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8 02:34: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夏传子,家天下。”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2.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3.《申报》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新中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五四运动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表现为 (  )
①严重摧残人们体质 ②导致政治腐败
③削弱军队战斗力 ④中国赚取大量白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 南昌起义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召开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
7.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掷铁饼者 D金字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9.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玄奘 鉴真
事件 A 鉴真东渡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2分)
10.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浩劫,深深地改变着世界格局。(10分)
材料一
一战后的近20 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材料二
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抢运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夏传子,家天下。”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答案】C
【解析】据“夏传子,家天下”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代替了禅让制,故选C项;禅让制是指部落联盟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夏禹传子后此制度已废弃,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
2.台州乱弹《戚继光》自演出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有关戚继光介绍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 B.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
C.取得郾城大捷,是抗金英雄 D.率军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答案】D
【解析】据“戚继光”可知,他是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临危受命,南下浙江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故选D项;收复台湾,巩固东南海防的是明末清初的郑成功,排除A项;抵抗元军进攻,被俘就义的是南宋的文天祥,排除B项;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英雄是南宋的岳飞,排除C项。
3.《申报》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下列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有(  )
①新中国成立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五四运动 ④香港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据“《申报》自1872年4月创办,至1949年5月停刊”“可能被《申报》作为新闻报道过的事件”可知,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至1901年,③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这两个事件都处在1872年4月至1949年5月时段内,即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新中国成立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④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而《申报》早在1949年5月就已停刊,即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①④的选项,即排除A项、B项、D项。
4.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表现为 (  )
①严重摧残人们体质 ②导致政治腐败
③削弱军队战斗力 ④中国赚取大量白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深重灾难”“表现”可知,英国为了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即①②③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鸦片贸易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④项说法错误,排除包含④的选项,即排除B项、C项、D项。
5.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 南昌起义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答案】B
【解析】据“黄埔军校”“北伐誓师大会”“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南昌起义”可知,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同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七一五分共”等逮捕革命群众,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即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故选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指1931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召开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
【答案】C
【解析】据“1978年12月18日”“召开了”可知,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C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排除A项;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开,排除B项;中共二十大于2022年召开,排除D项。
7.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A
【解析】据“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就得益于土地改革的进行,故选A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时间是1966年至1976年,排除D项。
8.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掷铁饼者 D金字塔
【答案】D
【解析】据“代表古代埃及文明”可知,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故选D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的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到世界,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律,排除B项;《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铜雕塑,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9.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玄奘 鉴真
事件 A 鉴真东渡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2分)
【答案】
(1)玄奘西行;日本(2分)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分)
(2)闭关锁国(2分)使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3)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②坚持对外开放;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其他答案盲之有理,酌情给分,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
(1)A:根据材料一“唐太宗时期”“玄奘”“天竺”可知,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B:根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可知,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 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结合所学可知,玄奘和鉴真都是唐朝僧人,虽然去往的地方不同,但是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对外政策、后果:根据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可知,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启示: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再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需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
10.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浩劫,深深地改变着世界格局。(10分)
材料一
一战后的近20 年,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等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类别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8.1 4.6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材料二
一战深刻影响殖民地世界。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曾这样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指殖民者)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
二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抢运了其大部分殖民地,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应对当今国际形势的启示。(4分)
【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2分)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二战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4分)
(3)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答对两点给4分)
【解析】
(1)共同原因:根据材料一“德国……强烈要求……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都是因为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首要影响就是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减少,大量人才人口外流,生产力遭到破坏,战争导致欧洲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科技动力,欧洲的军事理念及军队装备及素质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的独立,老牌强国英法的国家的衰弱和德国的崛起,致使欧洲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的崛起展现了工业国的强大潜力,导致欧洲主要国家开始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红色政权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苏维埃政权空前繁荣和强大;两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了世界的繁荣中心由欧洲开始向美洲移动,欧洲的没落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等欧洲联合组织的形成;一战也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二战则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即对应“在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3)启示: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经济建设无法进行,人民生活困苦,所以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国际新秩序是破除历史延续至尽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旧秩序,建立一种公正、合理、平等的新秩序,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所以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发展到今天,所有的国家相互依存,相互连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于世界体系之外,当大家连接在一起、依存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共同利益,它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发展当许多国家在一起的时候,只有把共同利益确认了,国家之间才有可能合作,才有可能共赢,所以,我们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