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青年成长(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青年成长(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15: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青年成长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山东淄博文旅局局长宋爱香一段发言走红网络。她说道:“其实挺心酸的……一座工业城市,用烧烤来让它展现在别人的面前。我们东边是青岛,西边是济南,夹在中间,真的有你也可没你也行。当在划经济圈的时候,划济南我们在外边,划青岛我们是边缘。我们的城市被其他城市赶过了好多,我们的城市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找突破口,是那帮感恩的大学生们,让我们的城市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
山东淄博能够逆袭成功,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定位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找突破口,最终才能抓住机遇,成功展现在世人面前。淄博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即将升入大学的你,又有哪些思考与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2年12月26日,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包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等。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汉初三杰”的评价,刘邦曾有一段众所周知的名言,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高祖刘邦与韩信有一段对话。刘邦问:“你看我能领兵多少?”韩信答:“陛下可领兵十万。”刘邦问:“你可领兵多少?”韩信答:“多多益善。”刘邦不悦,问道:“既如此,为何你始终为我效劳又为我所擒?”韩信答:“那是因为我们两人不一样呀,陛下善于将将,而我则善于将兵。”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刘邦和韩信两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归去来兮辞并序》,我们向往陶渊明“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的潇洒,羡慕其诗意的人生;读苏轼诗文,我们既敬佩他“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进取精神,又感慨于他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退隐;但我们读陆游,发现他自始至终都“位卑未敢忘忱国”,临死还“但悲不见九州同”,这种至死不改的爱国志,令人潸然泪下……这些伟大的人物,或超然高举、洁身自好;或既欲建功立业,又求自在人生;或不懈追求,唯以干事创业为乐。
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选择。你最喜欢材料中的哪种人生选择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怀着做中国人自己的交换机的理想,敢于放弃博士学位,加入一家初创的公司,带领团队克服种种研发困难,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取得了自主研发的成功,使华为成为世界瞩目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他,曾是一名保安,却圆了北大的求学梦,如今创办中等职业学校已为社会和高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他们,是一群知名学府毕业的农业高材生,誓要改变土地的荒芜,毅然投身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日出而作,挥汗垄亩,以知识化解问题,以科技赋能农业,描绘着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的美好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对当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殷期盼,希望广大青年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
新时代青年杂志社《强国有我》栏目组,正举办以“敢想·善为·善成”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言文阅读《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选段中提到了孔子的一段话:“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其实还有后半部分:“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是说史鱼无论何时都像箭一样直,蘧伯玉则在邦无道时隐退藏身了。可见,史鱼和蘧伯玉虽然都得到了孔子的称赞,却表现出“直”和“卷”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翻开中华文化典籍,有关“君子”的论述俯拾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荀子·君道》)……
“君子”是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其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之一,君子人格的精神基因与文化血脉,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复兴中学团委拟举行“君子人格与青年发展”主题论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论坛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天,一个满脸沮丧的年轻人问知名经济学家李斯特:“李斯特先生,我的工厂生产的油灯质量非常好,上面还镶嵌了很多宝石,可以说名贵至极,但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
“油灯只是照明用的,你为什么要把它做得这么名贵呢?”李斯特不解地问。年轻人回答:“那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呀!”
李斯特听后说:“年轻人,人们买油灯,是为了观赏,还是为了照明?如果是后者,那就请你把那些宝石拿下来,然后把油灯的质量做到最好,在能赚到钱的基础上把价格降到最低。”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去后,他调整了经营策略,结果油灯的销量很快就上去了。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越是带着功利心去追求某个目标,目标往往会离你越来越远。而当你放下这些,踏踏实实地做好手中的事情,苦苦追寻的东西反而会不知不觉地降临到你身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山东淄博文旅局局长宋爱香对于淄博走红的一段感言,她承认淄博所处的地理位置并不好、被其他城市赶超许多的现实,同时点明淄博不放弃努力,积极寻找突破口,抓住机遇而展现在世人眼中。材料第二层总结淄博成功的原因,即:“正确定位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找突破口”、“抓住机遇”。仔细分析淄博取得胜利的原因,正确定位自己,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所在,从而能扬长避短,淄博没有走工业发展的道路,而另辟蹊径靠“烧烤”出圈,正是自我定位后做出的发展选择。“一直努力”、“不断寻找突破”说明整个发展过程是在充满艰辛、不断尝试中推进的。最后“抓住机遇”,当选定方向,不断努力,把自己做大做强,下一步就是要善于因时而制、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实现腾飞,正如淄博乘上互联网时代之东风,让自己一战成名。
题目要求表达淄博现象给即将升入大学的你带来的思考与感悟,写作时当扣住“即将升入大学”这一写作身份以及淄博成功现象来谈未来大学生活的规划。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自我定位精准努力,善抓机会走向成功。接下要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认清自我,精准定位为前提。即将升入大学,意味着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充沛的时间,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等,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涯过得意义充沛,不负韶华,就应当首先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自身理想目标,才能在大学生活总避免迷失自我。二、要不断努力,寻找突破,上了大学是学习的另一个更高的起点,必须一如既往地努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去尝试、突破,探索新的生命的可能性。三、最后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飞跃。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要善于顺势而为,乘上时代之东风,抓住机会,实现自我的腾飞。
立意:
1.精准定位人生,主动把握机会,成长不期而遇。
2.自我定位精准努力,善抓机会走向成功。
3.自我定位明确优劣,养精蓄锐把握机会。
2.例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咬文嚼字》公布了十大流行语,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踔厉,义为亢奋昂扬、精神振奋,奋发,义为精神振作、情绪高涨。勇毅前行,义为勇敢坚毅地向前进;“中国式现代化”即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赛道”“赛道”指距离竞赛或速度竞赛时使用的比赛区域。经济领域的“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行业细分领域。“大白”指身着白色隔离防护服,投身“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通过这些流行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奋发向前的新风气;基于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发展和时代背景下劳动者的身影。
材料二的主旨是对广大青年的勉励,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为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
两则材料都指向新时代、青年、青春、奋斗这些方向,考生可以建立关联,多角度进行立意。
根据以上的思路,在行文时可以如下操作:首先,新时代对于青年的要求。其次,奋斗之于青年,之于青春的意义。再次,承担责任。再者,心系家国。最后,不负青春,承担责任,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新时代的新青年。
立意:
1.踔厉前行,奋发向上。
2.敢担当,肯奋斗。
3.不负青春,承担责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4.心系家国,青春绽放。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引用了刘邦的一段众所周知的名言,指出了刘邦最终能夺取天下的原因在于他知人善任,能合理任用人才,弥补自身的不足。 意在启示我们,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要善于发现并借助他人的优势,分工协作,各自发挥所长,助力最终成功。第二段引用了刘邦与韩信的对话。借韩信“陛下善于将将,而我则善于将兵”这一不卑不亢的回答点明了将才与帅才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意在引导考生要精准定位自我,意识到自我价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发挥自身所长,打造成功人生。
题干中“刘邦和韩信两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提示语,明确了写作方向,考生应从二者中选择其中之一展开论述,切忌两者全写,偏离题干要求。另外,需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与要求,除开头的称呼语与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从刘邦角度进行论述时,可以列举曾国藩知人善用,使得他帐下军事型、谋划型、经济型、技术型的人才应有尽有,其势如日中天,成为大清朝廷官位最高的汉人的事例,论证知人善任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语句,论证青年一代应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从韩信角度展开论述时,可以引用古希腊戴尔菲城神庙中镌刻的碑铭“认识你自己”论证人应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与定位,认识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语,或者法国思想家蒙泰涅“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闭目塞听、自我认知不清晰、妄自菲薄等现象,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认识自我,精准定位。
3.善借他人优势,成就非凡人生。
4.例文:
选择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都会在有限的人生里追寻人生的价值,怎样的人生才不虚度?我们向往陶渊明“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的潇洒,羡慕其诗意的人生;我们也感慨于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退隐;然而我更喜欢的是陆游的人生——感佩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临死还“但悲不见九州同”至死不改的爱国之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去,如雷锋,如共产党员高德荣,奉献于国家,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在于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雷锋所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现实中也不乏雷锋这样的无私奉献者,如校长张桂梅守着她的女校,帮助一批批学生踏进大学校门,为祖国培养一批批人才。年轻的村官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带领村民致富,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隐姓埋名的张富清老兵,扎根农村,默默地奉献自己。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的人,不都是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吗?他们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生的价值在于在艰苦的环境里懂得奋斗,
正如独龙族的带头人高德荣,甘愿在艰苦的山区和群众一起奋斗,建设家乡,脱贫致富,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青黄不接的年月里,很多有志之士都没有抛弃他们的故土,他们建设祖国。被美国称为顶得上两个师的钱学森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致力于祖国的科学事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艰苦的条件下,独立执着地研究水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疫情期间,劝人们不要前往武汉,自己却毅然前行的钟南山,明知前方危险,坚定决绝地前行。他们不惧艰难困苦,不忘奋斗,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人生的价值在于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
有国才有家,科学家懂得,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一批批科学家埋头科技航天国防事业,他们,从钱学森到邓稼先,从于敏到南仁东,到一代代年轻的新人,用科技强大了我国的国防,给我们创造了安定和平的环境,他们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任劳任怨。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埋头苦干,发明了青蒿素,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儒方舟,一粒糖丸解救了多少孩子和家庭。一生致力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叶嘉莹,一生守着大漠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们,哪个不是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呢?他们,为国为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处于民族复兴的重要关头,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我们的奉献奋斗和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助力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助力中国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的人生,第一个是陶渊明,材料强调了他的人生选择是洁身自好、退隐处世;第二个是苏轼,材料强调了他的人生选择是“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第三个是陆游,材料强调了他的人生选择是自始至终不变的爱国志。这三个人的人生选择是不一样的。
三个人不同的选择,基于三人不同的追求,也许这三种人生就是你所追求的。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比如你可以选择陶渊明的洁身自好,追求自在人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分析陶渊明的洁身自好,追求自在人生有什么样的表现;然后再分析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好处;最后分析你是如何追求这样的人生的。同样的道理,你可以分析你为什么喜欢苏轼的人生选择或陆游的人生选择等。
写作的时候,认可他们三个人中哪一个的人生选择都可以,但由于作文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最喜欢材料中的哪种人生选择”,所以在论述中要进行比较,在比较的时候辩证分析,不可有过分贬低式的论述。
写作的结构可以如下安排:首段先表明中心论点,也就是表明自己的选择,每个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力,我向往那如茶般闲适悠然的人生。分论点一,洗茶——濯一身污垢,还质朴本心。分论点二,晒茶——抵万般诱惑,去名利俗心。分论点三,品茶——享自在闲适,顺天理真心。结尾处升华,生逢盛世的我们,不能消极避世,不能不思进取,而应在拼搏奋斗中不争名夺利,不急不躁,为国为民,操持一颗平常心,怀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
立意:
1.洁身自好,追求自在人生。
2.既求人生适意,又要建功立业。
3.一心追求、永不放弃的人生令人景仰。
5.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一些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青年人的成功事例。有怀揣梦想,放弃高学位却华为成为世界瞩目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有志者;有圆了北大梦,创办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保安;有毅然投身农业第一线,为科技赋能农业,描绘着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的美好蓝图的农业高材生。
二十大对全国青年提出了期盼,希望广大青年既要“敢想敢为”又要“善作善成”。这是写作的重点,再结合写作任务,要求以“敢想·善为·善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敢想”就是要理想,甚至是要有梦想,比如材料中的保安,考上北大也许就是梦想,但正是因为敢想,所以才把梦想变成现实。当然,材料中让华为成为世界瞩目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有志者,和那群农业高材生,他们都是有梦想的人。青年人要想有大的成就,先要有伟大的理想,甚至是梦想。
“善为”,就是当有了梦想之后,要有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呢?这就看我们如何去做,因为理想的实现不是盲目去做,莽撞去干就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从保安到自己办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这中间的行动肯定是有计划的,这也是“善为”的表现。
“善成”,就是把事情做好。有梦想就有了方向,为了梦想而努力去做,但是做就要做到最好,只有把事情做好了,才是真正的成功。只是有梦想,只是努力去做,而不管成功与否也是不可取的。材料中的人们正是因为善成,所以最终都有了大的成就。
写作时,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不要只写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建立起这三者的联系,然后把这三者关系写出来。如,敢想是善为的基础,重点论述理想之于人的重要作用;再论述善为是为了善成,就是说,善为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总之,三者是成功的必需要素。
立意:
1.敢想为善为,善为必善成。
2.敢想之外还要善为善成。
3.敢想与善为都要为善成服务。
6.例文:
直道卷怀 处世有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臣之间,直道卷怀,直道是道,卷怀亦是道矣。古往今来,忠臣贤士,矢志不渝,舍我为国,直卷之间,诸葛亮、魏征等人尽显忠君爱国之志,李斯、王安石等人尽显敢于担当之勇;屈原、苏武等人尽显英雄壮志之节。
才子矢志不渝,君子立德守正。
屈原的直道犹如清白浩荡的深潭,熊跑龙吟之间诉说着他无尽的直道衷肠。世俗奸佞之人的诋毁污蔑,并没有丝毫撼动屈原的直道之心,香草美人是对他们的有力还击,心有所向,直道便无畏千难万险!哪怕最后成为了一名殉道者也毫无怨悔之意,宁溘死流亡,不忍为此态,矢志不渝是屈原对世人直道的最后告白。
苏武牧羊北海,雪履餐于北海。十九年里,两度以死明志,为保民族气节与正道,不忘初心,他一人坚守在那里,即使风餐露宿、旄节尽落,但大汉的气节不可丢,威武之躯、丈夫之志屹立不倒,这是苏武用以身示范换来的对直道的宣言。
忠臣贤士之力,人才济济之盛。
贞观的贤人才子们为贞观盛世直道卷怀,房谋杜断,以人为镜的魏征等忠良辅弼,换来了人君身安,大唐国宁的华美乐章。魏征曾以十思谏太宗,可谓是直道的典范。如果将历史的指针指向秦王下达“逐客令”时,李斯又做了什么呢?“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在直道卷怀之间,游刃有余,最终秦王打开城门,迎回六国外客,李斯这场先卷怀后直道的战役赢得了秦王和未来,他《谏逐客书》中细数外客之贤能,昔日先王任贤举能,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利弊要害。
李斯的直道卷怀,不仅自保安然,还令六国外客们得以保全,重归其位,更让秦王和国家及时止损,救己于患难之刻,救客于驱逐之时,救国于危难之际。
直道治国安邦,卷怀亦可行之。
在李密的《陈情表》中拜表乞求陛下,乌鸟私情,报养刘之恩,尽节日长,陨首结草以还。卷怀中不仅流露着对祖母的牵挂与孝顺,还有对君主的坦诚相待,直言相告,这是李密卷怀的倾诉。
在陶潜将芜的田园中,我们看到了卷怀中释怀与淡泊,自以身为形役,误入尘网的羁绊,归隐后为世人开创了田园诗派,这是陶渊明的卷还独奏。
吾华夏文人骚客数不胜数,古今贤臣名士更是灿若星辰,历史的长河亘古不息,直道卷怀皆是道,此道有忠君爱国之志,悼屈原思苏武;此道有孝亲乐水之情,见李密忆陶潜;此道有雄韬武略之谋,叹李斯敬魏征。
吾辈感怀先贤之志,愿吾辈亦能承此道,直道卷怀扬国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为孔子的一段话,前面对史鱼进行称赞,称赞他无论邦是否有道,他都如箭一样直;后面称赞蘧伯玉,称赞他邦有道之时能出仕,而邦无道则隐退。但二人的处世态度不同,史鱼为“直”,而蘧伯玉为“卷”。
所谓“直”,就是指无论国家处于何种状态,都能表现出对国家忠诚,并且敢于直谏,能够毫无保留地为国效力。比如我们能想到学过的课文中矢志不渝、忠君爱国的屈原,他在《离骚》自述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司马迁也在《屈原列传》中为他悲叹,这样一个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可与日月争光之人就这样长眠于汨罗江底。屈原志洁行廉,死而不容的气节正是“直”的真实写照。苏武是“直”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十九年在匈奴牧羊,雪履餐于北海,为保民族大义宁死不屈,然而张胜、卫律、李陵三人的沦陷,更坚定了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决心。
“卷”则是指有所选择,只有国君为明君,国家处于清明之世时,才会贡献自己的才华,才会出来做官。比如陶渊明卷怀之代表人物,山水田园之间,误入尘网之中,三十年不长,归去来兮卷怀人。在官八十余日,自免去职,怅然慷慨间深愧平生之志,然世与我而相违,委心任去留矣!倘若有朝一日,您能在今朝,恐怕田园诗就要由他人取代,此界非樊笼,尽展平生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处在一个和平时代,生在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国家,因此不存在“无道”之说,因此说,我们都需要积极入世,都需要为国家做贡献,任何的“卷”或“躺平”都是不正确的。青年人,只能是积极拼搏,努力进取才是正道。
写作时,可以在主体部分列举古往今年的一些事例,第一个分论点重点论述,能够为国奉献一切,直道而行者;第二个分论点,可以论述那些直道卷怀者;第三个分论点,可以论述那些“卷怀”者。
立意:
1.正道直行为君子之道。
2.君子临大节志不可夺。
3.邦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7.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包含三重情境:材料情境、交际情境与任务情境。材料情境即古代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及君子人格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意义,任务情境即新时代青年对“君子人格”有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交际情境即在“君子人格与青年发展”主题论坛上的发言。
审题时要认真辨析上述三重情境,否则,就容易偏离命题者的意图。
能否深入理解材料情境的丰富内涵,准确判断其价值倾向,决定作文立意的高低。因此,合理解读材料中的经典言论,既是理解君子人格内涵的关键,也是精准立意的前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与之相应,坤卦《象传》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说。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岁岁年年无有止息,君子当效法天道之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坤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勇于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向自己的惰性宣战的无畏气概。在社会发展层面上,它则体现为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 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这两句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境界也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就是要看他在道德和不正当的贪欲之间,究竟采取何种态度。这对于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三句出自《孟子 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君子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居心不同。君子心里老惦记着仁和礼,能爱人、敬人,所以赢得别人的敬爱和尊重。“礼”的作用是在邪僻之心没有产生的时候就将其遏制在萌芽中。仁的体现,就是礼,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中国人尚礼、明礼、懂礼,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新时代青年,以礼为准则规范自己言行,进而影响其他人明礼、懂礼,才能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句出自《荀子 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认为,制定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法治的本源。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转除了法律体系本身的完备、细致,更在于有合礼仪、知法义的君子执法、守法。无君子,则良法不行,也不可能使国家安定。新时代青年应知法守法,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尽的贡献。
上面四句名言分别出自《周易》《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包含“君子”理想人格的基本要素,如“自强不息”“德”“仁”“礼”“守法”等,但后面的省略号则提示我们,“君子”的内涵远不止于此。结合情境材料中“其内涵博大精深”和任务情境“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等提示可知,对君子人格内涵的界定,立足于材料,但又不拘泥于材料。有关君子的阐释,只要出自儒家经典,均应视为切题。除此之外,写作时一定要紧扣交际情境,即在“君子人格与青年发展”主题论坛上的发言,作文要文中有“我”,体现情境特点,符合发言稿文体要求。
写作时,要联系现实,阐明君子人格对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能泛泛而谈。例如,儒家君子“据于德”,其人格具有“仁、智、勇”的品质特征,“自强不息、敏于行、喻于义”的精神风貌,“诗书礼乐皆通识”的素养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行数千年的理想人格。当代青年应“以德为先”,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奋进、开拓、奉献,力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的价值理想。简言之,当代青年立足于新时代使命要求,应传承君子人格的精神基因与文化血脉,并在核心理念、人格特征、精神风貌、综合素养、价值追求等层面超越儒家君子人格,努力做时代新人。
立意:
1.做谦谦君子,做有为青年。
2.青年如玉皆君子,巍巍中华可复兴。
3.塑君子人格,行光明大道。
4.秉承优秀传统,做新时代君子。
8.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写作时要细读“镶嵌宝石的油灯”这个故事和对故事的评论性文字。从材料看,年轻人带着功利心去制作油灯,油灯卖不出去;年轻人改变了观念和做法,油灯的销量上去了。结合评论性文字,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要切实可行,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从材料看,李斯特之所以能够给年轻人指出油灯为什么卖不出去的原因以及如何把油灯卖出去的方法,是因为他能够从消费者的实际出发,来看待油灯的制作和销售问题,所以他的意见能够被年轻人接受并发挥了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还会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只要不偏离材料都可以。
对此,写作时,重点要围绕如何实现目标这一角度去展开写作。对此,可以按照逻辑顺序,从一开始我们应该设立怎样的目标,如何去实现目标,是好高骛远还是脚踏实地地努力等角度进行思辨性论证。也可以围绕注重实际、以及抓住主要矛盾等哲学思考去展开,说明我们在为人处事上应该注意什么。
立意:
1.脚踏实地努力,成功定在眼前。
2.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问题。
3.切勿好高骛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