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 从结绳计数说起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 从结绳计数说起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17 08: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从结绳计数说起
课题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位值思想。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计数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十进制,认识自然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教师:从入学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和数打交道,这些简洁明了的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实际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来说起。(板书: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师: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1。(1)课件出示例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结合图片资料说一说各种计数方法。(3)自主阅读。阅读史料,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介绍古人计数方法。(4)结果汇报。教师: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第一幅图。课堂预设:人们打猎回来时,每猎到一只兔子,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猎到多少只兔子就摆多少小石子,这种计数方法叫作石子计数。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每猎到一只羊,就在绳子上打个结,一共猎到多少只羊,绳子上就有多少个结,这种计数方法叫作结绳计数。人们外出打渔归来,打了几条鱼,就在木板或者石板上或者骨头上刻上几道,这样方便来计数,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刻痕计数。课堂小结:教师:古代劳动人民借助身边的工具,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计数。(5)介绍发展。教师:当物体数量很多时,计数不方便,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五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了。(课件出示第二幅图)教师:同学们先仿写古埃及象形数字,可以感觉用这几个符号能表示1~9,用这几个符号能表示10~99,用这几个符号能表示100~999。用这十几个符号就可以表示很多的数量,但是用这种计数方法表示数特别麻烦。下面同学们再仿写用玛雅数字的计数方法表示数。最后仿写我国的算筹数码计数,并和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可以感受到我国的算筹数码计数方法计数简单明了。教师: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制,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时间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课件出示第三幅图)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增多,符号不一样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我们现在使用的0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吧!请看。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你是不是很清楚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了。慢慢地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了自然数。那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哦。课堂小结:
教师: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时的计数,虽然0出现的较晚,但也是自然数。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说0是几位数。(板书) 2.学习例2.教师:关于自然数,你知道哪些?和同伴说一说。(1)课件出示例2。(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可以从自然数的特征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究。(3)分组交流。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结果汇报。教师:请同学们分享你知道的知识。课堂预设:学生1:自然数是连续的,并且后面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学生2:自然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学生3:计数方法是十进位值制,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课堂小结:教师:0,1,2,3,…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自然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位值制,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板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3“练一练”第1题。在算盘上表示数,并填数。2.课件出示教科书P13“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解释前两个结绳计数,再画一画。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古人计数方法和自然数的特征,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1页练一练第3题、4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看图说话。告诉学生位值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应引以为豪。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从结绳计数说起1.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2.0,1,2,3,…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自然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位值制,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后反思 1.本节课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情境图中自主体会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思想。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