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我们的身体,需要栖息在物质的房屋中,我们的精神需要栖息在哪里呢?它又需要多大的栖息地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毕淑敏一起走进《精神的三间小屋》,看一看栖息着我们的精神的小屋是怎样的吧!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3.关注自我内心世界,构建个体的精神空间。
学习目标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长在北京。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曾获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散文《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文学常识
必备知识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性散文”。它多是作家因眼前的人、事、景、物的触发而感悟出某种人生真谛或生活道理,进而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文字,往往熔情、理、形于一炉。
宽宥( ) 游弋( ) 轻觑( ) 麾下( )
广袤( ) 赘余( ) 困厄( ) 憎恶( )
驰骋( ) 要诀( ) 窗棂( ) 自惭形秽( )
坍塌( ) 矗立( ) 抽丝剥茧( )
惊骇( ) 濡养( ) 鸠占鹊巢( )
字音字形
必记字词
yòu
yì
qù
mào
zhuì
è
chěnɡ
jué
línɡ
tān
chù
jiǎn
hài
rú
jiū
huī
zēnɡ
huì
攒
(zǎn )积攒
(cuán)人头攒动
濡养
儒家
孺子牛
菌
(jùn )菌子
(jūn)真菌
rú
(chěng)驰骋
(pìn)聘任
(pīng)娉婷
骋
聘
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即,靠近,接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词义理解
必记字词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林林总总:状态词。形容品种繁多。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明确“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什么及作者的观点。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不理解的或是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
(7—18)
第三部分(19—20)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论述论题——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总结升华——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第一部分
(1—6)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题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三间小屋”,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同时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
2.本文标题有什么妙处?
3.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的三间小屋分别盛放了什么?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安放自身
盛着爱恨
爱大于恨
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
规划、耕耘
坚固优雅
珍视自我
独特安稳
第一间
第二间
第三间
4.作者认为应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设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1.阅读1—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引出论题的。
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引出论题。
(1)先引用雨果的话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借助空间来描述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名言,将抽象的精神世界与具象的空间概念关联起来。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读第一部分
(2)由“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的类比,提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的问题。
(3)第4段继续使用类比,从实际居住的三居室也算小康,自然引出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题。
类 比
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的一种手法。
作用:它能更浅显形象地加深读者对本体事物的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等等。
“月冷风清,竹木萧萧”形象地点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应建在环境幽雅、不受干扰、富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2.阅读第6段,说一说作者认为“精神的三间小屋”应该建在什么样的地方?
品读第二部分
1.分析第8段,分析作者在论述第一间精神小屋时的思路。
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阐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最后,用一个假设句引出结论,激励人们重塑“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
2.我们为什么要重塑“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
作者认为,爱比恨多,小屋就阳光明媚,人的福气就大;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人的精神就会悲戚压抑,所以要扫洒庭院,清扫负面的精神垃圾,为爱留下足够的空间,重塑“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
3.第二间小屋为何要用来盛放我们的事业?
①我们将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漫长的时光,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②很多时候,人们费时弥久,才能寻到所热爱的事业。当这件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时,就能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4.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的“要诀”是 什么?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人们心中的疑惑;接着,从反面论证保持独立的思想的重要性;最后,形象揭示失去独立的思想的严重后果,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5.作者是怎样写第三间精神小屋的
6.“安放我们自身”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人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7.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地,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评价事物的价值,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自己的思想,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品读第三部分
试分析第19、20两段的作用。
作者由建筑精神的小屋,扩大到“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并以“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结束全文,扩大了文章的格局,给人带来阅读的回味和思想的回荡。
整体归纳探究
1.文中作者论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顺序能否调换一下?请简述理由。
不能调换。
精神的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是精神世界最普遍的,也是最基础的情感。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是比喜怒哀乐之情有所提升的精神追求,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是鼓励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的是自我精神的健全和独立,这又是一种提升。
文章是按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逐步提升,层层深入来写的。
2.结合全文,谈谈我们该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
要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应做好以下几点:
(1)爱一切真善美的人、事、物,恨一切假恶丑的人、事、物,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容量,使希望永恒在前。
(2)有足够的定力去寻找、规划“相宜的事业”,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独立的思想,张扬个性,完善自我。
3.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
我要将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友情、爱情、友谊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
4.文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为我们构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的具体鲜明。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品一品。
(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排比,列举了第一间精神小屋存放的内容,形象具体,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内涵。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
比喻,把“爱比恨多”的小屋比作“有红色的鲤鱼游弋”的“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温暖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温暖的“爱比恨多”的精神空间的喜爱和向往。
(3)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拟人,“挟持”“麾下”等词,赋予“精神”这一抽象概念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新颖独特,表明了事业对人的精神的持久、广泛的干预作用。
5.作者在论证“精神的三间小屋”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比喻论证
如第17段以“高速公路”“集装箱”比喻自己头脑中充斥着外来的信息,以“羊肠小道”“储藏盒”比喻自己头脑中的自我空间,形象生动。
(2)对比论证
如“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充满爱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作者以娓娓谈心的形式,向我们具体阐述了精神世界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激励人们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使事业与人生相得益彰,关注自我,不断追求更加广袤、博大的精神世界。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精神的三间小屋
引出论题:
论述论题: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三间精神小屋
盛放爱恨
盛放事业
安放自身
在建好精神小屋的基础上建立精神大厦
关注心灵,提高境界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积攒(cuán) 宽宥(yòu) 游弋(yì) 濡养(rú)
B. 麾下(huī) 嘟囔(rāng) 窗棂(líng) 自惭形秽(huì)
C. 坍塌(dān) 旷野(kuàng) 云霓(ní) 铮铮作响(zhēng)
D. 憎恶(wù) 轻觑(qù) 挟持(xié) 金戈铁马(gē)
【点拨】A项“攒”应读“zǎn”,B项“囔”应读“nɑng”,C项“坍”应读“tān”。
D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濡养 嘹亮 羊肠小道 不知所错
B. 惊骇 嘟囔 鸠占雀巢 可望而不可即
C. 蔑视 窗棂 李代桃缰 形销骨立
D. 祥和 挟持 林林总总 间不容发
【点拨】
A项中的“错”应为“措”。B项中的“雀”应为“鹊”。C项中的“缰”应为“僵”。
D
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优秀的人________,并且因为每个人涉及的专业不同,表现出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无须因为自己有某一方面的短板而________,而应该学会团结协作,使自己的才能和别人的________。
A. 比比皆是 自惭形秽 相得益彰
B. 比比皆是 自暴自弃 取长补短
C. 俯拾即是 自惭形秽 相得益彰
D. 俯拾即是 自暴自弃 取长补短
A
【点拨】“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重在表现数量多;“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结合语境,这里想说明优秀的人很多,所以“比比皆是”更恰当。“自惭形秽”的意思是自愧不如别人;“自暴自弃”的意思是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结合语境,“自惭形秽”更恰当。“相得益彰”的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取长补短”的意思是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结合“团结协作”一词可知,“相得益彰”更恰当。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前进的动力。
【点拨】
此题应结合语境,根据上下句的关系来排序。
B
①对于国家而言,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未来
②决定着个人奋斗的方向
③对于个人而言,心中的理想
④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
⑤因此青年人应树立远大理想
A. ⑤③④①② B. ⑤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⑤ D. ④②③①⑤
5.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是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B. 课文最后两段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了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C. 《精神的三间小屋》写作角度新颖独特,语言生动,意蕴深厚。
D.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爱和事业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性,指出只要事业能成功,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D
【点拨】
D项中的“只要事业能成功,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并不是作者的观点。
6. [2023·原创]某班围绕“逆境是成功的垫脚石”的论题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搜集的材料,其中偏离论题的一项是( )
A. 甲:越王勾践战败后沦为阶下囚,被吴王夫差抓去当马夫。后来被释放回国,他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
B. 乙:司马迁在朝廷任太史令之职,后来因替李陵辩解而受宫刑。他忍受着奇耻大辱,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C. 丙:司马光看书常常看到深夜,为防止自己贪睡,他用圆木当枕头,以此来警醒自己,最后成为大学问家。
D. 丁: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他在艰难困苦中创作了多部交响曲。
【点拨】C项是表现勤奋读书的,偏离了论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