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2)
课题 观察物体、加与减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观察物体”、“加与减”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通过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初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初步形成空间概念。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和加与减,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收获?学生1:我知道了三位数连加的竖式计算。学生2:我可以根据看到图片的形状判断是从哪个角度看物体的。学生3:只有加法和减法的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举手回答后,开始进行相应的练习。(板书:整理与复习(1))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看一看”情境图)(1)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思考过程。教师提问:①根据图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②怎样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预设:①可以根据观察、比较分析物体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判断从某一个方位能看到的物体的形状。②当物体左右两个侧面形状一样时,观察者看到的两个侧面的方向是相反的。(2)小组合作实际模拟观察进行验证。课堂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2.加与减的简单运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小调查”表格)(1)学生观察调查表说出自己的发现。看一看这个调查表,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预设1:我从中知道了幸福乡三个村安装有线电视的具体户数,桃花村有214户,杏花村有147户,枣花村有153户。预设2:我知道了幸福乡桃花村、杏花村、枣花村和梨花村四个村安装有线电视的共650户。预设3:图中梨花村安装有线电视的户数被弄脏了,我也很想知道。(2)解决问题1:前三个村共有多少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列式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预设:214+147+153=514(户)解决问题2:你觉得梨花村安装有线电视的户数会比100多吗?为什么?预设:梨花村的户数当然会超过100户,因为四个村的总和是650户,前三个村的和是514户,514户加上100户,根本就达不到650户,所以梨花村安装有线电视的户数超过了100户。课堂小结:教师:请同学们在组内相互介绍一种正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好办法。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总结:(1)三位数连加运算:可以用一个竖式计算,计算的时候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若出现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三位数连减运算: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去第三个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3“巩固应用”模块第6题。先根据情境图想象,交流判断方法,说出判断理由。有条件的可以实际模拟观察进行验证。教师:三个人观察却有四幅图,说明有一幅图是多余的,这幅图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到的?同学们想一想。2.课件出示教科书P44“巩固应用”模块第10题。(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清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请学生板书。学会生可以估算也可以计算,估算的学生说清估算的过程(2)引导学生根据算式在图上画一画,指名学生说清算式每一步表达的意思。四、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3页“巩固应用”模块第7题、第9题。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2)1.观察物体2.三位数的加减运算:(1)三位数连加运算(2)三位数连减运算(3)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把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真正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学生充分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价值所在。当然,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实际练习时间比较少,后面的“巩固应用”部分只能相对应地完成几题,本节课的复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是本节课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