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通关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则( )
A.2 B. C.1 D.
2.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则( )
A. B. C. D.
3.已知,,,则为( )
A.3 B.24 C.21 D.4
4.已知的内角,,对边分别为,,,,,.则( )
A. B. C. D.
5.已知,若,则点的坐标为( )
A.(-2,3) B.(2,-3)
C.(-2,1) D.(2,-1)
6.在△ABC中,D为AC的中点,,,则( )
A., B.,
C., D.,
7.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 )
A. B. C. D.
8.已知向量,,则与.
A.垂直 B.不垂直也不平行 C.平行且同向 D.平行且反向
9.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设D是BC边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则( )
A.2 B. C.-2 D.
10.圭表(如图)是我国古代一种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定节气的天文仪器,它包括一根直立的标竿(称为“表”)和一把呈南北方向水平固定摆放的与标竿垂直的长尺(称为“圭”).当正午太阳照射在表上时,日影便会投影在圭面上,圭面上日影长度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日影长度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图是一个根据南京市的地理位置设计的圭表的示意图,已知南京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约为,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即)约为,圭面上冬至线与夏至线之间的距离(即的长)为,则表高(即的长)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个非零向量 共线,则必在同一直线上
B.若向量与平行,与平行,则,方向相同或相反
C.若非零向量与 是共线向量,则它们的夹角是0°或180°
D.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就是平行向量
12.已知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
C.
D.若,则
三、填空题
13.已知向量,,若向量,则实数为______.
14.如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其中,现将每个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如图2的数学风车,则图2“赵爽弦图”外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大正方形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15.已知为圆上的三点,若,则与的夹角为_______.
16.设锐角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则面积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四、解答题
17.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角B的大小;
(2)若,,解这个三角形.
18.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的外接圆半径为2.若,
(1)求角的大小;
(2)求面积的最大值.
19.在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横线上,并解答问题.
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_________ .
(1)求角的大小;
(2)若为锐角三角形,且,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20.已知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D是AB的中点,,.
(1)求∠A的大小;
(2)求a的值.
21.在锐角中,角的对边分别为,满足.
(1)求角的大小;
(2)若,的面积,求的值;
(3)若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22.分别为的内角的对边.已知.
(1)若的周长为,求;
(2)若,证明:.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求出,进而根据模长公式求解.
【详解】,,解得,.
故选:B.
2.D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方程来求得.
【详解】,,即,
,
,则
故选:D
3.B
【分析】先求出的坐标,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B
4.B
【分析】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可得;
【详解】解:依题意由余弦定理,
即,所以;
故选:B
5.D
【分析】设,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得出,再根据,列出方程组可求出,从而得出点的坐标.
【详解】解:设,则,,
根据,得,
即,解得:,
所以点的坐标为.
故选:D.
6.B
【分析】根据几何关系和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求出m和n的值.
【详解】,
故,﹒
故选:B﹒
7.A
【分析】根据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由,得,
所以.
故选:A.
8.D
【详解】∵,,
∴,
∴与平行且反向.故选D.
9.C
【分析】由正弦定理可以求得,利用面积公式可求得,再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和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依题知,
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或(舍),
解得:,所以的夹角为:.
由面积公式,
解得:,即
因为D是BC边的中点,所以,
所以,
.
故选:C.
10.A
【分析】先求出,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在中,求出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即.
则.
在中,,
所以.
故选:A.
11.CD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平行的概念和夹角的概念依次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对选项A,若两个非零向量 共线,则与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
对选项B,若,与不平行,则满足向量与平行,与平行,故B错误.
对选项C,若非零向量与 是共线向量,则它们的夹角是0°或180°,故C正确.
对选项D,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就是平行向量,故D正确.
故选:CD
12.ABD
【分析】利用数量积运算,投影向量和向量平行公式即可判断每个选项
【详解】由图可得,
对于A,,故A正确;
对于B,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向量,故B正确;
对于C,,
所以,故C不正确;
对于D,因为,,所以,故,故D正确.
故选:ABD
13.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共线向量的坐标表示,列关于的方程,解出即可.
【详解】,,且,则有,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向量坐标的概念,平行向量的坐标关系,解题的关键就是根据共线向量的坐标表示列方程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4.24:25
【分析】设三角形三边的边长分别为,分别求出阴影部分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赵爽弦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其中,
设三角形三边的边长分别为,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5 ,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
如图,将延长到,则,所以,又到的距离即为到的距离,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即,
所以“赵爽弦图”外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所以“赵爽弦图”外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大正方形面积之比为.
故答案为:24:25.
15.
【分析】根据条件,可知BC为圆O的直径,因而由直径所对圆心角为可知,.
【详解】由,故三点共线,且是线段中点,
故是圆的直径,从而,
因此与的夹角为
所以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圆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6.
【分析】由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换公式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得,然后画出图形,由于为锐角三角形,从而可C在线段上,且不包含,,进而可求出面积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题,即,,
因为锐角,故,.
故由,,画图,如图所示,,.
因为锐角,故C在线段上,且不包含,,
又,,,
故,即,
故,
故答案为:
17.(1)
(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把题设等式中的角的正弦转换成边的关系,代入余弦定理中求得cosB的值,进而求得B.
(2)由(1)可求出C,利用两角和正弦公式先求得sinA的值,进而利用正弦定理分别求得a和c.
【详解】(1)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
故,又,因此;
(2)由(1)知,,
,
由正弦定理,得,
.
18.(1)
(2)
【分析】(1)边角互换结合余弦定理可得;
(2)由外接圆半径和正弦定理求出c,再由余弦定理和重要不等式可得ab的最大值,然后可解.
(1)
由正弦定理可知,即
所以,由,所以.
(2)
由于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2
则,
∴(时取等)
∴
.
19.(1)条件选择见解析,
(2)
【分析】(1)选①,由正弦定理可求得的值,结合角的取值范围可求得角的值;选②,利用正弦定理结合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求得的值,结合角的取值范围可求得角的值;选③,利用正弦定理以及余弦定理可求得的值,结合角的取值范围可求得角的值;
(2)求出角的取值范围,根据正弦定理可求得的取值范围,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1)
解:选①,由及正弦定理可得,
、,则,所以,,故;
选②,由及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则,所以,,故;
选③,由及正弦定理可得,
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故.
(2)
解:因为为锐角三角形,且,则,可得,,
由正弦定理,则,
所以,.
20.(1)
(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得,进而求得A;
(2)在和中分别使用余弦定理,计算a的值.
【详解】(1)因为,
由正弦定理得:,因为,所以,
得,因为,所以.
(2)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负值舍去),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
所以.
21.(1);(2);(3).
【分析】(1)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2)由题意得到关于b+c的方程,解方程可得的值为7;
(3)化简三角函数式,结合角的范围可得的取值范围是.
【详解】(1)根据正弦定理得:
,∵,∴,
∴,∵,∴,
(2)∵,∴,
∵,
,∵,∴,
(3)
,∴,
∵为锐角三角形,∴,又,∴,
∴,∴,∴的取值范围为.
22.(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用正弦定理由得,再由周长为求得;
(2)由条件求得,由余弦定理求得,从而有,根据的范围可得.
【详解】(1)因为,所以,
又因为的周长为,所以
所以.
(2)证明:因为,所以,
则,
,
因为,
所以,
又,所以均为锐角,
所以为锐角,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