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7 18: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
教案
素养目标
1、会认“耻、寝”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重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难点: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第八单元的语文学习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5页,看看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读写目标各是什么。
2.生:学习主题: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单元读写目标: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②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叙述,突出重点。
3.师:“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名句,你能说说句子的大致意思吗?
4.生:意思就是说: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
5.师:是的,这是古人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25课的学习,从中去明白更多的关于读书的学问吧!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5 古人谈读书
阅读鉴赏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红色斜杠点击再出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任务二:结合书上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大意: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大意: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大意: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丢失。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大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大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专心致志,就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么一定是无法记住的,就算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任务三:课文告诉我们要养成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养成专心致志、实事求是、谦虚好学、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
任务四: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生:朱熹的“读书三到”对我启发很大。读书有三到,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和要领。“眼到”指认真看,“口到”指认真读,“心到”指认真体会。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会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这说明,读书学习,用心专一非常重要。
任务五:1.背诵课文。
2.填一填。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梳理探究
任务一:《论语》中还有很多介绍学习方法的语句,请把你觉得适合自己的抄下来,积累背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任务二:你还知道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任务三:课外阅读。
《论语》学习篇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这里指读书、学技艺)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课文中选自《论语》的几句话是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论述,谈读书学习要有正确的思想和端正的态度。这些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讲了读书学习的道理:
(1)曾子认为: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要认真复习巩固,这样才能掌握牢固。
(2)孔子告诫后人:要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还要爱好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学习当做是很快乐的事,这样才能学有所获。
任务四:课外阅读。
冬夜读书示①子聿 (yù)②
[宋] 陆游
古人学问③无遗力④,少壮工夫⑤老始成。
纸⑥上得来终觉浅,绝知⑦此事要躬行⑧。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②子聿:陆游的小儿子。③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④无遗力:不遗余力、竭尽全力。遗,保留,存留。⑤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⑥纸:书本。⑦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⑧躬行:亲身实践。行,实践。
1.诗人陆游在这首诗中告诫儿子子聿的是什么?
读书学习要竭尽全力,不满足于现状。读书学习还要和亲身实践结合起来。
2.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书本上习得的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亲自实践,才能明白道理,不断进步,有所成就。
课堂总结:
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的书读百遍也不会厌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熟读仔细思考之后其中的深意你自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