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目
录
summer
0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0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0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其他的探究
课程导入
化学实验室的由来
炼丹炉
中国古代炼丹设备
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
贡献:
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
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
课程导入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近代化学实验室
课程导入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
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Summer a lot of things began to trivial for example, I hide in behind the morning in a hurry to eat text, breathed life back to the story, then through these years of ladder to update a day in and day out of
PART 0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1)科学探究的步骤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必须进行这八个环节,可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发现及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依据知识对问题作初步论证
提出并制定化学实验方案
积极参与并完成化学实验
用多种方式对实验进行观察
判断事实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明确的表述探究过程与结果
1.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2)科学探究中观察实验的方法
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
实验前 实验过程中 实验后
观察记录物质颜色、气味、形状、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等 生成物质的颜色
状态等
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
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
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
【变式一】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打开开关,发现灯不亮了。他怀疑是灯泡坏了。他重新更换灯泡后,打开开关,灯亮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 B.推理 C.实验 D.归纳
典例引领
例1.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就此说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B
D
Summer a lot of things began to trivial for example, I hide in behind the morning in a hurry to eat text, breathed life back to the story, then through these years of ladder to update a day in and day out of
PART 0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的观察
操作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结论
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有轻微的气味。
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
烛芯
石蜡
石蜡
棉线烛芯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的观察
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
操作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
结论
易切,石蜡浮于水面,在水中不溶解。
硬度较小,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燃烧时的观察
外焰
(黄色且明亮)
内焰
(颜色较暗)
焰心
(淡蓝色)
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方有黑烟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石蜡有可燃性
蜡烛安静燃烧,固态石蜡变成液态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燃烧时的观察
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棒,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
火柴棒靠近焰心的部分基本不变色
在外焰的部分炭化变黑
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内焰,温度最低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操作 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现象
结论
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_____、_____、_____。
石蜡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形成炭黑;
_____温度最高,_______ 温度最低
(2)燃烧时的观察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燃烧时的观察
用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向其中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燃烧时的观察
操作 用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烧杯向其中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
结论
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_____。
水 二氧化碳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燃烧熄灭时的观察
操作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现象
结论
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芯变黑、易碎。熄灭时产生一缕白烟,点燃白烟火焰沿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实验的结论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石蜡熔化是( )变化,石蜡燃烧是( )变化。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点燃
物理
化学
文字表达式: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思考
①蜡烛不完全燃烧时候,蜡烛里的一部分碳来不及和氧结合,就先变成了黑的粉末,这些黑色粉末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股的黑烟。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黑烟和白烟各是什么物质?
②蜡烛灭的瞬间,温度骤然下降,气态蜡的凝华而成的蜡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烟是固体),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 1
碳氧化合物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5)实验的总结
01
关注物质的性质
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03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例如: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02
关注物质的变化
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有哪些
典例引领
例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C
典例引领
【变式一】下列有关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蜡稍加热会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B.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C.蜡烛能用小刀切割,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B
Summer a lot of things began to trivial for example, I hide in behind the morning in a hurry to eat text, breathed life back to the story, then through these years of ladder to update a day in and day out of
PART 0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已知资料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2)探究过程
解释结论
1.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04
制定计划
收集实证
1. 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2. 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
3.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03
作出猜想
1.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
3.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02
提出问题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01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探究活动
如何收集气体?
收集呼出气体时可以直接朝集气瓶里吹气吗?
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探究活动
①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②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③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
步骤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探究活动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随后熄灭;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很快熄灭。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少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探究活动
步骤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
高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探究活动
步骤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玻璃片上发生的现象。
现象
结论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变化;
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1
高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探究结论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现象 结论 气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使玻璃片上有水凝结。
较多
较多
较多
较少
较少
较少
【变式一】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典例引领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只吸入空气中的氧气B.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C.人呼出的气体中只有氮气和二氧化碳D.人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D
C
知识导图
2.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随堂训练
1.小明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交流评价
B
B
随堂训练
3.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蜡烛切开,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C.蜡烛吹灭后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D
4.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中石蜡融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D.产物
随堂训练
D
5.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A
随堂训练
6.在进行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后,同学们有如下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与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同种物质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同时放出较多热量C.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D.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其过程中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A
随堂训练
7.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
C
8.下列有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无色气体,但成分比例不同B.呼出气体中仍有氮气C.利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可比较二者的氧气含量D.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C
随堂训练
9.小明在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何不同时,“将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C
随堂训练
10.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B.实验所用木条的粗细、长短应该相同C.实验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很快熄灭D.该实验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更少
A
随堂训练
11.某兴趣小瓶进行了如下的科学探究活动,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上述数字序号)。
(1)(3)(4)(2)(5)
观察与问题
解释与结论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随堂训练
12.回答下列问题。(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由此可得,石蜡的密度比水 ,此外还可以知道石蜡的物理性质为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 层,分别为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和 。(4)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 。由上述观察可得:蜡烛燃烧过程发生的变化类型为 。
重新被点燃
难溶于水
浮在水面上
小
质软
三/3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外焰
水雾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水 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