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 看一看(一)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1 看一看(一)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7 08: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课题 相对位置观察物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理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物件(学生自备)、玩具熊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结合课件讲述该故事,学生看图听故事)。师:同学们,他们看到的到底是几头大象呢?学生:一头。教师:既然是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预设:学生会说因为他们摸的部位不同,所以说的不一样。只要说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表扬。教师:虽然是同一头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感受到的形态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一))教师: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这就叫“观察”。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地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你们有信心吗?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情景一:观察长方体(出示主情境图)1.明确观察位置说说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是从那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2.独立想象判断出示三幅图,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3.组织集体交流,与同伴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站在哪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教师提问:站在同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独立思考,猜一猜。4.分组观察请学生分小组观察,变换位置找一找,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同伴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预设:有同学看到了四个面,请他来演示一下,集体订正他的错误。由此得到结论: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5.答疑解惑: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讨论一下教师引导:大家想一想、看一看,我们观察长方体时,看到它的上面,能同时看到它的下面吗?(不能。)看到它的前面,能同时看到它的后面吗?(不能。)看到它的左面,能同时看到它的右面吗?(不能。)长方体一共六个面,看到了它的三个面,与它相对的另外三个面肯定就看不到了。课堂小结: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情境二:观察动物玩具(出示情境图)1.明确观察位置说说图上是谁?他们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2.独立思考判断出示四幅图,请学生尝试独立判断,说说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图画?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3.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教师演示:与一学生面对面,我们两个是怎么站的?(面对面)那么,图中谁和谁面对面?他们看到的画面怎么样?你发现了吗?四人一组,观察小熊,集体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想和笑笑面对面,妙想看到小熊的前面,笑笑看到小熊的后面;淘气和奇思面对面,奇思看到的小熊嘴巴在左边,淘气看到的小熊嘴巴在右面。课堂小结: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4“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口答,订正;再观察长方体,正面画“△”,上面画“□”,侧面打“○”,指名口答。2.课件出示教科书P14“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判断方法。引导学生重点区分:哪两个小记者面对面?①号小记者看到的话筒在哪边,③号小记者看到的话筒在哪边。他们看到的正好相反。3.课件出示教科书P14“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判断方法。引导学生重点说说谁和谁面对面,看到的画面怎样?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继续研究了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14页“练一练”第4题。2.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前面观察的基础研究讨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相反的。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首先,在讲授新课之前,设计了猜一猜环节。其次让学生猜想,站在一个位置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接近结论的猜想。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不足之处]1.本节课中虽然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但是学生活动得有些没有章法。同时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得“活而不乱”。2.个别学生在口述时说话不完整,应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3.小组活动时活动要求讲得不够明确,使得部分学生不按方法观察,而是胡乱看,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教学反思]再次教学时多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个别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