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2-01 2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6分)
1.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是最理想的氢能来源
B.利用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
C.电解水时,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太阳为其提供能量
2.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括号内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磷矿粉[Ca3(PO4)2] B.菱铁矿(FeCO3)
C.辉铜矿(Cu2S) D.铝土矿(Al2O3)
3.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4.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5. 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D.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都会使其浓度增大
6.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2
B.SO2中的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7.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R O2 CO2 H2O
反应前物质质量/g 51 96 0 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x 0 88 5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值为5 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
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
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
8.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Cl + NaOH == NaCl + H2O B.Fe + 2HCl == FeCl2 + H2↑
C.CaO + H2O == Ca(OH)2 D.MgCl2 Mg + Cl2↑
9.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10.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B. 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C. 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 D.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 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5)水分子由 构成。
12.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
1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14.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 “PX”为“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其组成和结构如右图所示,相关性质如下:
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②熔点13.2℃、沸点138.5℃
③密度0.86g/cm3 ④ 可燃 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1)上表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  ;
(2)写出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 ;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5.(5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会气体物质的制备方法是研究气体、利用气体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⑴在常温下实验室欲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为了便于调控反应的进行,可以对发生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要说明你的改进措施 。
⑵从上述仪器中选择一种你比较熟悉的仪器,写出它的名称 ,简要写出它的用途 。
⑶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请你分析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
(注: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16.(8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四、计算题(6分)
17.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会引起坏血病,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维生素C片来补充.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 ;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___ ;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精确到1%)
18.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10 CDDDD BBDDC
11.(1)NO (2)+5 (3)2:3 (4)Cu (5)氢原子、氧原子
12.(1)2H2 + O2 点燃 2H2O (2)化合反应 (3)分子,原子
13.(1)为了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2)引流; (3)是
14.(1)①②③⑤(2)2C8H10+21O2 16CO2+10H2O.(3)密封保存、严禁烟火.
15.⑴①②或①⑥ 用⑤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试管 作为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等(或其他合理答案)
⑶A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了沉淀没有脱离体系,所以质量不变,而B中产生了CO2散失,使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物质质量减小。
16.(1)
实验一 反应慢 2H2O2=2H2O + O2↑
实验二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2)对比(或对照等); (3)第一方面: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
17.(1)9:1:12;(2)176;(3)41% 
18.解:生成CO2的质量为:25g+100g+110.8g-227g=8.8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8.8g
X=2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答略
通电
点燃
氧原子
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