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6 过河(2)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6 过河(2)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7 07:4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过河(2)
课题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乘车”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进一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1)2×4=8 19-8=-11 (2)16+2=18 18÷3=62.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乘坐校车的时候,有没有数一数校车上坐了多少人呢?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信息。教师:按照校车新国标,幼儿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45人;小学生专用校车和中小学生专用校车的最大乘员数应不超过56人。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关于乘车、乘船中的学问,看谁发现并解决的数学问题多。(板书:过河)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出示情境图)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教师: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读懂图意,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学生1:同学们都坐大车,需要几辆大车 学生2:同学们都坐小车,需要几辆小车 2.解决问题,交流想法(1)找出有用的信息教师:要想求“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点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2)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再与伙伴合作探究。教室巡视找出不同的算法,指名板演。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A. 70-46=24(人) 24÷8=3(辆) B.70-46÷8C.(70-46)÷8教师:请你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教师:比较几种做法,你认为哪种做法有道理 为什么 议一议70-46÷8这样列式对吗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3)教师引导:70-46为什么必须使用小括号呢 学生说出其中的道理,理解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3.迁移练习(出示题目)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结合情境理解综合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1:萌萌有一本7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学生2:爸爸带了70元钱给乐乐买了1个46元的裤子,剩下的钱买了8袋饼干。每袋饼干多少元?课堂小结:1.沟通联系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乘车问题以及联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想想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几个问题中都是先求和或差,所以需要使用小括号。2.总结运算顺序教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教师:今天在解决问题时,再一次遇到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我们发现只有先求出小括号里面的总人数,才能帮助我们求出关键问题。小括号的作用可神奇了,千万要记住它最优先算。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10“练一练”第3题。先思考应: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然后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继续探索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4题、第6题和第7题。 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此处需要重点理解为什么70-46需要加上小括号对于解答合理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板书设计 过河(2)(70-46)÷8 =24÷8=3(辆)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后反思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新天地。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巩固强化新知。3.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