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全球的自然景观正一步步地被破坏,人类因而越发思慕土生土长的大地、风景,和其中的一草一木。这份思慕之情正和普罗旺 斯的种树人相通……
——宫崎骏
让·乔诺(1895- 1970)
法国文学家、电影编剧
生于普罗旺斯,历经一战的炮火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以质朴而生动的写作风格著称,擅长描写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感受,代表作有《屋顶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获得摩纳哥王子奖,1954年当选龚古尔学院院士。
课文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专题
“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他事后申明,写的是故事,艾利泽·布菲是虚构的。
任务一:讲述故事
任务二:见证改变
任务三:走近人物
任务四:种植希望
任务单
讲述故事
任
务
一
要求:
①用生字词串讲牧羊人的故事。
②理清思路顺序、行文线索。
生字词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帐篷zhàng peng 废墟 xū
呼啸 xiào 滚烫gǔn tàng 张扬
微薄 bó 酬chóu劳 硬朗yìng lang
水渠 qú 流淌tǎng 光秃秃 tū
干涸 hé:干枯,没有水。
坍塌tān tā: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liū da:散步,闲走。也作蹓跶。
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语。
琢磨zuó mo:思索;考虑。(琢磨zhuó mó:雕琢和打磨(玉石)
刨páo根问底: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这里用作动词,长出草木。
预习检测
一个人,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他一定是一个难得的好人。1913年,我去阿尔卑斯山地旅行。在荒野里走了三天,终于在一个村庄的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在废墟里,我找到了一个干涸的泉眼。旁边的教堂,钟楼已坍塌。高地狂风呼啸着。我接着找水,在路上遇到了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他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给我打了水。他自信、平和。在我眼里,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的大狗也像主人,安静,忠厚,不张扬。第二天,我假装随便溜达,和他平行走着。午饭过后,我刨根问底,才知道三年来,他一直一个人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种树。我琢磨他的年龄。他说他五十五了,在妻子去世后,他一个人种树养羊,与狗为伴。后来,我应征入伍,等一战结束后,我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之后,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我发现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人还那么沉默寡言。他种的大片橡树长得很茂盛。我还在山下的村子看到了溪水。我最后一次见到老人是1945年。人们挖了水渠,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农场。这里一切都变了。
___顺序
时间
___次见面
三
第___
人称叙述
一
________
为线索
荒原变绿洲
先_____后_____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要点
层次
作者对牧羊人的总体评价,作者认为牧羊人的功业如同“上天”,体现了人的力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
第1段到第20段
小说主体
第21段
总体评论
第1段 概述表意
第2段到第12段
初遇牧羊人
第13段到第17段
再遇牧羊人
第18段到第17段
最后一次见面
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记叙
议论
见证改变
(三次见面)
任
务
二
要求:
梳理“我” 和牧羊人三次
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初遇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那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第2段)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在情节上,也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出铺垫,也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有助于塑造牧羊人形象。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身体还很硬朗:减少了羊群的数量,
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
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凉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再遇
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第13段)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第16段)
远景描写,比喻生动,灰灰的“薄雾”像地毯,表现出牧羊人种的树已经初具规模。
近景描写,将白桦树比作少年,不仅写出了新生的白桦树的外形的鲜嫩、挺拔,而且写出了其勃勃生机和青葱之感,写出了风景的神韵。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87岁,年事已高。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高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最后相见
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 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将以前“猛烈而干燥的风”和现在“飘着香气的微风”进行对比,表现了荒原已今非昔比,突出变化之大
“ 荒地”变“沃土”
谁改变了这里?
走进人物
任
务
三
要求:
①分析人物形象和象征义。
②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牧羊人是一位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的人。
我从_____段中的___________(描写、细节)看出来。
细节描写
第5段,“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座破旧的房 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有恒心、有毅力
热爱生活,一丝不苟。
勤劳能干、做事干净利落。
第6段,“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 安静,忠厚,不张扬。”
生活健康,性格安静、忠厚、不张扬。
第4段,“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第15段,“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地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沉默寡言,自信平和。
在高原中独自一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第7段,“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檬子, 散在桌上。接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
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
第10段,“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有着顽强、非凡的毅力。
第11段,“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中,有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慷慨无私、不慕名利、不图回报
第11段,“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地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一个人生活。……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地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单纯、朴素、果敢自信、高尚
找到直接体现作者主观情感态度的句子,加以赏析。
直抒胸臆
第1段: “想真正了解-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末段:“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作者直接点题,概括人物形象。
直接歌颂牧羊人,表达自已的敬佩之情。
首尾呼应
毁灭:①对土地的破坏,对应“我”第一次看到的坏境情况;人类。②还可以联系“一战”和作者的“和平主义者”身份去思考。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第15段)
创造:指牧羊人在这片废墟上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植树的行为。
作者虚构“艾力泽 ·布菲”这样一位理想人物,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
①他是一个普通人, 却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以一己之力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这是人类精神与肉体力量的体现。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运用这种力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能改造恶劣的环境,为人类造福。这是作者的信念,通过艾力泽·布菲这个形象表现了出来。
②牧羊人始终默默无闻,不求名利和回报,人们享受到了他的赐予,却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种植希望
任
务
四
要求:
①探索本文主题。
②寻找、歌颂那些“种树”的人。
②从环保的角度,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主题探讨
①从人的角度,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了荒原,这是对人类毅力、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一只要 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我们所处的社 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赖人民的期望。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 杨善洲)
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今天,杨善洲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心中的‘绿洲’。杨善洲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20感动中国人物 张桂梅)
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面对条件更好的就业机会却自愿请调地处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那时,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或许她是想忘却悲伤,但是走进大山后她的所见让她下定决心在这里扎了根。
大山里,她看见许多孩子生活贫困却仍有求知的热忱,她看见这里有一片希望的土地,需要播种发芽。2007年她得到资助,开始办校,从此,女高这棵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开始风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13年来,她送1800多个大山女孩考进大学,一个人改变了许多女孩的命运。她希望从女高走出去的女孩们往前走,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她们想做的事情,祖国哪个地方需要她们,她们就上哪个地方去。
作
业
①给“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
②寻找身边“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请写下来,把故事分享给大家。
分
层
再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