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课件+同步精练+章末整合+本章测试: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课件+同步精练+章末整合+本章测试: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1-30 22:06:21

文档简介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能量基础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C.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物质循环的回路
D.生物圈的调节能力反映在一种生物绝灭后有新的物种产生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太阳能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能量基础,生物圈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接通了物质循环的回路,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D
2.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包括(  )
A.杜绝人口出生
B.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C.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D.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解决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通过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A
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  )
A.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B.土地、大气和缺水问题
C.人口、垃圾和城市问题
D.森林、矿产和生态问题
解析:人口恶性膨胀、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答案:A
4.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0.7
2.2
1.2
A.非洲人口的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分布在亚洲
D.拉美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解析: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新增人口最少。
答案:B
5.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既要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又要保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海洋,从海洋中寻找新型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以此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新品种都是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而通过增施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通过开辟荒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往往得不偿失,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解析: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要理解其含义,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与生物多样性的构成联系起来。由于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从这三个层次出发,对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加以保护。
答案:D
7.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解析:制冷剂氟氯烃等(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答案:B
8.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
解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变化及吸引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的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因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的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使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的污染物。
答案:D
9.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解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含量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
答案:A
10.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解析: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的年代。物种退化也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没有证据表明物种的退化能在短期内导致大量生物濒危和灭绝。生物的濒危和灭绝,并不是人类对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而是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结果。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完成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的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由于____________的结果。
(3)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________水平的多样性。
解析:生物的性状由蛋白质来体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由DNA的多样性来决定的。物种的多样性是多种环境对其中的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的多样性
(2)多样化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选择
(3)生态系统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答案:D
2.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的危害不包括(  )
A.伤害陆地植物的叶和芽
B.延缓森林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C.硫酸沿食物链富集并危害人体
D.杀死水生生物,破坏营养结构
解析: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导致湖泊酸化,使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并且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危及土壤中生物的生存。酸雨还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之死亡。
答案:C
3.下列哪些措施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没有关系(  )
A.大力推广无磷洗衣粉
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
C.节约使用化肥
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解析: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与水体中N、P等的大量增多有关,所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可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
答案:B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就地保护主要是指(  )
A.进行水土保持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保护生态系统 D.减少外来物种
解析: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答案:B
5.下列问题不具有全球性的是(  )
A.人口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资源危机问题 D.气候变暖问题
解析: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降解的话,会到处扩散;CO2随大气全球流动,CO2过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有些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量又很大,这种矛盾是普遍性的;唯有人口问题不具有全球性,因为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且不同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
答案:A
6.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的过量排放。二氧化硫的过量排放,主要是化学燃料的燃烧。所以要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就应该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或者进行化学燃料的脱硫处理,最好的措施就是开发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
答案:C
7.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
B.让当地人大砍大种,狂捕乱猎,先富起来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保护及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我们强调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意味着绝对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如保护森林,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砍伐树木;保护海洋鱼类,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捕捞。因为无论树木也好,鱼类也罢,当它们生长发育成熟后,其消耗的资源与它们自身因同化而增加的资源相比,要多得多,即此时它们的体重并不明显增加。所以,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绝对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求合理地、有计划的、科学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答案:C
8.下列有关环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氯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解析:水体中氮、磷含量过多引起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淡水中引起水华,海水中引起赤潮;各国工业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重金属以及有毒的气体对人体都是有害无益的。
答案:B
9.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富营养化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C.因N、P等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进而促进水体中动物的生长
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畜的饮水安全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工业排放的污水、农业化肥及含磷洗涤剂等的使用,造成水体中N、P含量过高,从而导致水质恶化。N、P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当其含量过多时,水体中浮游植物必然会在短期内大量增殖。大量生物尸体在厌氧菌作用下产生许多有毒物质,如H2S、CH4、NH3、亚硝酸盐等,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
答案:C
10.以下有关大气臭氧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大量反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之害
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好好保护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解析:臭氧可以有选择地吸收紫外线和其他短波辐射,减少其到达地面的量,降低对人类的辐射。
答案:D
11.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
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
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绿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的;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减少;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产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2.“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2)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 mg/L,请分析说明本生态系统中各种群之间的关系(绘制出营养结构图)。





能量(kJ)
1.6×109
1.2×109
1.3×108
9.1×107
2.9×107
X含量(mg/L)
0.037
0.036
0.35
0.39
3.4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污染的处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以及理解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等。(1)城市引种绿化树种应注意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性和物种多样性保护;(2)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及物质无害化多级利用;(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1/10定律和污染物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富集的数量级可推出:甲乙、丙丁和戊分别处于三个营养级。
答案:(1)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了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 (3)如下图。
研究学习
富营养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N、P等元素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必需元素,含量过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2)赤潮生物分泌产生的毒素,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富集,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引起高营养级生物中毒。
(3)解决措施:①打捞;②化学试剂杀藻;③生物修复方法。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和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
解析: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应注意化学治理存在的污染等。分析试题给的材料,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
答案:(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 大型挺水植物 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类生长并分泌次生代谢物抑制藻类生长
(5)次生演替
课件57张PPT。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全球人口动态
第三节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不连续 10000 副生物圈带细菌 根际处 热裂口 地热和硫化氢 氧气 废物 动物 DNA 全球人口动态 1000万 1.5 5 9 16 35 43 50 60 83 110 出生率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CO2 煤 天然气 变暖 海平面 下降 变干 淹没 下降 永冻土 紫外线 氟利昂 硫和氮 5.6 2~5 煤、石油、天然气 水体 农作物 金属 重金属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病原体 化肥 海运事故 石油从钻井、港口和油轮漏入大海 生态系统 物种 遗传 食物 工业原料、遗传资源 科学、美学 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本章测试1(浙科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60分)
1.20世纪以来,每三年就有两种鸟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生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天敌过多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解析: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答案:D
2.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
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
C.以石油、煤等原料为动力,生产效率高
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大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属于传统农业模式,它的优点是追求物质循环利用,因此没有废弃物,很少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其缺点是生产效率低,难以适应人口的快速增长。石油农业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农业生产模式,化肥、农药和机械的大量使用对环境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其结果是生产效率提高,但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不仅影响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
答案:B
3.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有学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  )
A.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遗传变异
B.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C.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D.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解析:遗传变异是一切生物的特性。由题意分析,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不是物种多样性;野生品种水稻存在抵抗该病毒的基因,不是野生品种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而是病毒对野生品种水稻进行了选择。
答案:D
4.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都是为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5.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泥石流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山体疏松。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可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B.为实现快速绿化,保护山林,应由外地引入一些繁殖迅速的新物种
C.人力进行经济活动时,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D.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
解析:新物种迁入,由于食物、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一定时期内可以快速增长,但是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对当地物种造成灾害。
答案:B
6.我国政府曾把大熊猫作为“国礼”对外赠送。原因是大熊猫是我国濒危物种,人类的活动又加速了它的濒危,尽管建立许多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但野生数量增加很少。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大熊猫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大熊猫濒危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大熊猫濒危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解析: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地球上每一物种的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特定的基因库,某一物种一旦消失,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遗传多样性也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的活动是致使大熊猫濒危的主要原因。
答案:B
7.有关生物圈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进化影响着地球的地壳变迁
B.生物的进化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迁
C.自然选择是生物圈形成的原因
D.生物进化和环境进化同时进行
解析: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地壳变迁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理化环境,进而又影响着生物的进化。
答案:D
8.生物对地球上的各种物质利用的特点是(  )
A.只利用一次 B.只能有限地利用
C.反复利用 D.单向地利用
解析: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了三极结构,连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成无机物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去的完整回路。所以说生物对生物圈中的物质利用的特点是反复利用。
答案:C
9.关于对环境大气平流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B.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一种主要的化学气体污染物
D.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解析:臭氧层是地球上生命物质的“保护伞”。
答案:C
10.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资源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解析:“贺卡”、“一次性木筷”均由木材转化而来,我国每年用于开发“一次性木筷”的木材浪费惊人,这种消费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答案:B
11.据报道,沙漠化已逼近北京,相距仅70余千米,造成这一严峻事实的人为原因是(  )
A.工厂数目增多 B.年降水量变大
C.植被遭到破坏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解析:人为的砍伐森林,毁林开荒造成植被破坏。
答案:C
12.野生生物濒危和灭绝的因素中,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生态系统退化
C.物种的退化 D.生存斗争的激烈化
解析:人类对环境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可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退化,从而引起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4分)某一河流中生活着多种生物,但自从其上游地段中开办了一个采矿厂后,将采矿中的浑浊黏土水排放到河流中,使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是有关人员根据采矿厂下游河流中多个不同距离的氧浓度以及pH绘制而成(均在中午取样统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发现,该河流与矿厂最近的100 m范围内,溶解氧量突然改变出现了下降,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100 m至400 m的范围内溶解氧的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最为恰当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不同河段河水pH的测定所得的β曲线来看,由矿厂开始的100 m范围内pH升高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反之,在100 m和400 m的范围内pH出现下降并趋稳定,同样表示了水生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所有测量为何都要在中午进行读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观察曲线可知,矿厂→100 m范围内溶解氧突然减少,可能是矿厂的排污导致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随后矿物质沉淀,水质变清,光合作用增强,溶解氧含量上升。河水污染致使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导致pH上升。
答案:(1)浑浊的河水妨碍了河流里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
气的释放量减少
(2)随着河水矿物质颗粒的沉淀,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氧气释放量增加
(3)河水被污染,使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量减少,导致pH升高 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4)第一,便于对比,减少因时间不统一引起的测量误差;第二,对水生植物而言,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光合作用较强,取值容易且明显
14.(16分)在本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找到了下面三则资料:
材料1 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2 我国的《海洋捕捞法》中规定,应对某些特殊品种鱼类的成鱼进行适时、适量捕捞。
材料3 古巴比伦王国曾经经济繁荣,显赫一时,该国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但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结果造成了水土流失,河道阻塞,连年洪水成灾,终使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最终该国成为一片废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野生水稻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必要的基因,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使用价值,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2)材料2中,对某些特殊品种鱼类的成鱼,适时、适量地进行捕捞,体现了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可持续性发展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3)该小组结合材料3的叙述,构建了“古巴比伦王国成为废墟”的过程模型。请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补充。
解析:(1)直接使用价值包括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美学价值,野生水稻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必要的基因属于其中的科研价值。(2)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这一代人的需要。(3)仔细阅读材料3可知,人口的增长,导致资源需求增加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从而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植被破坏,耕地退化。
答案:(1)直接(科研)
(2)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这一代人的需要
(3)①人均耕地减少 ②植被破坏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 本章测试2(浙科版必修3)  
一、选择题(共60分)
1.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突出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提倡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D
2.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沙化,就会使该地区的植被活动受到抑制。植树、种草能增加植被、防风固沙。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答案:D
3.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B.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抗性
C.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
D.用DDT杀虫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高的其他动物
解析: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抗虫棉虽然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但通过自然选择,棉铃虫也会出现明显的抗性。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诱杀雄性个体,可造成性比率失常而导致害虫出生率下降。DDT杀虫剂不易从动物体内排出,会通过食物链富集。
答案:BC
4.我国某些城市和地区严格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涤剂。含磷洗涤剂主要是添加了三聚磷酸钠。禁止使用的原因是(  )
A.三聚磷酸钠会引起白色污染
B.三聚磷酸钠会跟硬水中的Ca2+、Mg2+形成沉淀堵塞下水道
C.三聚磷酸钠会造成自然水质的富营养化,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质变坏
D.三聚磷酸钠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
解析:考查化学污染的危害。含磷洗衣粉中的磷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这是禁止使用的原因。
答案:C
5.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出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温室效应
B.氮氧化合物排放
C.白色污染
D.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解析: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节省了煤,使大气中CO2的产生量大大减少,因此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答案:A
6.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DDT, 其最可能的结果是(  )
①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②抗DDT的变异类型害虫比例增大 ③消灭了这个地区的杂草 ④这个地区某鸟类剧减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DDT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害虫的灭绝,只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并且随食物链的破坏会导致鸟的数量下降。
答案:B
7.如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  )
甲           乙
解析:当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异养好氧的微生物能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含量下降,但同时水中的溶氧量也下降。有机物的减少,溶氧量的下降使好氧微生物的数量急剧下降。
答案:D
8.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若自然环境恶劣,则生物多样性小。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
答案:C
9.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C项中其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
答案:B
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能源来自太阳能
B.生物圈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物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C.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D.生物圈是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同样具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以A、B两个选项正确。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可知C选项不正确。生物圈的含义为“生物圈是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8分)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的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无机环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或其他生物危害很大,而且难于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答案:(1)

(2)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12.(12分)我国北方冬季以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的煤烟型污染比较严重,硫酸酸雾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有时可形成酸雨,危害动植物的生存。
(1)经检测某地区常有酸雨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酸雨。
(2)某校校本课程拟进行“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
材料用具:培养皿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以硫酸为原料配置的不同pH的“酸雨”。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形成酸雨是由于大气中SO2含量过多造成的。(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酸雨”是实验变量,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需要配置不同pH的酸雨处理种子,同时清水处理作对照,通过统计和比较各组种子的萌发率得出结论。试题题干已告知“可形成酸雨,危害动植物的生存”,因此是验证性实验,只需预期与已知结论一致的结果,即对照组的小麦萌发率高,实验组的小麦种子萌发率低,pH越低,萌发率越低。
答案:(1)大气中SO2过多
(2)实验方案:①取数量相等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具有标号的培养皿中(或写出3个以上培养皿),其中一组为对照组
②定时分别向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不同pH的“酸雨”,对照组喷洒等量的清水
③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结果:几天后,对照组的小麦萌发率高,幼苗生长良好;实验组的小麦种子萌发率低,小麦幼苗生长状况不好;并且pH越低,小麦种子萌发率越低,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越差
13.(20分)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余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活动。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
(3)我国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自治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__________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__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解析:西部地区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水。生态系统的植被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决定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生物多样性越容易破坏;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物多样性越容易维持。
答案:(1)水 (2)自我调节能力 植被 (3)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4)控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流向农作物 生物杀虫剂 基因 抗虫基因
课件17张PPT。章 末 整 合 对生物圈概念的正确理解及生物圈稳态的机制 环境问题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