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1 08: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从“战时共产主义” 到“斯大林模式”第七单元  第20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猖獗
(2)国内战争艰难、困苦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形势2、内容(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余粮收集制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3、特点“战时” 、“共产主义” 4、评价(2)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物质的保障,巩固了苏维埃 政权。(3)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其弊端日益显露,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特殊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必要性)2、内容(1)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解除工业国有化;
(3)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废除实物分配制。3、作用(1)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促进经济迅速恢复;
(3)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1)苏联的建立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加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
白俄罗斯、南高加索(2)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2、内容含义: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2、内容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内容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
它的功绩主要有:
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
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
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1、(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A2、( 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B课堂练习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2)(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选集》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 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 “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 根本目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得出什么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