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2)
课题 用乘法口诀试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试一试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解决“方框里最大能填几”这类问题的方法,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探索解决“方框里最大能填几”这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的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动物学习校园里,大象老师正带领着小松鼠分组做游戏,大象老师要求怎样分组呢?(课件情境图) 课堂预设: 学生:每组的只数要相同。 教师:可以怎样分呢?我们一起帮小松鼠们分分组吧!(板书:长颈鹿与小鸟(2))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绿点1。 (1)课件出示绿点1。 教师:同学们从图中能数出有几只小松鼠在做游戏吗? 学生:有18只。 (2)引导学生读表。 教师:表中的数分别代表什么呢?与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第一行代表可以分成的组数,第二行代表每组中小松鼠的只数。 教师:如果分成2组,每组有多少只小松鼠呢? 学生:18÷2=9(只),所以分成2组,每组有9只小松鼠。 (3)完成表格。 教师:同学们还有别的分组方法吗?继续填后面的表格。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结果汇报。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对学生回答点评,并给予肯定。 (5)回顾总结。 教师:从填好的表格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预设: 学生1:参加游戏的小松鼠总数没变,所以每列两个数的积都是18。 学生2:每组只数越多,可以分的组数就越少,每组只数越少,可以分的组数就越多。 ……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2.学习绿点2。 (1)课件出示绿点2。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方框里最大能填几的问题。 (2)引导学习明确探究内容。 4×<25 ×3<20 教师:要想方框里填的数最大,乘法算式的积要最接近右边的数,还要比右边的数小。 (3)小组讨论。 学生尝试独立解题,再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课堂预设: 学生1:第一个题,从1开始一个一个试:4×1=4、4×2=8、4×3=12、4×4=16、4×5=20、4×6=24、4×7=28,因为4×7=28比25大,所以不符合题意,只能选1、2、3、4、5、6,而这里面最大的就是6,所以最大填6。用同样的方法,第二个题填6。 学生2:4×<25,就可以想“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应该填6。×3<20,就可以想“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应该填6。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并给予肯定。 课堂小结: 教师:解决方框里最大能填几的数类问题,想乘数与几相乘的积最接近且小于另一边的数。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科书P92“练一练”第4题。 (1)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分析题意,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指名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方框里最大能填几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2页练一练6题、7题。 可知道学生借助小棒,通过分小棒帮助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长颈鹿与小鸟(2)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应从图文中找到数学信息,明确问题,再理清题的数量关系,最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求一个数里有多少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3.解决方框里最大能填几的数类问题,乘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中积最接近且小于所给数的那一句,另一个乘数即为所求。
教后 反思 本节课继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引入,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没有给出确定要分几组,也没有确定每组的只数,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框中最大能填几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再分享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解题的最优方法,这样更容易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