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地球和地球仪-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学优质课件(人教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 地球和地球仪-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教学优质课件(人教版)(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10:1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中华民族在探索星辰
大海的浩然征途上
正大步向前。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通过收集新闻、古籍、史实故事等材料,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使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使用图片视频资料,直观感受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相对大小。
借助地球仪模型,指出并说出极点、地轴、经线、纬线等概念。
利用现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出一个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想象
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
“天圆”,圆代表着无限循环。
“地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想象
地球的形状
反映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图源:知乎
图源:知乎
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想象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地球的形状
浑天说
此时,人们开始出现地“球”的概念了。
推测
地球的形状
月食时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推测
地球的形状
验证
图源:搜狗百科
一次伟大的远行
1522年的9月6日,一艘破旧不堪的帆船停靠在西班牙。从船上走下来18名衣衫褴褛的水手,他们全都因为营养不良而骨瘦如柴,浑身长满脓疮,多数人连讲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有人认出这就是3年前从这里出发去寻找香料群岛的那艘维多利亚号。麦哲伦带领的舰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对地平、地圆和地方的争论。
地球的形状
验证
地球的第一张证件照
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上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拍下这张照片,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蓝色弹珠”。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完美的地球“证件照”。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是一
个曲折但意义重大的科学历程。
地球的大小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木星有1321个地球那么大。而体积最小的水星只有0.055个地球那么大。
图源:地理沙龙
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
北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方向。
南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与北极相对应。
人们为了方便观察地球全貌,把地球等比例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认识地球仪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人们假想的轴,实际上不存在。
认识地球仪
动手实践:使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如何进行组内分工合作?
认识地球仪
动手实践:使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材料:乒乓球、马克笔、刻度尺、
纸胶带(绳子)、橡皮泥、铁丝
注意:地轴倾斜的角度
赤道位置的确定
……
认识地球仪
动手实践:使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第一步:标出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乒乓球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缝合线
认识地球仪
动手实践:使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第二步:标出南北两极点
令线上任意一点标为北极点,找出南极点位置
长度相等,利用经线的性质,确定南极点
认识地球仪
动手实践:使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第三步:画出赤道
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
纸胶带辅助连接两点,围成赤道
认识地球仪
动手实践:使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
第四步:组装
用圆规的尖头在两极点打孔,用铁丝穿过
课堂检测
1.人类认识到地球是球体形状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 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现在人们确证地球形状最直接的方法是( )
A.站得高,望得远 B.日食和月食 C.地球卫星照片 D.麦哲伦环球航路线图
3.现实中,地球的形状是( )
A.标准的球体 B.不规则的圆形
C.不规则的球体 D.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D
C
C
课堂检测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日全食 B.月全食 C.水往低处流 D.太阳的东升西落
5.下列有关地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轴是一个假想轴 B.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C.地轴与赤道面垂直 D.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是23.5°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