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1.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经济走出低谷.2.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 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或者“意义”、“作用”)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经济大萧条。面对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政策,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罗斯福新政最为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逐渐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又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消极、不足: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了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1997年金融风暴、美国2001年经济衰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1.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不断改革创新,适时调整政策。
2.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健全法律法规,建立社会生活保障体系,保障和关注民生。
4.罗斯福面对危机时不怕困难、坚韧乐观、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战后欧洲凋敝战争终于结束了!《胜利之吻》纽伦堡宣判 美国肯尼迪宇航发射中心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美国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立“福利国家”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二、建立“福利国家”1. 第三产业的兴起2. “新经济”的出现1. “福利国家”的产生2. 福利制度的发展3. 福利规模的缩小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垄断资本主义?
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由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新模式。
2、发展阶段
(1)
时间:
原因:
政策: 对经济进行
理论支持: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二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国家宏观调控。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之一,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思想和政治舞台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2、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
3、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
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凯恩斯主义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理论支持代表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怎样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积极作用:
二、存在弊端:
(1)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联邦政府 权威得到加强;
(2)有利于国家发展,延长垄断资本主义寿命。
(1)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
(2)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192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任束手无策。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国有化,
建立
国有企业制定
经济计划扩大
政府开支
政府采购
税收调节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讨论: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经济干预手段? 一、干预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二、干预的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1997年世界金融风暴、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美 国 英 国日 本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 时期”黄 金联邦德国70年代的滞胀1、造成滞胀的原因:
2、滞胀的特点:
3、滞胀的具体表现:(1)供给严重超过需求,导致生产下降(根本原因)(2)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石油危 机(直接原因)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相互交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4、对策(解决滞胀办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例如: 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厂商无法立即反应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而提高。“ 混合经济 ”(P89)
1、什么是“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2、混合经济的主要特点: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3、混合经济是如何运转的? 1、“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2、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建立福利国家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为了缩小 ,缓和 ,保障 ,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减少因贫穷引发的 。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 等。 (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 、教育)
4、发展过程:
①出现: ②日渐完备:
③继续发展:
④缩小:
5、评价: 利: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弊:导致国家财政 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社会安全社会问题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二战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堪重负。1973年经济危机后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总理是安格拉·默克尔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节选)
自1891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民性。
2.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 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形式又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社会保险,主要由有固定职业的人参加,费用由政府、雇主和受益人共同负担,例如养老保险、健康保险; 第二,社会扶助或社会救济,主要向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人提供,费用由政府承担,如残疾人年金; 第三,社会福利,包括:家庭补助、公共教育政策、住房补助政策。
——李景治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福利国家的发展20世纪19世纪中叶20世纪三十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福利国家概念产生(现代版)成功实践达到高峰缩小规模 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造成财政赤字,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 材料一: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材料二: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福利国家制度(1)目的: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2)结果:社会福利制度下依然存在贫富悬殊 二战以来,西欧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阶级矛盾。而且已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想一想:你能说出中国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吗? 与我们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比较完善,但不要羡慕,想想看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差距?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P89)
(1) 的进步;
(2) 的发展;
(3)公众 的提高;
(4) 的多样化
2、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 的部门
3、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最快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生活水平消费需求
第一产业 :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部门。在我国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简而言之: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二战后,美国一大批 应运而生,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出现: ,“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 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概念)。
4、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
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新兴产业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信息技术(2)内容包括: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即“三个创新”。美国的“新经济”的发展(1)含义: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认识:“新经济”依然会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以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美国的“新经济”时间:1996年 基础:知识经济 主导:信息技术 内容:三个创新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新变化的核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例如: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金斯伯格教授《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一、国家干预经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现代福利国家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四、“新经济”的发展。 新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1、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经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其主要的实质是(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保护自由放任的经济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实行法西斯的垄断经济A2.(2010·上海历史卷24题)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B3.(2007·海南历史卷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潮流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C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
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
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B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①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②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④资本主义的一种倒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6、第三产业的讯速发展的原因是:①科学技术进步??? ②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D7、第三产业不包括:
A.商业?? B.金融业???
C.电信业?? ?? D.手工业 D8、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B.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C.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
D.这些变化解决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D9、下列对西方“福利国家”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
B、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防止贫富不均的一种手段
C、它的推行对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进一步扩大D10、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能使美国经济摆脱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直线发展
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它是推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B11、西欧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方向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
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矛盾
A12、“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二战”中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C.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D.到80年代,福利国家得到更多的发展C13、“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主要基础是:
A.生产力的提高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
D.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A14、1998年底,英国发布了《竞争未来……发展知识经济》白皮书,强调要把知识经济看成英国经济的最新基石。这表明:
A.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B.知识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C.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D.知识经济具有较强的生命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