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情况检测
(建议用时:30分种)
一、选择题
1.在《朝花夕拾》中,提到鲁迅弃医从文原因的文章是( )
A.从《阿长与〈山海经〉》 B.《藤野先生》
C.《父亲的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重读《朝花夕拾》时,老师布置了“寻找长妈妈”的主题阅读任务,请问下列哪篇文章不用阅读( )
A.《父亲的病》 B.《二十四孝图》
C.《五猖会》 D.《狗·猫·鼠》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可以借助这本小说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里路程。
B.《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书中以简洁舒缓的文字叙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这本书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风气。
4.经典著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人类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为打造书香校园,实验学校开展了“与名著为伴 书香浸润成长”的读书系列活动,邀你参加。
【内容梳理】
《朝花夕拾》中,前七篇记述了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和 三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A.《范爱农》 B.《父亲的病》 C.《无常》 D.《狗 猫 鼠》
5.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了《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被六一公公发现,不但没有受到责怪,反而得到一堆豆子,这个故事很有趣。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还有质朴而博学寿镜吾先生……
二、填空题
6.鲁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写了很不喜欢《二十四孝图》中 、 等孝道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7.《朝花夕拾》中:“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物是 ;在《 》中鲁迅讽刺了两名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
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朝花夕拾》原名:① ,作者② ,作者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和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写“讲义事件”和“③ ”两个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④ ”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孝道”的批判。
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结集,共 篇﹐最初以《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集结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10.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塑造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在你的印象里衍太太是一个 的形象,出现在《 》和《 》这两篇文章中。
11.《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B)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节选自《朝花夕拾》)
12.(A)文中的“他”指的是 (填人名),(B)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
13.(A)(B)两文段都挺到了鲁迅的老师,这两位老师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14.《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15.倘若生命的起点是一张白纸,童年就是我们书写下的第一笔。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接近尾声,班级将以“童年与成长”为主题,开展一次阅读分享会。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单。
(1)任务一:文学经典中不乏儿童形象的塑造。请根据表格提示,准确填写人名。
人物 片段 出处
①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朝花夕拾》
哪吒 只见那太子使出法来,将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手持六般兵器,望妖魔砍来。是哪六般兵器?却是砍妖剑、斩妖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火轮儿。 《西游记》
②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 《西游记》
(2)任务二:成长不单意味着身体的发展,“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请在《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中选择一位人物,指出其精神的成长变化。
(3)任务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从《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中选择一位父亲或者母亲,结合其教育孩子的做法,谈谈你对其做法的看法。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甲】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第一个进去的学校,目下不知道称为什么了,光复以后,似乎有一时称为雷电学堂,很像《封神榜》上“太极阵”“混元阵”一类的名目。
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都非常新鲜。但是还得声明:后两项,就是现在之所谓地质学和矿物学,并非讲舆地和钟鼎碑版的。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乙】她好容易才认出了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一只脚穿着破靴,另一只脚穿着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都没有洗过。只有他那双眼睛,那双永远炯炯发光的眼睛还跟从前一样。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之前还是她所热爱的人!世事变幻,多么惊人啊!
……
傍晚收工的时候,人们都回到车站去。冬尼娅在路边站着,让所有的人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保尔,他已经疲倦得要命,一边走一边拄着铁锹。
“保夫鲁沙,你好!”冬尼娅跟他并排走着,说,“老实说,我真没有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现在的政府里找到一个比挖土好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了委员或是有了什么同样的职位了呢。你的生活怎么搞得这样惨啊……”
保尔站住了,惊奇地看了她一眼,说:
“我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这么酸臭。”他想了一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尼娅的脸红到耳朵根。
“你还是那么粗鲁!”
保尔把锹扛到肩上,迈着大步走开了。走了好几步,才回答说:
“不,杜曼诺娃同志,说实在的,我的粗鲁比你的所谓礼貌要好得多。你用不着担心
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倒是过得蛮好的。是你的生活已经变得比我所想的还要坏。两年以前,你还好一些;那时候你还敢和一个工人握手。现在你浑身已经发出卫生球的味道了。说句老实话,现在我和你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
1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琐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藤野先生》《社戏》都收录其中。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C.【乙】文节选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是: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17.【乙】文段的外貌描写非常出色。举例说明这些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18.【甲】文写了作者选择从雷电学堂离开到矿路学堂,【乙】文写了保尔选择离开冬妮娅后的一次见面。结合整本书,梳理主人公几次人生选择背后的原因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C
6. 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
7. 范爱农 父亲的病
8. 旧事重提 鲁迅 看电影事件 郭巨埋儿
9. 回忆性散文 十 《旧事重提》
10. 虚伪自私 父亲的病 琐记
11. 旧事重提 长妈妈或阿长 藤野先生
12. 寿镜吾先生 藤野先生 13.示例:(A)文中的寿镜吾先生是个方正质朴、严而不厉的人。他有一把戒尺,但并不常用。教学方式比较随意,没能为学生讲解清楚内容,醉心于自己对文学的朗读。(B)文中的藤野先生是个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和蔼可亲的人。他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耐心指出我的错误,细心引导。 14.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15.(1) 鲁迅 红孩儿
(2)示例一:孙悟空刚从五指山下被唐僧救出时,因为打死山贼,被唐僧教训,不服气便自己跑了。但后来打死白骨精变化的村姑、老妪、老公公之后,唐僧要赶他走,他向师父拜别,嘱咐沙僧照顾好唐僧,泪水止不住地流。与前一次离队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重情谊、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示例二:唐僧师徒四人到八百里黄风岭,唐僧被黄风岭中的妖怪掳走。悟空正面与妖怪叫战,被妖怪的黄风伤了眼睛;后来在黑水河遇到鼇龙兴风作浪,拐走唐僧,孙悟空便懂得到西海请来摩昂太子收服妖怪。可见孙悟空对付妖怪越来越注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地向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人寻求帮助,这也是成长的表现。
示例三:在索宝水晶宫的时候,龙王不给他兵器,他就不依不饶,直到找到金箍棒。拿到金箍棒后还把水晶宫打得乱七八糟。在智取芭蕉扇的时候他同样遭到拒绝,却用了智取的方法。这说明孙悟空从粗鲁变得智慧,心智也更加成熟了。
(3)鲁迅父亲教育他的方式压制了儿童的好奇心,挫伤了儿童的求知欲,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教育的内容远离儿童生活实际,晦涩艰深,枯燥无味。我们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健康活泼的成长。
16.A 17.外貌透视了人物的性格。保尔“衣衫褴褛”,“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一只脚穿着破靴,另一只脚穿着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都没有洗过”。这些描写反映当时生活十分艰苦,但保尔以坚强的毅力经受住这种艰苦生活的煎熬。“那双永远炯炯发光的眼睛还跟从前一样”,证明他的坚强与不屈。 18.示例:1鲁迅的选择和改变都是出于救国救民。(选择离开家乡去读新学堂,是受洋务运动影响,想学实业救国;到日本留学,到仙台学医,是想强健国民身体,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弃医从文,是因为受“看电影”事件刺激,想要唤醒国民。)2保尔的几次选择和改变,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受朱赫来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与冬妮娅分手,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追求不同;到瘫痪床上,开始写作,是因为他要用另一种方式践行他生命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