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色彩与生活——《色彩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色彩与生活——《色彩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8-17 17: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色彩的情感体验》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主要是带领七年级学生品尝色彩、聆听色彩、感受色彩,鼓励学生用滴流的方法创作一张色彩抽象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并能大胆地表达、分享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色彩是能表达情感的,以及色彩与味觉、听觉的微妙关系,学会用点、线元素用滴流的方法创作一幅色彩情感抽象画。
过程与方法:在对话交流、品尝色彩、聆听色彩、感受色彩、赏析大师作品等环节中,观察、发现、感受、表达色彩的不同情感,学会用滴流的方法创作一幅色彩情感抽象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在艺术中独特的情感魅力,体验用颜料滴流的创作乐趣,培养敢于抒发情感的勇气,提高关注色彩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滴流的方法创作一幅色彩情感抽象画
教学难点:寻找情绪灵感,用色彩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从不同方面寻找情绪灵感,独立创作一幅能表达出你情感的色彩抽象画。
作业要求:(1)色彩搭配合适;(2)滴流灵活丰富;(3)情感表达合理;
作业评价要求:(1)选择搭配了什么颜色? (2)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板、课件、实物道具。
学生:颜料、卡纸、宣纸、毛笔、水、毛毡、彩色墨水
学习资源:蔬果实物、音乐、各类视频、大师作品照片。
教学技术:音视频、课堂示范、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对话交流
1.教师提问:你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喜欢的理由?
2.学生交流
(二)揭示课题——《色彩的情感初体验》
设计说明:与学生向朋友一样的对话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刚进入课堂教学暖场,也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且直接进入教学主题。对话交流兼顾了以学生为主的自我表达,也帮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并能初步寻找到色彩的感觉,为下一环节深入感受色彩铺垫。
二、新授
(一)感受色彩
1.品尝色彩,感受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味觉暗示。
①教师展示红绿苹果实物,学生交流味觉感受。
2.聆听色彩,感受不同情感的音乐,寻找与之相应的色彩。
①听快乐、愉悦的旋律,寻找相关的颜色。
②听悲伤、凄凉的旋律,寻找相关的颜色。
3.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色彩情感,从味觉、听觉体会不一样的色彩感觉。我们可以从味觉、听觉方面寻找到你的情绪灵感。
设计说明:情景创设串联整节课,带领学生走街串巷,寻找色彩情感。启发学生对色彩展开多方位的联想,拓宽学生思维。通过蔬果颜色的不同感受,调动学生的味觉感官,了解色彩与味觉的关系,体验色彩带来的味觉暗示。运用聆听两首不同旋律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了解音乐带给人的不同情绪和感受,和相应的色彩感觉也不同。这里,主要目的是初步解决本课难点,帮助学生找到寻找情感的途径,可以从味觉、听觉这种简单的感官出发,寻找情绪灵感,拓宽色彩的感知能力,而不是盲目的、胡乱的找到一种心情去表达。
(二)欣赏发现
1.出示波洛克作品《夏日》欣赏,感受波洛克画的是什么?
2.寻找画面中的美术绘画元素:点、线条、色彩。
3.分析元素:
① 有什么颜色?
② 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
③ 有怎样的情感?
4.教师总结:这些点、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很和谐,不仅能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还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这幅画。
5.介绍波洛克,了解大师的背景,感受大师创作作品时的情绪和心情,体会创作时的情感。
6.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自身或身边发生的特别能表达出自己情感的事件中寻找灵感。
7、学生作品剖析,欣赏身边学生的色彩情感抽象作品,感受身边同学的情感,
贴近生活,贴近校园。
设计说明:赏析大师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官,回归美术作品,了解大师作品中色彩的搭配,表现的元素和创作的情感。懂得挖掘心中情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在“味觉、听觉、视觉”三个维度使学生感受体会色彩的情感魅力。并用身边同学的作品为例,剖析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情绪灵感,学习选择适当的色彩来表达情感,更贴近学生生活,解决本课的学习难点。
三、创作与完善:
(一)发现创作技法
1.观看大师创作作品的过程视频,了解其中作画的方法——滴流。
2.交流如何滴流出不同的点和线。
3.教师示范
4.教师总结:点、线的不同是与滴流的速度、水份、力度有关,滴出不一样的节奏和韵律。
(二)作品欣赏,感受色彩的情感表现。
1.作品欣赏,拓宽创作思路,试着感受体会其中的情感。
2.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从不同方面寻找情绪灵感,独立创作一幅能表达出你情感的色彩抽象画
作业要求:(1)色彩搭配合适;
(2)滴流灵活丰富;
(3)情感表达合理。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通过大师创作的视频,从中找到作画的方法,并交流发现滴流的技巧。教师示范使学生了解滴流作画的方法,运用色彩和点线的方式表达出自我情绪。欣赏色彩抽象作品,帮助学生开拓眼界,积累创作素材,打开表现思路。
四、展示与评价:
(一)展示全班学生的作品,由单人一张色彩情感作品组成一张色彩情感大作品。
评价要求:(1)搭配了什么颜色?
(2)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教师演示评价方法。
(三)学生互评
设计说明:所有作品集合成一张大作品展出,使全班学生都能观看到所有作品,并为组成一张色彩情感大作品而感到震撼;通过教师的示范点评,引导学生交流作品背后的情感,分享其中的色彩心情,感悟生活的小道理。学会自评与互评的表述方式。围绕式欣赏、交流的方式,像带着学生一起看画展,又像朋友之间交流体会一样,整个氛围轻松,让学生能更自然的表现自己。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七年级美术教材, 结合本校的学生年龄特点,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本课教学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实践探索。具体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材分析
(一)七年级美术在“美术语言”主题学习上的要点
七年级美术在“美术语言”主题学习上的要点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表现与应用上,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用简练的造型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常见的事物和丰富的学习生活,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形成设计、美化物品的基本能力。
在欣赏与评议上,主动亲近自然美和艺术美,形成对美术作品的辨识和审美的基本能力,运用美术词汇表达和交流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
本课《色彩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品尝色彩、聆听色彩、感受色彩,鼓励学生用滴流的方法创作一张色彩抽象画,学会用点、线元素用滴流的方法创作一幅色彩情感抽象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并能大胆地表达、分享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在感受色彩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与感受,并选择适当的颜色,综合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完成色彩作品,感受色彩的魅力,体会色彩带来的不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
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得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也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落实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自信心的培养。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对色彩最基础的学习,初步对色彩有了最基本的意识,包括三原色、色彩的冷暖、鲜艳的色彩等等,都在低年级段有涉及。他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在小学段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绘画基本技能和色彩的基础知识,但有着层次上的差异。然而共同之处就是,他们对美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尤其对形象生动、直观的艺术形态,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加深认识。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断丰富,内心的情感也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情感对色彩的认知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营造自我感受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色彩的奇妙世界。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色彩的搭配
针对本课学习内容,单色的色彩感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求学生自己搭配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七年级还没完全掌握美的基本法则,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对色彩知识还相对薄弱。
(2)滴流方法的运用
学习大师波洛克滴流的作画方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能接受和学习的,但如何将滴流后呈现的作品画面有一定的美感,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比如,滴流速度的控制,滴流水份的把握,手腕用力的程度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情感的描述
学生在创作色彩抽象作品时往往一味的考虑色彩,想到哪个颜色就往作品上滴流,而容易忽略了这张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真正的情感表达,那才是这张作品的灵魂。
2.采用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拟采用的教学策略:
(1)在感受中体会
将色彩多维度的展开,从味觉、听觉、视觉多方位让学生进行色彩的初步感受。通过个别学生的语言描述,表达出颜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再通过连连看引导学生在感受色彩情感时从多角度思维,激发学生对色彩感知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拓宽思维。
(2)在观察中发现
在赏析大师波洛克作品时,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抽象美,并在抽象中发现元素,分析元素。因为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发现和思考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很快找到元素。并在大师作画的视频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视频中找到作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提炼归纳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赏析中领悟
在如何表达自己的色彩情感上,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音频对大师的整体介绍,让学生了解大师当时作画的情绪,以帮助学生在自己创作时,懂得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
三、本课亮点
(一)三维感官色彩情感
本课教学基于教材,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感受色彩的情感体验,以此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教材提供的范例以色彩的联想和以面具为载体制作面具,体会色彩与面具性格的关系。而本课教学在此基础上,将色彩情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色彩带来的情感变化,而不是单单表面的感受,并从味觉、听觉、视觉三个维度,全方位的感受色彩带来的不同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色彩的魅力。
(二)深入剖析抒发情感
选用大师波洛克的作品进行色彩的情感分析,深入剖析波洛克作画的情绪,搭配的颜色及创作的手法,真正明白作品的内在含义。因为色彩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情绪选择色彩及作画的方法,留给学生足够自由和空间,以此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色彩,学会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利用一个学生创作的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寻找色彩,感受情感,猜猜这位同学用色彩所要表达的情绪、感觉。一方面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用身边学生的例子,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中感受别人作画的内心世界,体会色彩所带来的情感,也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感知能力。最后展示环节,老师带着学生围绕在大作品周围进行自评互评,像在看画展,又像学习波洛克先生作画及欣赏的方式去展评学生作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氛围融洽,将本课的注重的情感教学又提升一定的高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师生、生生之间像朋友般的交流,让整个气氛暖暖的洋溢起来,也将情感升华。最后,本节课作品呈现的形式由具象到抽象过度,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实更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独白,并能大胆的抒发出来。
(三)滴流创作肌理效果
本课教学的作品形式从小学段的具象绘画过渡到了抽象绘画。对于七年级学生这个年纪来说,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有一定的难度。具象的绘画,在七年级已经失去了最能表现创新的年龄段,作品会更加的稚嫩。抽象的绘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更是新鲜的绘画形式,不懂其中的内涵,是根本无从下手的。选用大师波洛克先生滴流的创作手法,表现出抽象且富有肌理效果的作品形式,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上手操作,不会因具象的绘画物体而驻足前进,有利于学生在创作中学会思考、学会创作、学会表达,提高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