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人教版 历史必修3 第18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教材从分三目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第一目“伟大的转折”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提,当然它也是邓小平理论出现的直接背景之一。其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使社会主义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制,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以问题探究的方式使同学们有更深刻的思考与记忆。
(三)情感与价值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活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该课的学习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学习老一辈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4、课的类型和课时:
新授课,一课时(45分钟)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这一学期的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提高,能够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节奏,但是在思维的深度上或是整体大觉的把握上还有所欠缺。所以学生看问题还不够深度、不够系统,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1、教法
在教学中通过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谈话法、讲读法、讨论法等,配合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学习过程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
2、学法
高二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总体历史知识还较薄弱,所以讲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训练,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要学会采用联系和归纳法,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性和掌握论从史出的观点。三、说教法和学法四、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什么时期?
2、新的理论有哪些?
二、邓小平理论导入 :
引导学生看本课引言中《春天的故事》的歌词
部分,一次引出主人公邓小平。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18课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伟大的转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授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1. “两个凡是”及文革后的两年徘徊
提问:1. 十年“文化大革命”犯了什么错误?
2.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以极
大的 热情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但国民
经济出现了两年徘徊局面,为什么?
活动一:讨论 “两个凡是”错在何处?教师总结: “两个凡是”的错误在于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
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坚持“文革”
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
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左”倾错误指
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2.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⑴积极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
⑵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结论:阐述了实事求是的观点。这个讲话在中国
面临何处去的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
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理
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
定了思想基础。 活动二:
讨论:邓小平的讲话阐述了什么观点?
起了什么作用?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①“破旧”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指导思想
②“立新”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表格过程:活动三:简要概括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⑵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⑶中共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系统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
⑷“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 (成熟并体系化)
⑸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武装全党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⑹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活动四:十二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及 其内容是什么?
总结: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召开的。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思考过程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已经被提出来。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示:十三大召开的时间及其内容:
1987年召开了十三大。这次大会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后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联系:
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邓小平理论之内容
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⑵ “一国两制”构想
⑶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阐述3.邓小平理论之评价活动五:如何评价邓小平理论?
1.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理论之发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背景
国际、国内
形势新变化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强国内: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
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过程
1.2001年在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基础选择题,当场答题反馈,
目的是让学生加强新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随时
提取所学知识作好运用上的准备。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是什么?地位和作用如何?课后作业 1、利用板书进行复习归纳,强调各部分内容之
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最终掌握本课内容。
2、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采用由学生自我进行总结
的方式,由学生反馈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者对
本节课要点、考点进行简单回顾。课堂小结五、说板书设计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1、中共中央会议
① 内容
② 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 内容
② 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1982年 中共十二大
2、1987年 中共十三大
3、1992年 南方谈话
4、1992年 中共十四大
5、1997年 中共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 “一国两制”构想 ③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7、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2、内容 3、伟大的历史意义 4、2002年写进党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