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格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格式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4: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 课时 《大青树下的小学》 助学案
学习任务( 一): 发现学校新鲜事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活动一: 整体了解,感受新鲜
一、 1、自主翻阅第一单元教材,聚焦导语页、语文园地页、习作页、发现并交流教材变化,引出“新鲜”。 2、以单元主题情境任务“寻找校园新鲜味儿”导入:“同学们,美丽的校园是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这个单元,我们会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孙中山先生小时候读书的私塑,这些学校都有哪些新鲜的 地方呢 这节课起,咱们就去寻找校园新鲜味。第一站,参观《大青树下的小学》。
活动二: 品读感悟,学用语言
一、找“特别”,畅谈新鲜感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富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2.边读书边想象通过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描写的画面! 3.教师引导读书过程中圈画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如:上课安静——动物们听课;下课玩耍——动物们看热闹,学校景物:铜钟、大青树、凤尾竹,初步感受学校的特别。 二、学生分享读书收获 1.交流第一自然段中自己认为的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①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②大青树、绒球花、凤尾竹、粉墙 ③从…从…从…的句式 同学间交流,简单说说为什么感觉到新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词句的意思。整理归类,并想象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明确新鲜感的含义:新鲜感就是像这样的第一次见到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陌生的事物。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上课”“下课”的句子。 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结合“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结合生活说说与自己学校的上课铃声的不同之处,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2.出示句子“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结合第一段中的各个民族的名称,想象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情景,加深对大青树下小学的认识。
活动三: 巩固类推,习得方法
一、串联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范本学习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开展同桌间、小组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在本单元及平时阅读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学习句子。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指名让学生读,齐读。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句子一个是课文中的,课文用树枝、蝴蝶、猴子的状态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心,同时也表现了学校的特别之处。 一个是课外的。教师可以适当说明第二个例句也是泰戈尔写的,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结合课文的插图以及自己画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古老的铜钟、凤尾竹、洁白的墙,从中感受学校的可爱。 3.引导学生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 在自己的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4.学生抄写积累这两个例句。 教师提示:课文中往往有一些新鲜、生动、很有趣的词句,看到这样的词句,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活动四: 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一、说特别:在你眼里,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师引导生回顾学习过程,按课文写的“上学路上”“上学时”“下课时”的先后顺序说说,或从“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学校中的景物”“同学们上学的情景”几方面说一说。介绍景物的时候,还要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特别之处。 巩固类推,习得方法 1.说说你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借助提示词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提示:上课的时候…… 放学了…… 拓展阅读《小岛岛》一文。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富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并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