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单元分析
(按章节或单元进行教材的分析、包括每单元知识的要点,课时的安排等)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八年级下美术第五单元教学内容,共2个课时。本单元主要围绕天人合一的景象开展关于古典园林和城市绿地的了解、探讨和主题式活动。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三大之美和造景方法,尝试借用古人的造景手法表现古典园林,知道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意境。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城市绿地设计开展分析和讨论,知道城市绿地设计可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的作用。尝试运用手工的方式,改造城市绿地设计,感受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最后通过单元活动,综合锻炼学生的主题式活动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发展。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古典园林秀色》——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知道园林的三大之美,掌握造景的三大方法,完成学习单。 第二课时《城市绿地设计》——了解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作用,知道城市绿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尝试运用素材改造城市绿地设计。 预设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古典园林与皇家园林的区别、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拙政园的欣赏、苏州河梦清园案例分析。 2.学生自主:辨析园林造景手法、感悟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城市绿地设计的构思与表现。 3.师生互动:园林三大之美的分析、造景手法的分析与交流、单元活动的构思与创作。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知道园林的三大之美,掌握造景的三大方法;了解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作用,知道城市绿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尝试运用素材改造城市绿地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交流、实践等方式,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中造景手法,尝试分析作品;初步了解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作用、方法与步骤,结合古典园林造园元素和手法,改造现代绿地设计。形成综合性主题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魅力,体会古代人民欣赏自然美、创造艺术美的智慧结晶,升华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喜爱和敬佩之情。体验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提高创新表现能力,感受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乐趣,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一课时 古典园林秀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知道园林的三大之美,掌握造景的三大方法,完成学习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分析、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中造景手法,尝试分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魅力,体会古代人民欣赏自然美、创造艺术美的智慧结晶,升华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喜爱和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解
【教学难点】造景手法运用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
(一)欣赏中国画《春江花月夜》,感受其中的意境。(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月圆人居的向往。)
(二)欣赏月夜下的古典园林图片,并思考:造园者是如何通过园林的设计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造园者在设计园林时,添加了一些圆形图案来象征着月圆之意。)
(三)教师总结,揭示课题。(月洞桥,月洞门,造园者对月亮崇拜的物化。他们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在表现自然的过程当中,去烘托出了深远的意境,将中国人的诗意与审美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说明:通过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其中意境,初步走进中国画中的景色,从而进入古典园林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园林设计的思考和表达,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欣赏与感受
(一)欣赏苏州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典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二)欣赏御花园,思考: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在布局上有什么区别?
1.皇家园林:中轴对称,御花园坐落在中轴线上,所以御花园的布局也是中轴对称。讲究严谨的规则感。
2.苏州园林:其布局贴近自然,布局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很轻松,展现出了江南园林的灵动感。
3.教师小结:二者就是规则式布局和自然式布局的代表。
规则式:讲究对称,建筑密度高,与皇家等级保持一致。
自然式:模仿自然山水,力求自然成趣,灵秀典雅。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
1.生成期:殷、周、秦、汉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隋、唐(园林开始追求诗画情趣,以诗入园、因画成景,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
4.成熟期:宋、元、明、清(文人园林占主导,风格可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深化了园林意境的内涵。)
(四)欣赏拙政园:明清园林的代表之作,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1.历史:始建于明正德四年,由当时遭贬还乡的御使王现成买地拓建为园。王现成与文征明交往甚密,而文征明也成为了当时文人造园的代表人物,其曽先后五次绘拙政园图,为拙政园留下了诗书画意的痕迹。这也是拙政园的奥妙之所在。占地5.2公顷的拙政园虽然面积硕大,但却完全展现了江南园林灵秀典雅的特点。其以水景为中心,且三部分以水串联在一起。展现出了池广树茂、旷远明色,平山远水的江南园林特色。
2.欣赏拙政园视频,观察镜头中出现了哪些造园要素?
完成学习活动1:请结合视频,参考右图,找找其中出现了哪些造园元素。
造成四大物质要素:水、山石、花木、建筑——高度融合,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意境,达到回归自然的最高境界。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感受、交流、对比,感受摄影中色彩变化和光线变化产生的不用视觉变化。提高学生对不同美的认识和理解。
三、思考与感悟——园林之美:自然意境美、人文意蕴美、空间意像美
(一)园林的灵魂骨架——山水(拙政园以水景著称,且随处可见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布局)
1.问题一:找找水景旁边一般会有什么景色与之搭配呢?(山石)
问题二:为什么在园林中,将水景和山石组合在一起呈现呢?
2.小结:【自然意境美】——模仿自然山水,对自然山水的无尽向往,讲究“理水叠山”。(在园林中,离水和叠山是不可分割的二位一体。山与水之间,它们彼此密切相关,水景旁多叠石造山,以造山势的连绵起伏,山与水之间,山依水活,水绕山转,山水景观气脉相连贯。表达了它们对自然的无尽向往。)
(二)园林的造景素材:花木
1.问题一:花木除了有美化环境之意以为,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古人会用花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花木具有象征意义。)
2.小结:【人文意蕴美】——从宋代开始,花木已被人格化,借花木抒情,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园中许多建筑都以所植花木来命名。(分析拙政园的荷花池)——是表达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手段,讲究“寄情言志”。
(三)园林的观赏主题:建筑
1.观察图片,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欣赏?(建筑的外观,屋顶样式,装饰细节)
2.问题一:尝试说说看远香堂的设计是如何让观者从有限空间看往无限空间的呢?(远香堂内正间的宽度和次间的宽度远大于《营造法原》书中1:0.8的规定,使得正间形成更为开阔的景观面。)
3.问题二:观察梧竹幽居亭,你能捕捉到什么信息吗?(梧竹幽居亭四面皆有园洞门,将自然意像的造型融入建筑本体,表现了对自然意像寄托美好情感。由自内环顾外部风景,三元门外景色分别以水、山、建筑为主,美好景色尽收眼底。亭子的特点就是空,因此就有了气的流动,就能吸收和聚集无限空间的景色,给人丰富的感受。通过亭子移步换景,在大小空间游走时,也就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得更为紧密。)
4.小结:【空间意向美】:——讲究“移步换景”。园林空间的审美价值在于把景色引进来。构成了空间上无限广阔的意境。我们也通过移步换景更好的感受了建筑的气运流通。移步换景能够营造园林的空间美感。也正是移步换景让我们在多种造景手法中,更好的感受园林的灵秀生动。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观察与思考,了解园林的三大之美:自然意境美、人文意蕴美和空间意像美,感受中国园林的伟大造诣。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深度认识和理解,增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喜爱。
四、尝试与实践
(一)了解园林中的造景手法
1.观察影像和图片,思考:其中的花窗和门框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图片中有哪些建筑?亭子与塔有什么关联吗?
2.交流并分享
【框景】:园林中的花窗、门框也是建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它们构成了框景的造景手法。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花窗门框,使游览者在游览时,会有片刻的驻足停留,感受框景形成的精美画卷。框景的形式手法在视觉上让人关注、期待。可使空间景物突然收紧,给观者形成了良好的视觉艺术视角,可以更多层次地感受园林景致对景物进行不一样的认知。实现对建筑美、自然美、意像美的艺术进阶追求。
【障景】图片中的景象被景物有意遮挡了,但绕过又有豁然开朗之意。从而增加了游览者欣赏园林的层次。其利用角度的转折和变化,使其前面和两边的景物时而呈现、时而隐藏,给观者带来了丰富的变化感受,从而增进了游览园林的乐趣和兴趣。一览无余是大忌,造园者利用障景手法展现了园林的别有洞天。(有意遮挡与转折,含蓄的传统特质,豁然开朗的观赏感受)
【借景】看似似乎没有关联的园内景和园外景通过借景的手法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园内外景通过相互借用和映衬,扩大了园林的空间观感。借景的手法有很多,除了远借,还有俯借、应时而借、邻借。(扩大园林空间,增加空间变化,观者视角的无限变化)——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创造,使园林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意境。(造景手法的巧妙结合)
(二)学习活动:请连线分辨图片中运用的造景手法(障景、框景、借景)
(三)欣赏国外的中国园林:文化传播、艺术共通——文化自信
设计说明:通过问题驱动,在欣赏和观察中发现三种造景手法。锻炼学习观察分析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
(一)出示评价要求,学生展示交流。
(二)教师总结:建议课后云游览苏州园林相关连接网站或实地走访周边的古典园林,进一步感受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景致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