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第四单元《物质的特性》达标检测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 21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在变化中。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波受热熔化 B.铁制成铁钉
C.木炭剧烈燃烧 D.车胎爆裂
3.小军想称取 25g 的某固体,按正确步骤操作时出现了如图示的情况,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 ( )
A.调节平衡螺母 B.放入部分固体
C.取出部分固体 D.取下 5g 砝码后移动游码
4.小科有下列四次测量:
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
④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就读数。
其中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6.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7.下列应用中不是主要利用水的比热较大这一性质的是( )
A.炎热的夏天,地面上洒水降温 B.育秧时,夜晚向秧田里灌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暖气管用循环热水来供热
8.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和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忽略散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A杯加热10分钟和给B杯加热20分钟,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B.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B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
C.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A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D.吸收相同的热量,A杯中的液体升温比B杯中的慢
9.如图表示了几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请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的比热容总比液体的大
B.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同
C.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较少
D.内陆比沿海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干泥土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10.图像能简洁直观地表达出物质的特性,下列图像反映的物质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
A.a 物质是非晶体,b 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T℃
C.a 物质的比热大于 b 物质的比热
D.a 物质的密度大于 b 物质的密度
11.民间俗语蕴含着大智慧,下列对俗语解析错误的是( )
选项 俗语 蕴含的科学知识
A 真金不怕火炼 火焰温度低于金的熔点
B 早穿棉袄午穿纱 内陆多砂石,砂石比热小,造成气温温差大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下雪不寒化雪寒 形成雪是吸热过程,化雪是放热过程
A.A B.B C.C D.D
12.喝热水时,我们总习惯先吹一吹,让水凉一些。下列有关吹气时热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吹气把热水的温度吹走了
B.吹气把热水的热量吹走了
C.吹出的风加快了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
D.吹出的风温度比较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13.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温 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
1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节气中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谷雨”,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空气中的小冰晶熔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大雪”,雪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15.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的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属于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7分)
16.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___________
。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 。
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天平,请根据要求回答。
(1)图中B是 (填结构名称)。
(2)天平使用前先要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观察到指针 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天平平衡。
(3)某次测量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是 克。
18.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是 球,空心部分体积是 cm3。
19.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清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将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的煤油和水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已知:ρ煤油=0.8×103kg/m3,ρ水=1.0×103kg/m3)
物质 升高10℃所需的时间/秒 升高20℃所需的时间/秒 升高30℃所需的时间/秒
煤油 64 89 124
水 96 163 220
(1)如图所示两组实验中 (选填“甲”或“乙”)组烧杯中的液体是煤油。
(2)在此实验中,通过 来比较煤油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20.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固体,同一热源均匀加热,两种固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 20min 时 A 固体吸收的热量 B
固体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中 是非晶体。
2-1-c-n-j-y
21.小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科学知识。
(1)燃气灶燃烧的石油气是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储存在钢瓶中的。
(2)戴眼镜的人吃汤面时,眼镜的镜片常常会变得模糊,过一段时间后,眼镜的镜片又会变得清晰了。这个现象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3)有一种粘木料用的胶,需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温度再升高就会熬焦,失去黏性。所以熬这种胶一般用如图所示的两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请说说理由
2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如图甲所示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如图乙所示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三、实验探究题(24题(3)、25题(3)、26题(2)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24分)
23.小科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杯食用油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科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填“左”或“右”)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正确调平后,把空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发现在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又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则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
(4)正确操作后,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把适量食用油倒入烧杯中,并把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增添砝码,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情况如图乙,请读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为 g。计算得到食用油的质量m=m2-m1。
24.利用温度计、量筒、天平(如图甲)等测量工具可探索某些液体的性质,下表为测得的部分数据。
液体 密度(克/厘米3) 颜色 质量(克) 凝固点(℃)
① 0.93 无色 38 -98
② 0.79 无色 38 26
③ 13.6 银色 21 -39
④ 0.93 无色 16 -98
(1)测量工具的规范使用,是测得准确结果的前提。任选图甲中的一种工具,写出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写出一点即可)
(2)图乙中哪些是同种液体呢?判断并说明理由。
(3)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品质的常用指标之一,合格牛奶密度为1.02-1.03克/厘米 。采用图丙方案可以测出牛奶密度,该批次牛奶合格吗?写出计算过程并判断。
【出处:21教育名师】
25.某科学小组在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克) 加热时间为100秒时 加热时间为200秒时 加热时间为300秒时
沙子 50 升温9℃ 升温18℃ 升温27℃
水 50 升温2℃ 升温4℃ 开温5.8℃
(1)该实验通过比较对物质加热的时间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一方法适用的前提是
A.加热工具相同 B.加热方式相同
C.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 D.水和沙子的初温相同
(2)小科上网查到如下资料:
1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焦耳
1克沙子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为:0.9焦耳
根据查阅得到的资料,计算若使50克水温度上升4℃,需要吸收的热量(写出计算过程)。
(3)生活中,人们发现不同地区夜晚气温的下降幅度通常是不同的:内陆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的气温下降较大,而沿海地区的气温下降较小,请解释这个现象。
26.图示是甲同学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 117 -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乙同学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
四、解答题(共3题;共29分)
27.(9分)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经调查我国约有4亿人需要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
2·1·c·n·j·y
材料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镜架 钛合金镜架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400度以下 400度以上
透光量 92% 90% - -
密度(千克/米3) 1.3×103 2.5×103 8×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参考价格(元/副) 300 600 100 200 120 480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 。
(2)一副钛合金镜架的体积约为3×10-6米3,则该镜架的质量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1*cnjy*com
(3)小禾要配一副眼镜,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则在配制眼镜时应选择 。
A、树脂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C、玻璃镜片和铜合金镜架
D、玻璃镜片和钛合金镜架
估计价格为 元。
28.(9分)为了方便测量液体密度,小红利用一架天平和一个失去刻度的细长量筒制作了一个密度计,将量筒置于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后,在量筒内倒入10g水,并使天平平衡,记录水的深度为5cm,倒出水后并擦干,不改变砝码和游码的情况下倒入另一种液体至天平再次平衡时,液体深度为4cm,回答以下问题:
(1)在5cm处应标上 g/cm3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列式计算)
(3)若要在对应的位置刻上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匀? (选填“均匀”“不均匀”或“无法确定”)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29.(8分)小强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实验结束后,小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他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比水升高得多,请你在图2中画出沙子温度升高的大致图像。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 。(选填“较大”“较小”)21·cn·jy·com
答案解析部分
1.B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油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构成钢瓶的粒子间存在间隙,在压力作用下,油从钢瓶粒子间的间隙渗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C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海拔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铁制成铁钉,属于物理变化;
C.木炭剧烈燃烧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车胎爆裂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3.B
根据定量称量的实验过程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即说明左盘物体的质量偏小,此时只能在左盘加入部分固体,直到天平平衡即可。
故选B。
4.C
根据对长度、体积和质量测量的过程分析判断。
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此时木尺膨胀,则长度单位变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故②符合题意;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则测出的是铜丝和空隙之和,即测量值偏大,故③不合题意;
④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就读数,则右盘偏重,导致天平平衡时放入砝码的质量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故④符合题意。
那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④。
故选C。
5.A
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性判断。
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位置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氧气罐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当用去一半后,它的质量减半,根据公式可知,它的密度减半,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C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石头的密度不变。故AB均错误。
CD.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得,,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7.A
比热容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据此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A.炎热的夏天,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水蒸发吸热,故A符合题意;
B.育秧时,夜晚向秧田里灌水,利用水凝固时向外放热,能够保持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故B不合题意;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会带走更多的热量,故C不合题意;
D.暖气管用循环热水来供热,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B
(1)根据W=Pt分析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根据乙图确定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然后根据Q=cm△t比较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3)根据乙图确定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然后根据Q=cm△t比较液体质量的大小;
(4)根据图像分析加热10min时二者升高温度的大小。
A.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它们的电功率相等,根据W=Pt可知,加热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则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当二者都升高到80℃时,A需要10min,而B需要20min,那么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可知,当液体的质量相同时,B液体的比热容大,故B正确;
C.根据乙图可知,当二者都升高到80℃时,A需要10min,而B需要20min,那么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t可知,如果二者比热容相等,那么B的质量大,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当都加热10min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A升高到80℃,而B升高到大约50℃,即A升温快,故D错误。
故选B。
9.D
(1)价格煤油合砂石的比热容进行比较;
(2)将水和冰的比热容进行比较;
(3)(4)根据Q=cm△t分析判断。
21·世纪*教育网
A.砂石的比热容小于煤油的比热容,则固体的比热容不一定大于液体的比热容,故A错误;
B.水和冰为同种物质,但是比热容不同,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煤油的比热容小于酒精的比热容,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等的煤油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较多,故C错误;
D.泥土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根据Q=cm△t可知,内陆和沿海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内陆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大,即昼夜温度更大,故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各个图像包含的原理和规律,然后与描述比照即可。
A.根据图片可知,b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a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始终保持T℃不变,因此它的凝固点为T℃,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此时a升高的温度高于b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体积相同的b和a,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根据m=ρV可知,b的密度小于a的密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D
A.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需要达到熔点,且需要持续吸热。
B. 对比沿海地区水较多,砂石比热小,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砂石升高的温度要高,晚上放出相同的热量,砂石降低的温度要低
C. 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小,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A.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火焰的温度低于金的熔点,不足以使金熔化,A正确
B. 早穿棉袄午穿纱,说明内陆多砂石,砂石比热小,砂石吸收(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的要多,造成气温温差大,B正确
C.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正确
D. 下雪不寒化雪寒,形成雪是凝固,凝固放热,所以不冷,化雪是熔化,需要吸热,所以冷,D错误
故答案为:D
12.C
为了使开水的温度尽快降下来,需要让其热量快速向外散发,而蒸发可以带走热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A. 吹气不能吹走水的温度,只能使水的温度降低,故A错误;
B.热量只能在两个有温差物体间传递,蹦年吹走,故B错误;
C.嘴巴吹了吹,加速了开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
D.吹出的风温度低,只能将开水的热量传递给风,而不能将热空气赶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
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温度计上没有任何液体,即使用电风扇吹风,也没有蒸发的效果,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C
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分为晶体的熔化和非晶体的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分为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③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有降温和压缩两种途径。
⑤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⑥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针对物质的三态变化,需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加以分析。
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A
混合物的熔点会降低,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在冰块中加热盐后,会使冰的熔点降低,即低于0℃。白霜为固态,而空气中的水蒸气为气态,即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故选A。
16.(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则水分子会进入酒精分子之间,酒精分子会进入水分子之间,最终导致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
(2)根据扩散现象的本质分析。
21cnjy.com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1)左盘
(2)指向中央刻度线
(3)42
A指针,B左盘,C游码,D平衡螺母;
(1)B左盘,左盘放物体;
(2)天平使用前先要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观察到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这时天平平衡。
(3)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m=20g+20g+2g=42g;
故答案为:(1)左盘;(2)指向中央刻度线;(3)42g【来源:21cnj*y.co*m】
18.乙;4.5
实心物体和空心物体的区别为空心物体的密度小于实心物体。
甲球的密度=,乙球的密度为,故空心球为乙球;
若乙球若为实心球,其体积等于,故空心部分=12-7.5=4.5 cm3 。【版权所有:21教育】
19.(1)乙
(2)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
(1)根据公式比较两种液体的体积大小即可;
(2)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因此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则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1)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水的密度大而体积小,在烧杯内液面较低、根据图片可知,甲内为水,乙内为煤油。
(2)在此实验中,通过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来比较煤油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20.等于;B
(1)完全相同的热源,则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即加热时间越长,则吸收的热量越多;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1)同一热源均匀加热,则在20min 时 A 固体吸收的热量等于B固体吸收的热量;
(2)根据图片可知,熔化时A吸热但温度不变,B吸热温度继续升高,即A有熔点,那么A是晶体,B是非晶体。
21.(1)压缩体积(加压)
(2)汽化-液化-汽化(液化-汽化)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使得胶的温度基本能保持在100℃左右
(1)液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2)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当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1)燃气灶燃烧的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加压)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储存在钢瓶中的。
(2)戴眼镜的人吃汤面时,眼镜的镜片常常会变得模糊,过一段时间后,眼镜的镜片又会变得清晰了。其实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再从气态变成液态,最后从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即发生的物态变化为:汽化-液化-汽化。
(3)熬这种胶一般用如图所示的两层锅,两层锅之间装着水,这样就不会把胶熬焦。理由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使得胶的温度基本能保持在100℃左右。
22.升华;熔化;凝华
(1)甲中的碘在沸水中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因此碘肯定不会熔化,则碘应该是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乙中的碘用酒精灯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因此碘可能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也可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1)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如图甲所示的碘颗粒吸热会升华,如图乙所示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
(2)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向外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23.(1)游码没有归零
(2)右
(3)取下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69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
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物体的质量,用镊子向右盘逐个加减砝码,先试加质量大的砝码,若偏大则改为小一档,再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的精确,使用时要注意:
1.每台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称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1)从图中可知,游码没有调回到零刻度。
(2)向左调节游码至0刻度后,相当于右盘质量变小,则指针左偏,所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3)不加最小质量的砝码,指针左偏,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指针右偏,说明需要增加的质量小于最小砝码的质量,所以取下最小的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即可。
(4)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
24.(1)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液体①④是同种液体,
理由: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是物质的特性,表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都相同
(3)读图可得牛奶的质量m=72克-31克=41克
体积V=40毫升=40厘米3
牛奶的密度ρ=m/V=41克/40厘米3=1.025克/厘米3
该牛奶密度在1.02-1.03克/厘米3之间,为合格产品
(1)根据量筒、天平等使用规范解答;
(2)一般情况下,同种液体密度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种液体密度和凝固点不同;
(3)根据图片分别读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然后相减得到量筒内牛奶的质量,再根据图丙确定牛奶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计算牛奶的密度,并与合格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1)①使用天平时,要放在水平桌面上。摆放砝码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
②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2)图乙中①④是同种液体,理由: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是物质的特性,表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与凝固点都相同。
25.(1)A、B
(2)Q=50g×4℃×4.2J/(g·℃)=840J
(3)沙子的比热小,水的比热大,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沙子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比水大。内陆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沙子居多,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得多,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降低得也多,即沙子温度改变量大。
(1)根据影响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分析判断;
(2)根据Q=cm△t计算;
(3)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沙子和水一天中升高和降低的温度差的大小即可。
(1)根据经验可知,加热工具的种类和加热方式都会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因此通过比较对物质加热的时间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一方法适用的前提是加热工具和加热方式相同,故选AB。
(2)使50克水温度上升4℃,需要吸收的热量:Q=50g×4℃×4.2J/(g·℃)=840J。
(3)生活中,人们发现不同地区夜晚气温的下降幅度通常是不同的:内陆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的气温下降较大,而沿海地区的气温下降较小,原因是:沙子的比热小,水的比热大,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沙子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比水大。内陆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沙子居多,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得多,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降低得也多,即沙子温度改变量大。
26.(1)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1)紫红色的固态碘逐渐消失,而烧杯内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据此分析解答;
(2)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此时碘蒸气可能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也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如果能够将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那么碘肯定不会熔化,如果此时仍然能够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就能证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而不是熔化现象。
(1)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实验方案为: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27.(1)树脂镜片
(2)m=ρV=4.5 ×103 千克/米3 × 3×10-6米3 =0.0135千克;
(3)B;780
m=ρV; 近视的主要原因就是用眼的不恰当,所谓的用眼的不恰当就是往往是特别容易长时间过度的疲劳用眼。眼睛周围是有肌肉控制的,当长时间疲劳用眼的时候眼周的肌肉就过分的疲劳,它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它不能放松下来导致外界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睛的时候会发生聚集的汇聚点就不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面,而是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就形成了所谓的近视。当然近视的发生,它有些生理结构的基础,比如说像这个患者他的眼轴增长了,或者说患者的角膜曲率是比较陡峭的,这是生理结构的改变,但还有一些近视的患者他是先天性的。
(1) 如果仅考虑使用轻便,眼镜的镜片应选用树脂镜片,他的密度是最小的;
(3) 经验光,需要佩戴350度的眼镜,同时要求透光量好,耐腐蚀。所以选B树脂镜片和钛合金镜架;估计价格为300+480=780元;
故答案为:(1)树脂镜片(2)m=ρV=4.5 ×103 千克/米3 × 3×10-6米3 =0.0135千克=13.5g;(3)B ;780元
28.(1)1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不均匀
(4)量筒容易倾倒
(1)液面所对的刻度值等于所测液体的密度;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据此根据m=ρV列式计算即可。
(3)根据密度公式推导出液体密度的变化量与液面高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即可。
(4)可从量筒的稳定性的角度思考。
(1)根据题意可知,5cm的刻度处对准的是水面,则标注水的密度1g/cm3。
(2)当天平平衡时,量筒内倒入液体的质量相等,
即m水=m液;
ρ水V水=ρ液V液;
ρ水Sh水= ρ液Sh液;
ρ水h水= ρ液h液;
1g/cm3×0.05m=ρ液×0.04m;
解得:ρ液=1.25g/cm3。
(3)根据m=ρV得到:m=ρSh,则当液体质量和量筒的底面积相同时,液面高度的变化值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即刻度值的变化量与密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因此可得是不均匀的。
(4)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量筒容易倾倒。
29.(1)质量
(2)加热时间
(3)
(4)较大
(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温度越小的物质吸热能力越强;
(2)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时间内必然放出相同的热量,而沙子和水必然吸收相同的热量,因此可以用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题目的描述作图即可;
(4)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放出的热量越多。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水和沙子的初温相等,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沙子的温度比水高。首先在纵轴上找到一个点作为水和沙子的初温;加热相同时间,即从横轴上找一个点,从这个点作纵轴的平行线;沙子的温度高于水,即在这条线上选两个点,上面的点为沙子的温度,下面的点为水的温度,最后将它们与初温的点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4)小强得到实验结论后与小英交流,他们猜想“暖手宝”中装的储热液和水一样比热容较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