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灯
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部编版
8*
学习任务一
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哪里见过灯光?引导学生思考:看到灯光,你们想到了什么?
揭题: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作者简介
学习任务二
自读课文,梳理结构
千钧一发
jiān
歼灭
照耀
倚靠
电钮
憧 憬
微弱
暴露
牺牲
璀璨
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jūn
cuǐ
càn
自言自语
黑魆魆
xū
chōng jǐng
认读词语
①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②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③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
消灭(敌人)。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理解词意
④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⑤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集阵地内连接堑壕和其他工事,供交通联络的濠沟。
理解词意
⑥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⑦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⑧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理解词意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
灯光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整体感知
课文几次出现“灯光”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
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部分(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梳理课文
学习任务三
精读课文,感悟灯光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
聚焦灯光
(二)感悟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自读3-7自然段。)
①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②“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句①属于动作描写,我们可看出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看书,说明他很热爱学习。郝副营长对书中插图里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充满羡慕。
句②语言描写。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灯光
(三)感悟黑暗中的一星火光(自读8-11自然段)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 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聚焦灯光
小组讨论:
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 )之光。简单阐述理由。
预设1:英雄之光: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预设2:胜利之光:正是由于郝副营长的这一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预设3:生命之光: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
聚焦灯光
预设1
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
预设2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看出美好现实生活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
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郝副营长是一个爱读书、爱孩子、爱生活、英勇善战、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聚焦灯光
这是课文中第几次提到“多好啊!”,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人们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叹。)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 "
(郝副营长借着现实中微弱的亮光,对书中描绘的虚拟的幸福生活表现出由衷的羡慕与向往之情。)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郝副营长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感悟“多好啊!”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
聚焦灯光
学习任务四
总结写法,拓展阅读
倒叙
(1)课文表达顺序:现在——回忆——现在(这种写法叫倒叙)
O1
首尾呼应
(2)首尾呼应。文中开始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入,最后又回到“天安门璀璨的华灯”
O2
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O3
总结写法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间,他觉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 揭开党证,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 焦干的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起,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 "一、二、三.....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 "看明白了 ”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 "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课外阅读:
《七根火柴》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 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好, 好同志.... ..... .你把它带给.... .”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切都像整个草地-样,蒙蒙的,只贿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课外阅读:
《七根火柴》
对比阅读 相同点 不同点
主题 这两篇文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都被它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灯光》 都是以实物为题,都是文章的线索,都具有象征意义。都有很多的场景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灯光》侧重神态、语言,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语言、动作、神态居多。
感悟写法
课外阅读 《丰碑》
(1)思考:文章开头句子①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引导:句子②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句子③中对军需处长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环境描写,突出行军的艰难和行军战士的勇敢坚强。)
(点拨: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我们体会到了军需处长死时是如此寒酸,从而感受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堂小结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