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孔乙己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 孔乙己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6 23: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孔乙己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鲁迅 见第54页《故乡》
写作背景
《孔乙己》选自《呐喊》,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然很猖獗。科举制度虽已于1905年被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为了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先生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短衣帮(麻木 冷漠) 掌柜(挖苦 嘲笑)
哄笑 引人发笑
笑声里走散 跟着笑
小孩子(无恶意地笑) 小伙计(随声附和)
以喜写悲
主旨点睛
作者以极简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自主学习
字音字形
蘸( zhàn ) 羼水( chàn ) 间或( jiàn )
附和( hè ) 门槛( kǎn ) 侍候( shì )
yínɡ( 营 )生 ɡé( 格 )局 tuí( 颓 )唐
词语释义
1.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文中指阔气。
2.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去分辩。
课内精读
1.(考点:写作手法)文章开头在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也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2.(考点:人物描写)本文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试分析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肖像描写。写出了孔乙己尚有劳动能力但又不肯劳动、懒得出奇的特点,以及精神萎靡颓唐、生活穷困潦倒的现状。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秀才本来是考取的,这里的看客们却用了一个“捞”字,这样的语言描写显出了问话人嘲笑的语气和鄙薄的心理。神态描写则揭示出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时痛苦不安的表情。
3.(考点:词语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不矛盾。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地说“大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人们麻木不仁、冷酷无情、落井下石,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作者用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体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抗议与批判。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拭去(shì) 蘸酒(zhàn) 蒲包(pú) 笔砚(yàn)
B.涨红(zhànɡ) 绽放(zhàn) 哄笑(hònɡ) 唠叨(dāo)
C.荤菜(hūn) 惋惜(wǎn) 阔绰(chuò) 附和(hè)
D.不屑(xiè) 咸亨(hēnɡ) 茴香(huí) 羼水(chàn)
【解析】B.哄(hōnɡ);叨(dɑ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长衫 掌柜 缠夹不清 毫不热心
B.声气 伤痕 好吃懒做 血雨腥风
C.颓唐 无聊 污人清白 君子固穷
D.夹袄 绰号 不屑置辨 身材高大
【解析】D.辨(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看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
【解析】A.“通过”和“使”连用导致主语缺失;B.“《孔乙己》是一篇强烈呐喊”搭配不当;D.“音容笑貌”与“浮现”搭配不当。
综合运用
4.【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回答问题。
图A:分茴香豆 图B:景阳冈打虎
(1)请描述这两幅图。要求:至少用上一个成语,字数在100字左右。
图A示例:几个孩子继续举着手向孔乙己讨要茴香豆吃,孔乙己大惊失色,忙把碟子端起,弯下腰向那几个孩子连连摆手,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图B示例:武松一翻身骑在老虎身上,左手抓住老虎前额,右手握拳高高举起,准备使出全身力气打下去,凶猛的老虎被武松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2)班级文学社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孔乙己的命运。
示例:假如范进没能考中举人,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穷困潦倒,饥饿而死。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举人,他最后的结局将会是 示例:锦衣玉食,富贵而终 。
阅读迁移 【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酒 婆
冯骥才
①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②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③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④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槛,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⑤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这个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她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⑥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⑦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⑧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⑨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但见酒婆喜怒无常,眯起眼似在云里雾里,瞪大眼不知身在何处。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⑩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极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不然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有删改)
5.(考点:内容梳理与概括)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人 物 情 节 形象特点
酒婆 ① 每天下午,来小酒馆 嗜酒如命
喝完就走,从不赊账 ② 老实本分
③ 醉卧街头,被车轧死 命运可怜
6.(考点:语言赏析)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酒婆摇摇摆摆、神情恍惚的醉态,凸显其喝醉后的“洒脱”。通过描写首善街的人的表情,侧面烘托了“酒婆”真醉后的形象,为下文写“酒婆”的无辜惨死做铺垫。
7.(考点:拓展延伸)结合链接材料和选文,回答问题:《孔乙己》中小酒馆里的其他“酒客”有何特点?选文中酒婆最终因醉酒死在了首善街,造成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链接材料:一般来说,作家在小说中塑造的群体形象,主要是为了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反映广阔的时代背景。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塑造的“短衣帮酒客”,他们内心冷漠自私,精神麻木无聊,对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起了推动作用。
(1)其他“酒客”都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生活穷困潦倒、精神苦闷麻木,需要借助劣酒麻痹自己,求得短暂的“洒脱放纵”。(2)①直接原因:酒婆喝醉酒,出车祸,无辜惨死;②间接原因:酒馆老板长年以假酒骗人(底层劳动者贫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③根本原因:小说虚拟的社会中“虚假”“诓骗”行为横行,揭露了一种习惯于虚假却无从适应“真实”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