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买文具(2)
课题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分布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运用“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写在练习本上。72+72÷8 50-6×72.上节课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问题,今天淘气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想请你们帮忙!(出示情境图)(板书:买文具(2))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探索“除减”的运算顺序。(1)收集信息教师提问:请仔细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信息?“原价每支5元”和“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预设:现价每支12÷4=3(元),相比原价5元,自动名铅笔降价了。(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要想解决“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需要知道哪些信息?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请预设:必须知道原来和现在文具店里买每支钢笔的钱数,需要根据淘气买了2支钢笔花了16元和现在每支钢笔7元这些信息解决问题。(3)独立解决请学生独立考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呈现出来。(4)集体交流交流列式,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预设:学生1:已经知道现在每支钢笔7元,需要先求出淘气上次买每支钢笔的价钱,也就是把16元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用除法计算16÷2=8(元);再用原来每支钢笔的价钱减去现在每支钢笔7元,就是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的价钱,用减法计算8-7=1(元)。学生2:我列的综合算式是16÷2-7=1(元),先算16÷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先求出购物的钱数或每种商品的单价是前提,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另外尝试画图也能帮助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迅速理清数量关系。2.尝试解决问题。(出示题目)(1)选一个你喜欢的算式说一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7或12÷4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或5分别表示什么?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2)仿照上面的方法,看算式讲故事。(3)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课堂小结:教师:除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先算除法,再算减法。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7“练一练”第3题。
教师:请大家读懂图意,再列式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画图分析。学生独立思考,读懂图意,列出算式。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继续探索了除加、除减运算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7页“练一练”第4题、第5题和第6题。 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情境中寻找算式的原型学有余力余力的学生可以找些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可以提供实例,学生模仿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买文具(2)16÷2-7=8-7=1(元)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教后反思 本节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本课教学中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另外在解释算式的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情境中寻找算式的原型,让学生理解了综合算式的实际意义。但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列式计算,我鼓励他们尝试画图分析,帮他们迅速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从而容易解决问题。当然本节课依然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提醒同学们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