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进科学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阅读 B.实验 C.观察 D.调查
2.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认为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
①用眼睛看 ②用脑思考 ③用仪器和工具测量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3.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生物学家长时间隐藏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来研究动物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4.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
5.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单凭我们的感觉,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6.2022年11月8日晚小德观察了月全食外,还利用工具观察了月掩天王星现象。小德观察时最可能使用的工具是( )
A. B.
C. D.
7.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丁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根据你的认识,不合理的看法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9.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0.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二、填空题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最近 4 年来,在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里,发现了 441 个新物种,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种,比如吃素的食肉鱼、身上有耀眼色斑的蜥蜴,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青蛙等。
材料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昆士兰州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在这片与世隔绝了数百万年的雨林中找到了 3 个新物种,分别是叶尾壁虎、金色石龙子(一种蜥蜴)和一种居住在巨石堆中的蛙类。
(1)拇指大小的青蛙个子小,而每到夏天宁波农田里也会出现不少青蛙,这些青蛙却是比较大的,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
(2)根据已有知识,新物种的产生是由于 。(选填字母代号)
A.地理隔离 B.出现天敌 C.食物变化
12.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离不开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 和进行相关的 ,也离不开进行认真的思考,这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3.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裁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
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葫芦藓在裁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 的环境。
(2)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和 有关。
14.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之后,她多次到养蜂场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落在花上采蜜时,翅膀一动也不动,可仍有嗡嗡声。该同学经过多次观察,最后发现蜜蜂在嗡嗡叫时,它的双翅根部有两粒小黑点上下鼓动。她便对小黑点做了实验,下表是她的实验记录。根据以上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刺破小黑点实验统计表
实验条件 实验只数 发声只数 发声大小
刺破左边小黑点 8 6 声音较弱
刺破右边小黑点 8 5 声音较弱
刺破两边小黑点 8 0 没有声音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通过该实验,你知道蜜蜂的声音是由什么发出的吗? 。
15.蝗虫是农业害虫,为有效防治蝗虫,小敏同学开始对蝗虫的生理结构进行研究。她先是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
⑴小敏提出的问题是 ?
⑵建立假设:
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
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⑶设计实验方案:把蝗虫随机分成相同数量的甲、乙两组,然后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⑷获得数据:10min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
⑸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 走进科学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阅读 B.实验 C.观察 D.调查
【答案】C
【解析】【分析】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以确定选项
【解答】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题目告诉我们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从观察到苹果落地现象出发的,所以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认识自然首先要学会观察。你认为认识自然现象可能需要( )
①用眼睛看 ②用脑思考 ③用仪器和工具测量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收集法、调查法等。其中,观察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较为基础。
【解答】①③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②观察时要积极用脑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并进行讨论.因此观察时要实事求是,不能只看不思。
故①②③都正确。
故选D。
3.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生物学家长时间隐藏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来研究动物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答案】A
【解析】【分析】观察法是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或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调查法是利用一些走访,查阅等手段真是进行是实地的考查取证。文献法是查阅有关的文字记载来求证的方法。
【解答】此题目中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生物学家长时间隐藏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他们对动物施加任何的影响,只是用摄像机记录,所以是观察法。
故答案为:A。
4.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 )
A.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
【答案】C
【解析】【分析】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观是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解答】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活动、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所以都属于观察;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是没有目的、计划的,所以不属于观察。
故答案为:C
5.观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
B.单凭我们的感觉,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答案】A
【解析】【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观察会受环境与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解答】
自然界中,仅靠我们感官观察的范围有很多局限。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很远的物体和微小的物体,也看不清运动极快的物体。为了扩大我们观察的内容和范围,科学家们研究和发明了很多方法,设计与研制了许多观测仪器,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能力。
故答案为:A。
6.2022年11月8日晚小德观察了月全食外,还利用工具观察了月掩天王星现象。小德观察时最可能使用的工具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
结合仪器和观察对象进行分析。
量筒读数时眼睛要平时液体凹液面中央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小。
显微镜的使用注意先粗后细、先降后升、先低后高等原则。
托盘天平使用时注意要先调平,游码移到0刻度,测量值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
【解答】
A、观察天文现象应用天文望远镜,故A正确;
B、量筒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故B错误;
C、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胞等细微物体的,故C错误;
D、托盘天平是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
7.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讲了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丁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根据你的认识,不合理的看法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即可。
【解答】甲说:牛顿和瓦特都是从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发现的科学原理,则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故甲正确不合题意;
乙说:牛顿和瓦特都出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从而进入科学世界,故乙正确不合题意;
丙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有规律的观察中得到的,故丙错误符合题意;
丁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故丁正确不合题意。
那么不合理的看法为丙。
故选C。
8.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答案】B
【解析】【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A、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
B、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B正确.
C、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C不正确.
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D不正确.
故选:B
9.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AB、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遵守实验结果,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要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标准,不能修改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得出的实验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标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答案】C
【解析】【分析】观察中得到的数据经分析整理后可以得出结论,此题观察蚂蚁离开蚁窝的数目用表格进行了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结论。表格数据分行和列,可以通过比较行数据或比较列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二天蚂蚁离窝的数目较少,所以觅食活动旺盛是不正确的,A错误;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表格数据没有上午7:00前的蚂蚁离窝的数据,但并不能表示7:00前蚂蚁就不活动,B错误;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11:00~15:00这段时间蚂蚁离窝的数目比其他时段高出好多倍,可以认为此段时间蚂蚁活动频繁,C正确;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数据反映出的应该是下午活动比上午要频繁,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最近 4 年来,在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里,发现了 441 个新物种,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种,比如吃素的食肉鱼、身上有耀眼色斑的蜥蜴,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青蛙等。
材料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昆士兰州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在这片与世隔绝了数百万年的雨林中找到了 3 个新物种,分别是叶尾壁虎、金色石龙子(一种蜥蜴)和一种居住在巨石堆中的蛙类。
(1)拇指大小的青蛙个子小,而每到夏天宁波农田里也会出现不少青蛙,这些青蛙却是比较大的,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
(2)根据已有知识,新物种的产生是由于 。(选填字母代号)
A.地理隔离 B.出现天敌 C.食物变化
【答案】(1)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A
【解析】【分析】1、在生物学上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2、由材料信息可知,发现新物种的两个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解答】(1)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主要去看这些生物之间有没有存在生殖隔离。如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就属于同一物种;
(2)根据材料信息出现新物种的两个地理位置可知,新物种的产生是由于地理隔离,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2)A
12.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离不开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 和进行相关的 ,也离不开进行认真的思考,这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答案】观察;实验
【解析】【分析】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解答】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离不开对自然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进行相关的实验,也离不开进行认真的思考,这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故答案为:观察;实验;
三、实验探究题
13.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裁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
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葫芦藓在裁种时,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 的环境。
(2)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和 有关。
【答案】(1)阴暗潮湿
(2)距离;时间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比较的矮小且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二氧化硫)很容易从其背、腹两面侵入,从而导致其死亡,因此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解答】(1)因葫芦藓属于苔藓类,苔藓类的植物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除了严格控制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2)从表格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力离二氧化硫越近,死亡的越多;放在二氧化硫的环境中时间越久,死亡的数目越多;所 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距离和时间有关。
故答案为:(1) 阴暗潮湿 (2)距离;时间
14.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之后,她多次到养蜂场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落在花上采蜜时,翅膀一动也不动,可仍有嗡嗡声。该同学经过多次观察,最后发现蜜蜂在嗡嗡叫时,它的双翅根部有两粒小黑点上下鼓动。她便对小黑点做了实验,下表是她的实验记录。根据以上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刺破小黑点实验统计表
实验条件 实验只数 发声只数 发声大小
刺破左边小黑点 8 6 声音较弱
刺破右边小黑点 8 5 声音较弱
刺破两边小黑点 8 0 没有声音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通过该实验,你知道蜜蜂的声音是由什么发出的吗? 。
【答案】(1)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
(2)蜜蜂是靠翅根旁的两粒小黑点发声的吗
【解析】【分析】根据观察蜜蜂,对蜜蜂发声的原因提出疑问,从而建立假设,并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解答】(1)某同学在小学科学课上知道,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不断扇动翅膀产生的。可是,在一个养蜂场却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有扇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对书上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故该同学提出了疑问: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并对此探究。
(2)通过实验发现,密峰的发生与翅膀的振动无关,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因此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产生是不是和“小黑点”的振动有关。
故答案为:(1)蜜蜂是靠什么发声的?(2)蜜蜂是靠翅根旁的两粒小黑点发声的吗
15.蝗虫是农业害虫,为有效防治蝗虫,小敏同学开始对蝗虫的生理结构进行研究。她先是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
⑴小敏提出的问题是 ?
⑵建立假设:
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
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⑶设计实验方案:把蝗虫随机分成相同数量的甲、乙两组,然后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⑷获得数据:10min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
⑸最有可能的结论是 。
【答案】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肢动物的特点,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
【解答】 (1)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因为小敏探究的是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故提出的问题是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5)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组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10分钟后甲组蝗虫仍然活着,而乙组蝗虫却死了.说明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故答案为:(1) 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5)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