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说教材六、说教学
过程五、说教法
学法四、说重难点二、说学情三、说教学
目标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说教材一、说教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地位 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因此本节课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二、说学情授课对象: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一八班
特点:
1、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对外交历史感兴趣,尤其对家乡的骄傲周恩来总理外交风采格外敬佩,这是大多数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的普遍情结。对外交史学习兴致高,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2、由于高一同学对国际史了解不多,对中国历史问题背景分析比较浅薄,缺乏深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因势利导,放映一些历史图片和历史视频,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四、说重点难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根据知识点在本课中的地位和课标要求设定。
重点四、说重点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依据】根据学情设定。
难点
自主探究法、史料解读法
情景教学法、史料教学法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学法
方针指导下的外交成就
六、说教学过程
背景下诞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内外背景整合教材,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
整体思路:亮点:整合教材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3min) 小结(3min) 正文(34min)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5min)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min)步入世界外交舞台(9min)六、说教学过程什么是外交 导入(3min)辞源中对外交的解释——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 面的活动六、说教学过程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5分钟)
(1)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该往何处走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 这种尝试较之传统的语言教学更能使复杂繁锁的知识简单化和浅显化,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一回“国家领导人”,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当时国际社会背景的理解,同时也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
选择哪一条道路呢?六、说教学过程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5分钟)
(1)十字路口的中国该往何处走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对周恩来同志的崇敬之情现场再现周恩来同志亲口说的话,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整理归纳最终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深刻了解中国所处的不利地位。老师播放视频——《近代屈辱外交(周恩来的话)》并让同学结合导言部分思考旧中国外交存在着什么问题。六、说教学过程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5分钟)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材料直观指出中国面临的敌人,使学生更加明了这个方针制定的原因。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也能增强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弱国无外交,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目标。
引用两则材料分析毛泽东提出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项的原因六、说教学过程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5分钟)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填写表格,自主归纳,学会梳理这一知识点,方便知识的记忆
帮助学生分析完之后教师再用表格把方针中三项内容的含义和意义归纳起来。六、说教学过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0分钟)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课本寻找答案增强他们的课本意识,教师抛出五个“W”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考思路,对于高考答题思路的形成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1)教师让学生回归课本,结合对第一子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背景的分析找出五个“W”,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what),为什么要实行(why),谁提出来的(who),在什么地方提出的(where),什么时候提出的(when)5W六、说教学过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0分钟)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结合现时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完成了课标的第二个要求。(2)找出了五个“W”之后,教师把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意义非常明显,那它对当今的国际社会还有指导意义吗?由小组讨论并结合当今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六、说教学过程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9分钟)
正文(34min)
【设计意图】教师将视频与课本相结合的方法,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增强同学对史实的记忆。知识点的对比用图画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知识,同时更加鲜明地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增强他们的民族荣辱观,达到了情感目标之一。由于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史实的陈述,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课上播放对应新中国外交成就史实的纪录片,让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纪录片中提到的相关史实进行笔记。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提问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并用图画形式对比新旧中国外交的区别。
六、说教学过程
小结(3min)
1.板书:六、说教学过程
小结(3min)
2、“我身边的历史”——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重视乡土历史
敬请各位同行
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