的坎坷与挫折一味地逆来顺受。所以,没有理想的人面临的永远只是绝望。
9.(考点:内容理解)你如何理解诗歌的第4节?“邪恶”“折磨”等词语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①面对没有理想的人生,诗人终于发出了“呼喊”。②“邪恶”“折磨”等词语加强了情感色彩,说明尽管“理想”难以实现,但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更高的境界,让我们在现实的平庸生活之外,有一个可以向往的梦想天堂。
10.(考点:拓展延伸)第3节诗告诉我们:没有理想,生活就会变得单调乏味,灰暗而没有生气。请你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多碌碌无为、邋里邋遢的人。这类人是最典型的对生活毫无理想、毫无追求的人,他们的生活一成不变,没有朝气,显得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