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 练习四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4 练习四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7 08: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四
课题 周长的计算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正确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你收获了什么知识?学生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学生2:多边形的周长:求各边的长度总和。学生3:测周长的方法:(1)绕绳法;(2)直尺测量法;(3)数格法。学生4:长方形周长=长×2+宽×2或(长+宽)×2。学生5:正方形周长=边长×4。教师:这些知识,你是真的掌握了吗 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板书:练习四)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四第3题。(课件出示)(1)观察图发现数学信息。教师:9厘米表示什么?7厘米呢?2厘米呢?学生:9厘米表示整个大长方形的长,7厘米表示整个方形的宽,同时也是黄色小长方形的长,2厘米表示小长方形的宽。(2)学生独立进行选择后小组内交流。(3)集体交流展示,订正错误。预设1:7+2表示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2表示小长方形的周长。预设2:9+7表示大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2表示大长方形的周长。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6题。(课件出示)(1)引导观察上面的情境图说一说图意(2)思考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交流展示。预设:铁丝长48厘米,也就是周长48厘米,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所以48÷4=12(厘米)3.完成教材练习四第8题。(课件出示)(1)引导观察上面的情境图说一说图意。(2)学生独立计算大正方形的周长。(12×4=48(米))(3)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或用一张正方形纸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4)集体交流展示,订正错误。12÷2×4=24(米)或12×2=24 (米)或12×4÷2=24(米)(5)比较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与大正方形周长之间关系。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24×4=96(米),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4.完成教材练习四第9题。(课件出示)(1)学生先尝试摆一摆,填一填表格,小组内部交流说说自己的摆法。(2)集体交流展示,订正错误。预设: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宽)=周长÷2=16÷2=8。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是7和1,6和2,5和3,4和4。长和宽都是4根小棒,这样就是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课堂小结: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和宽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情况。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50练习四第1题。(1)学生独立描出蚂蚁走过的路线。(2)指名同学展示,并说一说小蚂蚁走过的路线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0练习四第2题。(1)说说什么是这些事物的周长。(2)与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3)集体汇报交流。四、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50页“练习四”第4题、第5题和51页“练习四”第7题。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集体交流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练习四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发现,通过比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在课堂上前后的知识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将经历内化为自己的收获。不足之处:给学生比较发现的时间不够充足,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教学建议:课堂活动中,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