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中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B和D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一周后,下列蚕豆幼苗最不可能发生弯曲的是( )
解析:蚕豆幼苗发生弯曲是单侧光、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而引起,而装置A中,幼苗没有受到单侧光和重力的作用,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且直立生长。
答案:A
2.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扦插枝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扦插枝条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植物扦插繁殖时,由于根还未全部形成,吸水功能很弱,需要对扦插枝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的处理,这样可降低蒸腾作用;同时保留芽和幼叶,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答案:D
3.科学家做过如下的实验:(1)把不含生长素的两琼脂块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2)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形态学下端;(3)把一段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2)同样的实验(如下图),三个实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接受块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生长素含量之和要多
解析: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尖端为感光部位)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背光侧(①处)生长素分布多,向光侧(②处)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素还能进行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逆转。因此,琼脂块的生长素可运输到③④(且③④均等),但不能运输到⑤⑥。
答案:D
4.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 mol/L
解析: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时,也促进根的生长;茎的生长也遵循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重力引起生长素近地一侧分布的多,背地一侧分布的少。
答案:B
5.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番茄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无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无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解析: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番茄是应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长成的果实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仍是二倍体;无子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受粉后会结有子果实,无子性状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A
6.下面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乙烯只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
解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D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作除草剂
B.给幼苗喷脱落酸可抑制其生长
C.将赤霉素涂在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上能获得无子番茄
D.给果实喷施生长素可促进其成熟
解析:D项中,促进果实成熟的是乙烯,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答案:D
8.下列选项中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侧弯曲生长的是( )
解析:A选项图中插入的琼脂块属无效插入,胚芽鞘直立生长;B选项图中左侧玻璃片属无效插入,因分生组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一段,右侧玻璃片插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故胚芽鞘尖端下部左侧有生长素,右侧无生长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选项图中云母片属无效插入,在单侧光的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选项图中插入的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向左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向下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春天将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十几天后会出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请分析回答问题:
(1)造成顶芽向上生长、根向地生长的因素是________,这种现象属于生物体的哪项基本特征________。
(2)造成这种生芽和生根现象,与植物体内的________分布有关,这种物质总是从茎的________部位产生,向________运输。
(3)松柏类植物呈________形,是________现象,说明该物质的作用具________性。
解析: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是植物对地心引力作出的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生长素总是从顶端产生且向下运输,并在侧芽部位积累起来,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发育,使植株的形状呈宝塔形,这种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1)地心引力 应激性 (2)生长素 顶端 下 (3)宝塔 顶端优势 两重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幼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光
温度
水
甲
光亮处
20 ℃
充足
乙
黑暗处
20 ℃
不充足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解析: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故应以有无光照作为唯一变量,其他都遵循等量原则,故应对大豆浇足水,以保证其生长的基本条件。
答案:D
2.下列关于“探究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用葡萄插条应尽量少带些幼叶或幼芽
B.各组葡萄枝条在NAA溶液中浸泡时间应相同
C.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葡萄插条生根数量的平均值
D.促进葡萄枝条生根的最适NAA和IAA浓度相同
解析:不同激素及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不同。
答案:D
3.芦苇是我国主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的纤维短、品质低。如果在芦苇的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某种激素溶液进行处理,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这种激素是( )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生长素 D.脱落酸
解析:赤霉素具有使细胞伸长的作用,可使芦苇的纤维细胞伸长。
答案:B
4.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过高浓度杀死
B.过高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杀死
C.较高浓度促进,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抑制
D.较高浓度促进,低浓度和过高浓度杀死
解析: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超过这个极限后,则浓度越高,生长越慢,甚至杀死植物。因此,一般地说,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则抑制植物的生长。
答案:A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因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上芽的数目可能不同,故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生根效果可能不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正常进行,因失去地球引力的作用,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
答案:A
6.在解释茎的向光性生长现象中,体现了生长素的什么运输特点( )
A.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
B.横向运输、极性运输
C.横向运输、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
D.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
解析: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受单侧光的刺激,从向光侧运到背光侧,即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生长素再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极性运输。所以答案选B。
答案:B
7.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对应曲线的A点,其生长素浓度为10-10 g/L,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解析:曲线FC段均能促进生长,CD段抑制生长。根向重力性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近地侧(b)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相当于曲线CD段浓度;背地侧(a)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根向下弯曲生长。在太空中,无重力作用,a、b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根水平生长,坐标图中各生长素浓度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答案:A
8.据了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前上市,上市销售前用大量的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处理,在将其催熟的同时又令其外观变得更好看,像长着长尖的西红柿、个头较大切开后却有空腔的草莓或西瓜,还有一些看起来已经熟透、吃起来却没有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等。其中的膨大剂和催熟剂可能是( )
A.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
B.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类似物
C.生长素类似物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
D.赤霉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
解析: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具有催熟作用,可作催熟剂;膨大剂能使果实膨大,主要原因应是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细胞数目增多的应为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都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细胞长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下图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曲线OH段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HC段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上C点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
解析:(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浓度在O~C的范围内是促进生长的,而在C点以后的范围内是抑制生长的。只不过在H~C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的速率减慢;在O点和C点时的浓度对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到侧芽的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3)由图中曲线可知,在O~C促进生长的范围内,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 m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此时它们的纵坐标均为n,即促进生长的程度相同,植株将直立生长,不符合题意;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2 m时,据题意胚芽鞘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可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也应大于m,此时背光侧生长速率较向光侧慢,不符合题意;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2 m时,相应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亦小于m,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2 m点的纵坐标比生长素浓度小于m点的纵坐标大,证明背光侧生长速率快,向光侧生长速率慢,最终使植株向光弯曲。
答案:(1)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 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能促进生长,也不能抑制生长
(2)C点以后范围内
(3)小于2 m
10.2,4-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于消灭玉米等单子叶农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2,4-D是由2,4-二氯苯酚钠与氯乙酸反应制得的,它的全称为2,4-二氯苯氧乙酸,(),2,4-二氯苯酚是用Cl2直接通入熔融的苯酚制得,再加烧碱溶液得2,4-二氯苯酚钠,氯乙酸则由Cl2通入乙酸(用PCl5作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制得,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4-D可作为除草剂是根据什么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郊菜农常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番茄的________,促使________发育成________,由于没有经过________,所以能获得无子番茄。这一培育过程可称为________。若让番茄植株自然结实,则依靠______________产生的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
解析: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低浓度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2,4-D作为除草剂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生长素还能促进果实发育,使未受粉的雌蕊发育成无子果实。
答案:(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未受粉的雌蕊 子房 果实 受精作用 单性结实 发育着的种子
11.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________的部位。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________。
(3)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_______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________(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赤霉素为核心命题点,考查赤霉素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渗透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经历的时间最长。依题意,赤霉素主要通过缩短细胞分裂的间期,从而达到促进细胞分裂的目的。在间期,细胞内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赤霉素在幼嫩的组织中合成,当赤霉素喷洒过多时,植物出现疯长现象,即营养生长旺盛,将抑制植物的生殖生长,从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3)由图可知,加入CaCl2后,胚轴的生长速率下降,说明CaCl2对细胞壁伸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加入赤霉素后,胚轴的伸长速率加快,说明赤霉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aCl2的含量达到促进细胞壁伸长的目的。
答案:(1)分裂间 DNA复制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生长旺盛 降低
(3)抑制 B点 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上Ca2+的浓度
研究学习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1)设置对照原则
在实验中常需设置对照组,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准确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包括两种类型:给对照组施以对研究对象没有任何影响的处理因素;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在达尔文实验中,不作任何处理的完整幼苗接受单侧光照射的实验组为空白对照。
②自身对照
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如温特的实验中,将幼苗尖端切除置于琼脂块上,然后将琼脂块置于切顶的幼苗上,再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
③条件对照
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温特的实验中,将没有接触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幼苗的切口一侧,是条件对照。
④相互对照
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如温特的实验,将接触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小块分别放置在去顶幼苗切口的不同部位,两组之间都是实验组,可以相互对照。
(2)单因子变量原则
变量是指与实验有关且可测评的可变因素或条件,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①自变量
又称刺激变量、输入变量或实验变量。在实验假说和实验设计中,自变量是一种被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因素,而且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
在达尔文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部位;在温特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接触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小块在幼苗切口的位置。
②因变量
又称反应变量、输出变量或实验结果。它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素。
在生长素发现的几个实验中,幼苗的生长状态是因变量。
③无关变量
也称为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是无关变量,是因为它与具体的实验目的无关,与实验所要检验的、被表述为假说的因果关系无关;说它是干扰变量,是因为这些因素虽然在实验研究人员所要探讨的因果关系中既不是原因变量也不是结果变量,但它们对于结果变量可能会产生影响,因而可能会干扰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纵和对因变量的观测,从而干扰实验研究本身的效果;说它是控制变量,是因为它对实验效果具有干扰作用,因而需要研究者在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想办法加以控制。在达尔文的实验中,单侧光照属于无关变量。
单因子变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自变量,只有这样,当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才能确定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这个自变量造成的,从而证明实验组所给实验因素的作用。
在上述的各个实验中,所用幼苗的品种、长势均相同。
下图所示是水稻的根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情况,请根据图示反映出的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来分别验证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水稻根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抑制水稻根的生长。
(1)实验材料和用具:水稻幼苗若干,大小相同的装有等量完全营养液的玻璃瓶若干,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量尺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4)结果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从图中可以看出,促进水稻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10 mol·L-1,在小于10-10 mol·L-1浓度时,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明显,但当超过10-10 mol·L-1时,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逐渐下降,当达到或超过10-8 mol·L-1时,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因此,实验中可在完全营养液中分别加入10-12 mol·L-1、10-10 mol·L-1、10-8 mol·L-1、10-6 mol·L-1的生长素,以观察根的生长状况,并设计对照组。
答案:(2)第一步:取五株长势相同的水稻幼苗,分别栽培在盛有相同营养液的A、B、C、D、E五只相同的玻璃瓶中。
第二步:向A、B、C、D瓶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12 mol·L-1、10-10 mol·L-1、10-8 mol·L-1、10-6 mol·L-1的等量的生长素溶液,E瓶中加入等量的水。
第三步:五株水稻幼苗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五株幼苗根的长度分别为MA、MB、MC、MD、ME。
(3)实验记录表格:
MA
MB
MC
MD
ME
实验后根的长度/cm
(4)MB>MA>MC>ME>MD,这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水稻根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水稻根的生长。
课件68张PPT。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蜜橘 第一节 植物激素调节
答案:A 答案:C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产生、运输 苗尖端 苗尖端下面 向光弯曲 不弯曲 一种化学物质 苗尖端中确实存在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色氨酸 (2)对于植物向光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①单侧光引起茎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其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一侧分布较少;②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茎尖端下面(相当于根尖伸长区的位置)的一段;③含生长素较多的细胞纵向伸长较快,含生长素较少的细胞纵向伸长较慢。尝试解答:________ 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促进 浓度 不同 生长调节剂 类似物 处理 记录 尝试解答:________ 答案:A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脱落酸 乙烯 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幼叶和胚 促进种子萌发、茎伸长和叶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根 胚 果实 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萌发;延迟衰老 叶、茎、根、绿色果实 抑制生长;失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 成熟的果实;茎的节;衰老的叶子 促进果实成熟;对抗生长素的作用;因物种而异,促进或抑制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 孤立地起作用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3)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如图所示)的关系 注:“—”表示促进,但此时生长素的浓度并非最适浓度。 尝试解答:________ 答案:A 答案:D 植物激素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生根 加速生长 无子果实 化学调控 2,4-D 尝试解答:________ 答案:A 答案:C
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测试1(浙科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60分)
1.植物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表现出向光性,只要尖端不受单侧光照射就不表现向光性,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尖端只有受到光照,才能产生生长素
B.在尖端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光照可影响其横向运输
C.生长素只能由植物的尖端产生
D.含有生长素最多的部位一定生长最快
解析:尖端即使没有受到光照也会产生生长素;在尖端由于导管、筛管等输导组织尚未形成,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中凡是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以产生生长素,如幼叶、萌发的种子、形成层等;生长素一般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但并不是含有生长素最多的部位生长最快,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B
2.右图所示的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中,可能性最小的是( )
A.生长素由②由①移动
B.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得比④处快
解析: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在胚芽鞘尖端,除此之外,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生长素只能由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又由于单侧光照射,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③处生长素分布多,④处分布少,③处比④处生长快。
答案:B
3.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上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的生长方向是(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解析: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处于失重状态,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和茎的上、下侧生长素分布均匀,两侧细胞的生长速度相同,故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答案:D
4.对胚芽鞘A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
A.Q处向左 B.Q处向右
C.P处向右 D.不弯曲
解析:当PQ倒置后,Q仍为形态学下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因此生长素不能通过Q向P运输,这样胚芽鞘就不弯曲。
答案:D
5.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解析: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在根部,则抑制了该侧的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A
6.“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的“气”指什么?其功能是什么( )
A.“气”指的是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催熟果实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解析:乙烯主要是由成熟果实产生的一种气态植物激素,具有催熟果实的作用。
答案:C
7.将栽有刚发芽的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处于如图位置)( )
A.顶芽,根 B.顶芽,根
C.顶芽,根 D.顶芽,根
解析:分析各种因素,判断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和生长方向。由于转盘旋转,单侧光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应首先排除此干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图示状态幼苗的根、茎左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左侧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根左侧浓度高抑制生长,右侧生长快,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D
8.右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话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解析: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大于C浓度时,生长素对器官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即高浓度抑制,小于C浓度时,生长素对器官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即低浓度促进。
答案:B
9.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解析:①a、b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向右弯曲生长;③直立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右弯曲生长;⑥不生长也不弯曲;⑦只有暗室内的幼苗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直立生长;⑧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D
10.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
①生产无子西瓜 ②无子番茄 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 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解析:生产无子西瓜和培育多倍体是应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而进行的一种育种方法。无子番茄的获得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抹雌蕊柱头获得的。棉花摘心是为了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多生侧枝,多开花多结果以提高产量。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摘除顶芽则降低了侧芽部位生长素的含量,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则促进生长。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0分)根据下图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________处,细胞生长较快的是________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现象可以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________的高低有关,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________。
解析:(1)由于重力作用使D点生长素浓度增大,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可促进该处生长;而重力作用使C处的生长素浓度增大,抑制了C点根的生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只有在较低浓度(低于10-6 g/L)时才促进生长。
(2)本题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处和D处生长素浓度都因重力作用而增大,但生长效应却不同,C处生长受到抑制,D处却生长迅速,说明不同器官对同一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
答案:(1)C、D A、D 重力作用使D点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了该处茎的生长;而重力作用使C处的生长素浓度增大,抑制了C处根的生长 (2)浓度 不同
12.(8分)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①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②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③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日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肉变甜是因为________(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风不良会导致催熟的香蕉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类生成酒精。在整个催熟过程中,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说明果皮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原因是叶绿素较易降解。果实变甜是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下降解产生可溶性糖的缘故。
答案:(1)通风不良会引起香蕉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使糖类转化为酒精
(2)变化:色素带从4条逐渐变为2条,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条带消失。原因:叶绿素不如类胡萝卜素稳定,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先降解
(3)C 由淀粉转化形成。通过淀粉酶降解淀粉而产生
13.(12分)实验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常用玉米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一 将切除的幼苗尖端放置于琼脂块上(如甲图),移去尖端后,将琼脂块切成体积相等的若干个方块,将方块不对称地放在除去尖端的幼苗上,幼苗保持在完全黑暗处12 h,每个幼苗弯曲的角度以如乙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每次在等面积、等体积琼脂块上放入不同数量的幼苗尖端,这样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二 用含有不同浓度IAA的琼脂块代替幼苗尖端进一步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结果如丙图和丁图所示。
(1)绘图表示:如何将琼脂块放置于幼苗上,才能得到如丙图所示的结果?
(2)为什么实验要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解释实验二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弯曲角度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②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一区别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了考查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幼苗的一侧,用来测定促进生长的效果。弯曲度越大,说明促进生长的作用越强。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超出此范围,反而有抑制作用。通过观察丁图发现,当IAA的浓度超过1.3 μmol/L后,弯曲度下降。定量研究在讨论生长素的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如实验一,之所以没出现抑制现象,与该实验采用了活体有关,因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转运的过程。
答案:(1)如图
(2)防止在阳光下光照不均匀,或者是单角度、单方向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或:排除光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干扰。
(3)IAA浓度低时,促进生长,IAA浓度高于1.3 μmol/L时,弯曲角度开始下降,说明促进生长的作用降低
(4)①15° 18° ②实验一中由于琼脂块的IAA来自幼苗尖端,即使是最大限度的转移也不会存在IAA含量过多而抑制生长的问题;而实验二中,当琼脂块中的外源生长素含量过多时,就会导致对生长的促进程度降低甚至抑制生长的现象 ③幼苗尖端的IAA进入琼脂块内是一种扩散的过程。因为在实验一中,当放入琼脂块的幼苗尖端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琼脂块的IAA含量不再增加(这可以从实验一的结果反映出来)
14.(10分)为了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
品种、大小相同的泡涨的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4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4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3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c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两昼夜后,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处于失重状态,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乙装置中自变量处理是有无单侧光照,结果乙向光弯曲伸长,原因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丙、丁装置内玉米苗水平放置,受到重力和单侧光照的影响,从结果来看,都背着重力方向生长,相当于在重力和单侧光照的影响下,丙和丁最终背地生长,所以重力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若在失重状态下,甲仍然直立生长,而乙由于没有重力,背地生长的程度减小,所以弯向光源的程度加大,而丙只有单侧光照,弯向光源生长,即向下生长,丁由于没有重力和单侧光,呈水平生长。
答案:(1)弯向光源生长 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向背地方向生长 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3)重力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
(4)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的程度加大 向下生长 水平向前生长
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测试2(浙科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60分)
1.下图是一组禾本科植物幼苗胚芽鞘的实验,每项实验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 )
A.2与3 B.1与2
C.1与3 D.2与4
解析:验证“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单一变量应为尖端是否见单侧光,而其他条件即无关变量应完全相同。都用单侧光照射,放于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结果3直立生长,1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答案:C
2.高等植物体的下列器官或组织中,合成生长素的量甚微的是( )
A.叶原基 B.嫩叶
C.成熟的叶片 D.发育中的种子
解析:考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产生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即由分生组织产生,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叶原基、嫩叶、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等。而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很少。成熟的叶片虽然也产生生长素,但量很少。
答案:C
3.植物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促进细胞伸长 D.促进光合作用
解析:生长素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促进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答案:C
4.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
A.形态学下端生根
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C.形态学上端生根
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答案:B
5.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解析:生根粉在低浓度时会促进生根,高浓度则抑制生根,但浓度过低,所生的根又过少,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然后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找到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
答案:D
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幼苗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析: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到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生长,而不是抑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植物体内的生长素运输一般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果实子房的发育与生长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乙烯与果实的成熟有关;主动运输是生物活细胞的生理活动,而生长素进入琼脂块的方式为扩散。
答案:B
7.当生长素浓度在10-10~10-8 g/L范围时,燕麦胚芽鞘的弯曲度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6 g/L时胚芽鞘不再生长。这个事实说明生长素( )
A.由顶端分生组织合成
B.其运输既有纵向运输,又有横向运输
C.集中于生长旺盛的部位
D.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
解析:由题意知,在10-10~10-8 g/L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起促进作用;超过10-6 g/L,胚芽鞘不再生长,说明其超出了起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D
8.下列哪一个生长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解析:考查生长素的应用。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低浓度的生长素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因此A、C、D三项都能使用生长素;而B项属于果实成熟,需要用乙烯处理,而不是用生长素处理。
答案:B
9.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解析:本题考查了吲哚乙酸(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吲哚乙酸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色氨酸是一种氨基酸,氨基酸都有一个相同的结构式:一个C原子上通过化学键连着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氢和一个R基团,R基团中也可能有羧基或氨基,所以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选项正确。
答案:B
10.如下图所示,甲图表示幼苗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
A.m<x<n B.x=i
C.n<x<i D.x>i
解析:幼苗在单侧光的影响下,b处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速度慢;a处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a处的生长素浓度只有在m<x<n之间,才能使其生长速度快于b处。
答案:A
11.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且患病植株的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会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可以提取出具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
B.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C.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D.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解析:从感染了赤霉菌的水稻植株的症状表现可以推断选项A的结论是合理的。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该实验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因此选项B的结论也是合理的。从赤霉菌培养基中可以提取出具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这说明赤霉菌可以合成赤霉素,但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因此选项D的结论也是合理的。
答案:C
12.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解析:低温贮藏过程中低温抑制了脱落酸的生成,使种子休眠,在后期赤霉素的增加可以打破休眠,使种子萌发。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尖端4 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 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保持在25 ℃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天,下表显示实验结果: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
2天后的平均长度/mm
胚芽
胚根
1.0×10-13
1.0×10-12
1.0×10-11
1.0×10-10
1.0×10-9
1.0×10-8
1.0×10-7
1.0×10-6
1.0×10-5
1.0×10-4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切去胚根及胚芽的尖端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采用10条胚芽一组而不是1条胚芽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不同。那么如何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关键,首先要排除自身的影响,把胚根、胚芽的尖端去除。为了避免实验中出现的偶然性误差,还需要多组实验来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答案:(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2)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制的生长素溶液浓度不受影响
(3)取多条胚芽的平均值,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胚芽为1.0×10-8 mol/L,胚根为1.0×10-10mol/L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植物生长程度增高,当超过一定浓度时,生长受到抑制;胚根与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
14.(22分)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生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mm。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
(5)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
解析:(1)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据图2,1 mg/L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的量,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混合均匀。
(3)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可以减少切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4)据图2,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0 mm,与7.0 mm比较,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实验。
答案:(1)调节 1 (2)①氧气 ②均匀 (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 (4)7.0 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C 重复实验
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测试3(浙科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60分)
1.把一花盆如图所示固定在直径为2 m的圆盘的边缘处,盆底与地面成45°角。然后旋转圆盘使花盆水平方向所受的力与垂直方向相同。然后,保持圆盘旋转的速率长期不变,观察植物的根部生长的方向。植物根部生长的方向应当是下列的哪一项?( )
解析:旋转过程中,斜面上的花盆所受力的合力为向心力,对根的生长的影响体现为离心力。重力对根部生长的影响是无法克服的,因此,根部生长的方向应为合力方向,由于水平方向的力与重力相等,故合力刚好与斜面垂直。答案应选A。
答案:A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②③④⑤⑥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系列实验。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也不弯曲、③弯向光源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弯向光源生长、⑥直立生长,A、D项正确。B项可根据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内因——尖端的有无等设置①②③④⑤⑥进行对照。C项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
答案:C
3.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解析:突变体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其表现出了异常性状。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与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的性状相似,只能初步说明基因突变后的遗传效应,而非抑制剂诱发引起的突变,即在使用抑制剂前就已发生了突变。
答案:D
4.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
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
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
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
解析:如同胚芽鞘的向光性产生的原因一样,在一定范围内,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含量相差越大,则弯曲程度也越大。因此,琼脂块上胚芽鞘尖端数量越多,则放置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生长速度越快,弯曲程度也越大。
答案:A
5.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C.c点对应的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据图中所示,a点和d点是表示此时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a点和d点之间表示此时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d点之后的生长素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 。
答案:A
6.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提供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浓度促进芽、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解析:本题没有涉及到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问题,在根、芽、茎中都有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
答案:D
7.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解析:此题为识图题,但图形是书上没有的,变换方式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结合文字和图形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表面上是一个均匀光照,而实际上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是一个单侧光,玉米幼苗的根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只受单侧光的影响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多于向光侧,此时两侧的生长素的浓度都是促进生长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故茎向光(下方)弯曲生长。同理植物的根不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水平生长。所以答案B正确。
答案:B
8.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如图所示);另一个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生长素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生长素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解析:在图中,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过一段时间,生长素就运输到下面的接受块甲中。但若把这一段胚芽鞘倒过来,把形态学的下端向上,做同样的实验,生长素就不向下运输,即接受块乙不含生长素。
答案:A
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2,4D的浓度为20~25 mg/L时,无子番茄的平均重量最大,所以可以推知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答案:D
10.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从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乙烯能促进( )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由图可知,乙烯增加后,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增强,果实色素积累,果实颜色由橙色变为红色,可推出乙烯能促进细胞壁松弛酶增加,促进了色素的积累和果实成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8分)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乙烯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下图是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与茎的生长情况。现已知,近地侧生长素(IAA)浓度高于背地侧;根对IAA的敏感性高于茎。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3)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图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表格形式呈现本实验的设计思想。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根尖产生了乙烯,而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产生的乙烯浓度越高,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根尖的生长状况以及根尖细胞内乙烯的浓度。
答案:(1)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2)生长素浓度 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3)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4)
有生长素(浓度组)
无生长素
1
2
3
乙烯浓度
根尖生长情况
12.(12分)某同学对“金丝雀草”胚芽鞘做如图所示处理:
①放在暗箱里 ②让阳光普照 ③单侧光照射 ④切去胚芽鞘尖端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在切口左侧放一含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并单侧光照射 ⑥在a处插入云母片(不透水)后,单侧光照射
(1)能够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弯向光源生长的是________。
(2)通过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的比较可以得知产生生产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3)通过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的比较可以得知生长素的产生与光无关。
(4)上述实验③和实验⑥,除实验⑥中在a处插入云母片外,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③和⑥胚芽鞘的生长的差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⑤能否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实验③中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产生的生长素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而这些结论是通过对照获得的,实验中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③⑥都受到单侧光照射,都出现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但⑥向光侧插入了一个云母片,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相对而言,背光侧生长更快,故⑥弯曲程度更大,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只是影响了生长素的运输,故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的产生量相同。
答案:(1)①② ③⑥ (2)① ④ (3)① ② (4)⑥ 弯曲生长时弯曲程度大 (5)不能 (6)相同
13.(6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
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关;(2)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
答案: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
14.(14分)经研究发现,赤霉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研究发现正常植株因自身也能产生赤霉素,故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敏感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同样是感染赤霉菌,矮化玉米品种会得恶苗病(疯长),而正常玉米品种不表现恶苗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矮化玉米得恶苗病的同时还会出现果穗空粒现象。那么得“恶苗病”和“果穗空粒”的根本原因是否一致?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小组欲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
①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填写简单实验程序:分组编号、浸种、__________、分装设置、恒温__________、观察记录。
④下表是实验记录,请填写A、B组别: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B:____
零
10%
50%
70%
80%
90%
97%
A:____
10%
50%
80%
97%
97%
97%
97%
⑤运用上表实验结果绘出A、B两组发芽率与时间的坐标曲线图
⑥分析A、B曲线不同的原因:
A组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文字信息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全新的,只有认真分析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才能解答相关问题。解答(1)问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正常植株因自身能产生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解答(2)问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解题思路分析:首先,要审读材料,提取信息,要求能从材料中的文字叙述或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定位知识;最后构建解题思路,发挥联想,对发现的关键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搭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运用学科语言组织好要表达的答案。第(3)问实验目的可以直接从“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分析得知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原理是该植物激素的作用。根据数据画坐标图可借助数学的画法。
答案:(1)正常玉米自身已合成了足够的赤霉素,外来赤霉素对它不再起作用
(2)不一致 疯长是赤霉素促进细胞壁伸长所致;空粒是因为赤霉素促进淀粉酶合成,使得原有淀粉被分解了(开放性试题,答不一致或一致均可,如填写“一致 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将种子已有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细胞生长过快”)
(3)①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②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③消毒 催芽 ④A:实验组 B:对照组
⑤如图所示:
⑥在赤霉素作用下提前开始萌发,并提前完成萌发 自身产生赤霉素,所以开始萌发滞后,结束萌发时间也显著延长
课件35张PPT。章 末 整 合 生长素的发现与实验设计 尝试解答:________ 答案:C 答案:A.③ B.① C.⑦ D.④ E.⑥ 植物激素调节的曲线图问题 尝试解答:________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尝试解答:________ 答案:A 答案:D 生长素运输的方向、方式及途径 实验一 实验二 尝试解答:________ 答案: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