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情感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重点)
2. 体味文章的情感变化。(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视频《雨果笔下的圆明园》。
2.师:这是一座宛如人间仙境的皇家园林,却于1860年在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烧中化为一片灰烬。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课后识字表中生字齐读词语和词语表中的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毁”“陵”“闯”的笔顺。
4.交流难理解的词语:不可估量、金碧辉煌、名胜、众星拱月。
5.借助视频理解:西洋景观、青铜礼器。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点名交流。
3.请同学们想想2-4自然段的内容可以怎样概括呢?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4.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1自然段。痛惜、难过
第2-4自然段。喜爱、赞叹
第5自然段。痛心、愤怒
5.你有没有发现课文内容跟情感有什么联系。
四、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英法联军要入侵?要毁灭圆明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复习词语。
2.回顾文章的情感变化。
二、学习课文内容
1. 学习第2-4自然段。
(1)读课文第2-4自然段,先说说内容,再说说感受。
(2)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3)学生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引导学生注意描写建筑的词语。
②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课文。
③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
④再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学生交流第四自然段。
①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 (点名学生回答)
注意 :“最珍贵”和“最大”说明什么?
还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上自”和“下至”。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课文。
2. 学习第5自然段。
(1)细读第5自然段,交流感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
读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现在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作者正是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的情感体验就更加的强烈。)
(4)带着这种强烈的感受再读读这篇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
为什么这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4.总结全文:学生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文章呢
三、拓展延伸
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之后,你有什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