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1)
课题 周长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2.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树叶(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教师:今天老师吃饼干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片在地上,一会两只小蚂蚁就爬过来了。它们着急的想运走这片饼干。(课件演示动画:蚂蚁绕饼干爬一周,还有在上面爬的情景)教师:哪个蚂蚁爬了一周?它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学生对比,表述“一周”的概念,即起点出发回到起点。教师: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饼干的周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周长。(板书:什么是周长(1))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教师:同学们学着小蚂蚁的方法摸一摸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一周。(1)学生独立描一描,同桌之间相互演示说明。(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描的,说明感知“边线”就是绕树叶和数学书封面一周所画出的路线。(3)摸一摸。让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面的边线、黑板面的边线等。课堂小结:(1)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2)“周长”概念: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2.测一测(1)看一看。出示教科书中呈现的实物,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得到它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2)全班交流讨论哪些方法可以运用。预设1:叶的一周是一条弯曲的边线,用细绳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一圈,做好标记后拉直,用尺子测量出长度。预设2:数学书的封面是由4条边线围成的长方形,用软尺测量。(3)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测量,并记录数据。(4)反馈测量中的困难和问题。(体会:周长是长度)课堂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如直尺测量法、绕绳法。3.数一数教师:我们还可以将图形落在格子图中,每一格边长都是1厘米。这样我们还可以数出周长。(出示例题第3问)(1)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图形的周长(分别是20,18,30)。(2)全班交流反馈答案及数法。预设:学生1:我从一个点开始依次数,数回起点得出整个图形的周长。学生2:我先数出了每条边的长度,标注在图形上,最后再相加。课堂小结:数周长的方法:做好起点的标记,先描一圈周长,再沿着周长一段一段地数。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6“练一练”第1题。独立画一画,再投影展示。2.课件出示教科书P46“练一练”第2题。(1)独立观察,估计哪个图形周长最长,哪个最短。(2)实际计算比较大小。数一数或者平移成长方形再计算。(3)全班交流展示,订正答案。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图形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7页“练一练”第5题、第6题。 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点题此活动可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描出边线再数结合课件动态演示数方格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测周长的方法:(1)绕绳法 (2)直尺测量法(3)数格法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又创设了小蚂蚁绕饼干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教材的周长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2)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我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