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第1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第1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11: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月亮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来感受一下她独特的体验吧!
学习目标
认识“鹅、卵”等生字,会写“牵、鹅”等字。
1
正确读写“柔和、香味、灰白色”等词语,摘抄写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的句子。
2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
知识拓展
走月亮:
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作者简介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
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 《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别人。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生字乐园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小火车一起认读。
识字游戏
字词乐园
鹅卵石 风俗 跃出 稻穗 田埂 闪烁 镀亮
同音辨析
táo

字义: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
组词:(逃跑)(逃掉)(落荒而逃)

字义:洗去杂质;顽皮。
组词:(淘气)(淘米)(大浪淘沙)
借境解词
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 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沟水汩汩,很得意地响着。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巧记多音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写上正确的读音。
.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 )许多新鲜的花瓣……

(载重量)
(记载)
巧记:这份报纸登载( zǎi)了那辆超载(zài )汽车失事的新闻。
词语理解
淘洗
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镀亮
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自读检测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
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带着问题读课文: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并根据次数给课文划分层次。
朗读示例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dù)亮的银毯。
指导读法
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清新舒展的,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奇妙、美丽的月景,感受“我”和阿妈的亲情和“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合作评价
合作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语速是否恰当,情感是否饱满。
初读感悟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


第一次( 1-3 )是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 4-5 )是在小溪边。
第三次( 6-7 )是在田埂上。
第四次( 8-9 )是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交流思考
思考: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 “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我”对生活的热爱。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和同学们交流。
作业布置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