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了解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衰落。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自学要求:阅读教材P10-14,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5分钟)
自主学习
1.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2.古印度种姓制度;
3.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喜 马 拉 雅 山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文明发源地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印度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印
度
洋
北回归线
亚
洲
(1)气候类型——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2)水文——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农业发达
2.古代印度的自然条件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3.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衰弱:外族侵扰
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公元前324-前187年
孔雀王朝时期
前539年
古代西亚的波斯人、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中亚的游牧民族和近代的欧洲人,都觊觎着印度的财富而侵入这里。
首都:华氏城
(1)文明发展历程时间轴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2)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孔雀王朝
阿育王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3)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
探究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 ——《原人歌》
排除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种姓制度
舞王湿婆像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宗教外衣种姓制度维护了雅利安人的统治
婆罗门教
等级 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实质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僧侣、贵族
武士、官吏、国王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维护奴隶主利益的等级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非雅利安人,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者
充任祭司,掌握神权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等级概况
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种姓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印度大部分村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各种姓分居不混。……种姓的这种空间隔离性,起着维持和强化种姓意识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个种姓区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社交圈子。因此,即便是那些地位最低的不可接触者,由于有这个圈子的保护,也并不感觉种姓制度有什么不好。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二:“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协调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是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的,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思考: 种姓制度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有利于维持印度统治及社会安定。
2.随着印度社会发展,造成种族隔离,下层群众备受歧视,激化社会矛盾,延缓社会进步。
3.种姓制度的影响
探究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时间:
创始人:
诞生地:
教义: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北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释
迦
牟
尼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早期反对种姓制度及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的创立
时间:
创始人:
诞生地: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北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释
迦
牟
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
2.佛教的主要教义
材料:佛陀的教义和婆罗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众生平等”……佛教认为神比人有大得多的神通,但是神作为众生之一种也不能免除轮回之苦。神还必须从佛陀教义的启示中求得最终解脱,祭神求福就完全是荒唐的事了。佛陀又驳斥婆罗门教的不同种姓从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佛陀还说明,社会上的不同种姓只是由于不同职业分工形成的,而不是自然如此的。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
佛教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众日益增多。
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传到中国内地。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日本、越南
锡兰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1世纪,
3.佛教的对外传播
3.佛教的对外传播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中亚
中国
锡兰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泰国、柬埔寨
玄奘取经
4.佛教对外传播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1)佛教与中国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2)世界古代著名佛寺
泰国首都曼谷玉佛寺(建于1782年)
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
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古代文明为什么多产生在大河流域?
拓展延伸:地理位置和大河文明的产生
长江
黄河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①大河流域一般气候适宜,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孕育早期文明。
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前3500
古埃及
尼罗河
金字塔
古巴比伦
前3500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前2500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拓展延伸
古代印度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发源地:印度河
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前15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出现了国家
孔雀王朝时期是古代印度最为鼎盛时期
印度受到外族侵扰
文明成就: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制度:种姓制度
宗教:佛教
建立:前6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传播:前3世纪开始外传
时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
实质:一种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内容: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军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 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捕鱼业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贵贱分明,低等级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文明历程
课堂小结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A
课堂达标
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C
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D
A
4.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5.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