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西方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变化,理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了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理解政治制度变革的渐进性和艰巨性,培养理性认识政治变革过程的态度
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辩证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培养唯物史观
知识梳理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1、中古西欧:恩赐制
2、17——18世纪:私授官职与政党分肥
3、工业革命后:谋求建立廉洁高效的职业官僚体系
4、近代以来受到中国科举制影响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建立过程: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18世纪初文官与议会分离
19世纪初文官与政党分离
(3)1855年组建文官委员会
(4)1870年最终确立文官制度
扩展:1883年美国建立文官制度;二战后法、德、日等国也建立文官制度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法制化:文官制度的具体内容都以法律形式颁布;文官也要对法律负责
考试录用: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中立性:文官要在资产阶级政党间保持严格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执行性: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并对其负责,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
专业性:注重专业技能在职务中的实际应用,强调责任与职位的统一
常任制/退休制:政务官为任期制,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
晋升制:建立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文官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
影响
积极影响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②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③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层次增多,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框架梳理(完成以下填空)
一、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西欧中世纪:
2、17——18世纪:
3、工业革命后/18世纪下半期:
4、近代以来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二、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近代西方文官的建立:
2、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美、法、德、日
三、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思考
教材P35“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提示:工业革命后,国家事务增多且日益复杂,国家亟须建立有能力、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教材P35“学思之窗”: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用考试的办法,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为公共服务的人才,并设立奖励制度,论功晋升。
教材P36“史料阅读”:这段史料反映了美国文官的什么特点?
提示:政治中立,不受政党影响。
课后习题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A. 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 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 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 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A.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 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 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 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
A. 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 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 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
A. 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 B. 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C. 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 D. 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
1860年,纽约体力劳动者的周薪仅为7~18美元。1890年时,底特律铁路系统办公室雇员的最高年薪收入也仅为500美元。与之相比较,当时服务于底特律城市的许多高级文职雇员的平均年薪收入却在916美元左右。这表明美国( )
A. 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 B. 资本主义经济异常发达
C. 重视文官的稳定与发展 D. 人为制造社会收入矛盾
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
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 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
C. 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 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1854年屈维廉、诺思科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该做法()
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A. 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B. 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首相工作
B. 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
C. 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D. 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规定:文官常任, 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
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 B. 弱化官员党派化
C. 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D. 造成了政治腐败
11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并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案1——10:CACBCBDBBB
11.(1)特点:多种选官制度并存;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选官标准逐渐完善;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政治稳定,统治巩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西方国家文官选拔制度的形成提供了范本。
(2)差异:西方:文官政治中立;重视公正和平等;重视实际能力。晚清:为君主专制服务;存在身份的不平等;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德才兼备、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