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敬业与乐业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教诲/晦暗 行业/言行相顾 乐业/音乐
B.骈进/迸发 禅让/百丈禅师 儒门/妇孺
C.承蜩/丝绸 仿佛/遁入佛门 解剖/陪伴
D.亵渎/阅读 层累/长篇累牍 秘诀/决定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拣择 旁骛 披沙拣金 趋之若鹜
B.教诲 发奋 风雨如晦 发愤忘食
C.执笔 征引 明火执仗 直接了当
D.烦闷 曲折 要言不烦 委曲求全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读书报告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勤学勤记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C.一提到干练、开朗的王老师,无论是她所教的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无不称赞她的敬业乐群。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言行相顾。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受用
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6、2021年12月,广西崇左江州区开展“紧盯‘窗口腐败’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活动,受到当地百姓一致好评,但在某些地区,百姓办事仍会碰到一些问题。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忙里偷闲》,按要求回答问题。
漫画讽刺了个别公务人员怎样的工作态度
(2)请你劝说漫画中的公务人员。(要求:结合画面内容,并用上本课中的“敬业”和“乐业”两个词语)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敬业与乐业》,回答问题
7、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下面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9.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本文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
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10.根据选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敬业”。
11.选段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清代名臣左宗棠,很早就怀有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战略,被誉为“天才军事领袖”。面对外国侵略,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一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农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他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选文第④段与第⑤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1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敌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敬业绘就“最美”人生
马祖云
①“最美医务工作者”“最美公务员”“最美志愿者”“最美铁路人”……一段时间以来,“最美”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一个个“最美”人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各条战线。他们以精彩的故事、不凡的业绩,展现了砥砺奋进的姿态、绚丽出彩的人生,生动诠释了令人感佩的敬业精神。
②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立足平凡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志成城、集聚众力。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正因此,敬业精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奋进新征程,我们应该怎样以行动诠释敬业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之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践行。
③敬业,首在爱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一种朴素的职业情感。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葆有这样的职业观,就会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干,将小我融进大我,在小舞台上演出大戏剧。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书记,到无惧风险、完成特高压带电作业的“禁区勇士”……观察那些“最美”人物,他们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榜样,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达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事实证明,“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平淡中见奇、寻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
④敬业,要在勤业。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格。勤劳、勤勉、勤恳,意味着务实奋斗。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的浙江“90后”科技警察钟毅,为了跟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攻关,使“健康码”成功投入抗疫,并迅速推广到全国。惟拼搏者不凡,惟实干者出彩,惟奋斗者英勇。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勉奋斗谱写最美壮歌。
⑤敬业,还需精业。精通业务,体现着职业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当努力求精通、谋创新、出精品。这需要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往往都是追求卓越、业务精进。全国劳模、“最美职工”潘从明能从铜镍冶炼的废渣中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只看溶液颜色便能精确判断99.99%的产品纯度。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难点、攻难关”的呕心沥血。经验表明,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⑥如果说事业是航船,那么敬业就如同风帆。敬业笃行,推进人生实现从平凡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激扬敬业精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我们必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04日第04 版)
17. 议论性文章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请根据我们学过的《敬业和乐业》以及本文内容,补全下图。
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 下面的材料能否支持第③段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轻时就痴迷于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九十高龄仍沉醉其中,病危之际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
三、片段写作
21.学习了《敬业与乐业》,你一定对“如何对待学习”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请你以“乐学”为话题,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
D 2.C 3.A 4.A 5.D
(1)(1)讽刺了个别公务人员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叔叔,作为公务人员,你们首先应该敬业——尊重百姓,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其次,你们更应该乐业——以为百姓服务为乐,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玩游戏、看电影上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论证了“有业之必要”,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示例1: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面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示例2: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里将文章的论述点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论述,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10. 做一件事,就要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事上头。
11.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12.示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即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凡职业都要达到孔子所说的“乐之”的境界,并不懈追求,力争获得成功。作为学生,对待学业更应入脑、走心。
13.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
15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C
17、①分别谈论“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②分别从“爱业”“勤业”“精业”三方面进行深入论证 ③强调敬业笃行方能实现梦想,升华主旨
18、先提出分论点“敬业,还需精业”;接着阐述精业的内涵;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列举“最美职工”潘从明的事例,论证精业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19、 比喻论证,将事业比作航船,将敬业比作风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敬业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使说理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20、能。因为第③段论点是“敬业,首在爱业”;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袁隆平一生热爱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这是爱业的具体表现,与第③段的观点一致,所以可以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这一观点。
21、示例:学习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般,时刻与我们相伴。不论你快乐也好,痛苦也罢,学习总是与你相随,与其被动痛苦地学习,不如以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姿态去拥抱学习,让每一天都过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