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防止与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分析静电场中实心导体内自由电荷的受力及运动情况,概括处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建构物理模型。 2 学生通过静电除尘等静电现象的应用的资料收集及理论分析,从物理学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与静电有关的自然现象,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静电的应用与防护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自制学具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出带电导体电荷分布的特点。通过探究式学习过程,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 2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知识,认识尖端放电现象和静电屏蔽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到处都有静电。生产中的搅拌、挤压、切割等活动,生活中的穿衣、脱衣、运动等过程都可能产生静电。 我们来看下这段《加油向未来》中的视频。 (播放静电击汽车的视频)为什么站台上的实验员可以释放“闪电”,为什么汽车里的嘉宾安全无恙?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科技实验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新课教学 静电平衡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与静电有关的现象呢?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干燥的冬天,当用手靠近金属门板,有时会有被电击的感觉,如果在暗处还能看到其间产生的静电火花,这是火花放电现象,有时这样的静电火花也会引发巨大的事故,例如,医院手术台上,静电火花有可能引起麻醉剂爆炸;煤矿里,静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加油站里,引起汽油爆炸……因此,静电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警惕。
我们如何防止静电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要想防止静电火花的危害,我们先得弄明白这些放电现象的原理是怎样的?人手靠近金属门板时,金属是导体,我们把这些现象发生的情境抽象为带电体C靠近导体AB。导体A端会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正电荷,展示感应起电图片,复习相关内容。 问题、把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放入电场强度为E的电场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金属晶体结构模型中,每个金属阳离子周围都有自由电子在其附近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当在其所处空间加一匀强电场E0,电子受电场力的作用向左移动,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右端感应出正电荷。感应电荷激发向左的电场,当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时,电子不再定向移动。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 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内部和表面都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即E感=E0,方向相反。 问题3: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电荷不再定向移动,感应电荷是怎样分布呢?
演示实验“验电帆”,“尖端放电”视频 实验现象:1、“验电帆”带电后,只有在验电帆外侧的验电羽“飘”了起来,而内部的验电羽没有任何变化 2、带电导体,只在尖端部分发生放电现象。 总结:由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 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2.尖端放电 结合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荷的分布特点,PPT模拟动画介绍尖端放电过程。 尖端放电过程 导体尖端电荷密度大,附近电场特别强,使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加速运动,获得能量.带电粒子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碰撞,使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发生电离.新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与空气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的正、负离子.与尖端带异号电荷的离子将向尖端运动,与尖端电荷中和,相当于尖端失去电荷,被称为尖端放电. 应用:避雷针。 播放避雷针模拟实验视频。 避雷针“避雷”的原理是什么? 雷雨云接近建筑物时,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棒出现与云层相反的电荷。通过尖端放电,使得空气中的带电粒子与空气中的异号电荷中和,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 日常生活中,电子仪器外部加装金属壳,通信电缆外面包有一层金属网,高压线路检修人员要穿屏蔽服。实现静电屏蔽不一定要用密封的金属容器,金属网也能起到屏蔽作用。野外高压输电线受到雷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三条输电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它们与大地相连,形成一个稀疏的金属“网”,把高压线屏蔽起来,使其免遭雷击。 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尖端放电原理,课下自制电风车。 3.静电屏蔽 演示实验 静电屏蔽 罩上金属网后金属箔不张开 想一想:将一个带空腔导体置于静电场中,导体电荷分布有何特点?导体中的电场强度是多大? 展示带空腔导体置于匀强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后的电场线分布。 导体壳壁电场强度为零,感应电荷激发的电场与外电场在导体壳壁的合电场强度为零。若用空腔将仪器罩住,外界电场不会影响仪器 问题5:你能解释实验操作员为何不会受到电击伤害吗?金属网衣的作用是什么? (金属网衣内部电场强度始终为零,人处于电场为零的空间,不会受到外界电击作用.) 4.静电吸附 随着工业发展,环境问题逐步引起人们重视。工厂排放的烟气严重污染环境,其中很多颗粒仍然具有一定价值。如果能将其回收,可节约成本,减少对大气污染。人们利用带电粒子受到静电力作用,设计制作静电除尘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1页“静电除尘”内容,观看自制小实验静电除尘视频,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问题1:静电除尘器由哪些部分构成? (静电除尘器由板状收集器A和线状电离器B组成。A接几千伏高压电压正极,B接高压电源负极) 问题2:静电除尘的过程是怎样的? (电离器B和收集器A存在很强的电场,电离器B附近的空气分子被电离,产生大量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运动到电离器B上,得到电子,成为分子。电子向A运动,与粉尘结合,使粉尘带负电,粉尘被吸附到收集器A上,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漏洞中。) 自制实验装置完成静电除尘过程。 气体电离→粉尘荷电→荷电粉尘运动到电极→粉尘收集 课堂小结 静电现象的探究与学习,不仅可以使我们想到防止静电危害的办法,还能够对他加以利用,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了静电感应现象,知道了静电平衡状态,以此为基础认识,了解了尖端放电静电屏蔽静电吸附的原理及应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十分广泛,有待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索。 学完本节课: 1.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2.关于本节内容,还有哪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