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一单元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目录
01
名师导学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群文阅读推荐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反复的表达作用:诗中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连续反复,“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表达了诗人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间隔反复,“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
理……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呼唤声声,使情感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
二、内容梳理
(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大步走
忆笑语
见外宾
开会议
名师导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你不见那chén diàn diàn( )的gǔ suì( )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2)sù yíng ( )地上gōu huǒ( )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3)你不见hǎi fánɡ( )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沉甸甸
谷穗
宿营
篝火
海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瞰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B
2.B【解析】“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此处要形容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用错对象。
3.(2021·重庆)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_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_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_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C
3.C【解析】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4.(跨音乐)班级参加歌颂祖国演唱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试根据歌词内容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至少两点)
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5.(2022广东中考新题型)学校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下面是关于神舟飞船发射的朗诵稿,对朗诵稿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
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
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
带着飞天的梦想,沿着天路攀登。
D
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
像金梭,似飞剑,
劈风斩浪,气势如虹。
在星空中放声欢唱,
聆听玄妙宇宙的心声,
从一个奇迹到另一个奇迹,
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
天惊石破,笑傲苍穹。
升腾,升腾,太空远征的中国龙!
A.选段中反复咏唱“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写出了蛟龙飞速升空、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的姿态。
B.“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运用对偶和反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现了神舟飞船升空时的雄伟气势。
C.“欢唱”“聆听”赋予星空、宇宙以人的行为,表现了对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强烈的自豪感。
D.选段结尾把神舟飞船比作“中国龙”,富含象征意味,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赞美,寓意深远。
D【解析】A.“升腾,升腾,神舟在太空远征”并没有突出神舟飞船的速度,而且是神舟飞船在升空和奔腾,并不是蛟龙,故“蛟龙飞速升空”表述错误;B.“腾紫烟,披祥云,挟雷电”并不是反复修辞,而是三个三字短句;C.应是“欢唱”“聆听”赋予神舟飞船以人的行为。故选D。
(2)任务二:下列名句中符合朗诵会主题的两句是( )(填序号)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④
【解析】朗诵会以“爱国”为主题,故应选③④两句。
(3)任务三: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艾青诗选》体现了这一主题,于是小广选取了其中《黎明的通知》这首诗进行朗诵。试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为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去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这首诗将家国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4)任务四:小广朗诵后,小东深有感触地说:“艾青的诗歌常借土地和太阳等中心意象表达家国情怀。”请你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等诗歌中“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向太阳》中“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6.第一小节中“好”字有何作用 说“我们想念你”后,为什么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 (4分)【反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字既揭示了人民崇敬、怀念周总理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说“我们想念你”后, 还要说“你的人民想念你”,表达了人民反复倾诉的怀念之情。“我们”就是“你的人民”,破折号与反复并用,强调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7.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四种意象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山:恢宏阔大;大地:襟怀坦荡;森林:气势磅礴;大海:宽容博大。这四种意象不仅使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而且使周总理的形象更加崇高。通过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追问和它们的回答,展现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同时说明周总理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寄托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热爱。
8.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有什么作用?(3分)【反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天地万物发出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9.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了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地方,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课外技法专练
北方(10分)
艾青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
——反复的表达作用
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
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1.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和耳朵疲乏的畜生等。特点及作用:诗人选取一系列冷色调的意象,营造了灰暗阴郁、死寂苍凉的氛围,塑造了痛苦疲乏的流民群体形象,刻画出北方的典型特征,传达出自己的悲哀之情。
2.诗人反复三次深情地抒发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反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一句反复渲染,有强调诗人情感的作用。“爱”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悲哀”表达了诗人面对伤痕累累的祖国时感到的悲哀痛苦之情;三次重复,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诗人多么希望祖国早日脱离这场灾难,从此不再悲哀。诗歌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号召人们去战斗,但诗人坚强的信念却振奋人心。
3.分析这首诗的感情基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忧郁的。很多词语都喻示着忧郁,充满着忧郁的思绪;在对悲哀的国土的写实性描绘中,渗透了诗人忧郁的主观情感。但这忧郁不是悲观和绝望,而是能给人以力量,诗人在诗歌中将忧郁化作了坚强。
群文阅读推荐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有的人》(臧克家) 品味手法:对比。
《盛世中国》(蓬莱) 品味意象:意象的丰富与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