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1)
课题 混合运算、乘与除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乘与除”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通过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初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初步形成空间概念。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和乘与除,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收获?学生1:我学会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还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2:我会乘除法的口算。学生3:我知道了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举手回答后,开始进行相应的练习。(板书:整理与复习(1))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阳光体育”情境图)(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量关系。(2)小组讨论交流后分别找4名学生结合图意说说下面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预设1:算式(23+25)÷4表示的是第一幅图,图中男生有23名,女生有25名,平均分成4列,算出来的结果就是每列有多少名同学。计算的时候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结果是每列有12名学生。预设2:算式12×3-35表示的是第四幅图,图中一班有35人,二班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12人,算出来的结果表示二班比一班多几人。计算的时候先算乘法,求出二班有多少人,再算减法,结果是二班比一班多1人。预设3:算式10×5+3表示的是第二幅图,图中每组5人的有10组,只有一组是3人,算出来的结果是这11组一共有多少人。计算的时候先算乘法,求出10组有多少人,再算加法,结果是这11组一共有53人。预设4:算式(8+8)×6表示的是第三幅图,图中每组有8名男生、8名女生,共6组,算出来的结果是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跳绳。计算的时候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求出每组有多少名学生,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结果是参加跳绳的一共有96名学生。课堂小结: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3)算一算。请同学板演,并说一说口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预设:学生1: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学生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学生3: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表内乘法算出积,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个0或两个0。学生4:口算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先用被除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除数,被除数后面有几个0得到的商后面就添上几个0。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2“巩固应用”模块第1-5题。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4题要求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第5题点名说出错因,集体纠正。四、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3页“巩固应用”模块第8题、第13题。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1)1.混合运算2.乘除法口算:(1)三位数连加运算(2)三位数连减运算(3)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们掌握了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以及乘除法的口算方法,初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学们热情高涨、十分积极,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经历了独立思考,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足之处:(1)只有极少数同学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2)老师忽视了个别学生还是存在计算马虎、不认真读题等不好的习惯。教学建议:(1)教学中多总结多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越来越完整的知识体系。(2)教学时要多注意细节,对于个别计算马虎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错因,认识错误并改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