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美 术
年级:七年级
学科:美术(人美版上册)
石窟艺术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
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印度的石窟艺术随佛教由西域传入我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除这里介绍的敦煌石窟艺
术(包括莫高窟和榆林石窟等)外,重要的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
中国四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全景
▲山西大同云冈第 20 窟大佛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外景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 735 个,窟内有壁画45000 多平方米,彩塑3000 余身。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外景
▲莫高窟第 285 窟 西魏
▲引路菩萨(敦煌绢画) 唐代
敦煌藏经洞出土
菩萨是地位仅次于佛的第二类尊神。敦煌莫高窟中唐代的菩萨像,面形丰圆,肌肤结实丰腴,体现了唐代人物造型的共同特征。同时,宗教人物的世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阿难陀(第45窟西龛内南侧) 唐代
阿难陀是佛的侍从,长于记忆,在佛的众弟子中数他闻法最多,故有“多闻第一”的称誉。他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诚恳,在佛的弟子中人缘最好。这一塑像突出地表现了他的这些优秀品质,是敦煌彩塑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 局部,第 130 窟 ) 唐代 段文杰临摹
供养像是指出资建造石窟的人的画像。画中的都督夫人雍容华贵,身后是她的女儿和婢女。丰腴优美的人物造型、华丽的色彩和工整精细的描绘,是典型的盛唐绘画风格。
▲菩萨 ( 第 45 窟西龛内北侧 ) 唐代
这一菩萨形象除了与前一菩萨为同样的艺术风格外,在人物姿态上头、胸、臀三部分形成“S”形,于端庄妩媚中又显生动,表现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风度。与其说是菩萨,不如说是一个楚楚动人的贵族妇女的形象。
▲三兔飞天藻井 ( 第 407 窟)
隋代 段文杰 李复临摹
这是石窟顶部的装饰画,是隋代藻井的代表作之一。整个藻井结构严谨,纹样新颖生动,色彩华丽。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方形中心的纹样设计:三只互相追逐的兔子,共有三耳,但仍使人感到每兔有双耳。三耳相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与圆心外框相映成趣。围绕莲花飞翔的是八个飞天和旋动的天花,运动方向与三兔一致,具有强烈的旋转的运动感。
你对莫高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
为什么说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课题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课时 自学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开篇欣赏课。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从石窟艺术追溯到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学情分析 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但他们还是需要直观支撑。学习本课时学生会对石窟艺术中造型感觉不是很好理解,因此,课堂上演示法运用能够形象地展示各时期彩塑壁画的不同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各个时期审美取向的了解。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不仅培养了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会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人际交流的能力。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目标:认识敦煌彩塑是我国数千年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彩塑,注重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与情感的感悟。2.艺术表现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艺术成就,了解敦煌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3.创意实践目标:对敦煌石窟几个主要时期彩塑造像和壁画的特点有所认识,对佛教传入我国以及对我国四大石窟艺术的概况有初步了解。4.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让学生重视并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
重点 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难点 对莫高窟彩塑及壁画的分析及对其艺术特征的认识。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用古丝绸之路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让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指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个地方,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教师提问学生看到丝绸之路会想到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历史知识回答,比如:张骞、飞天、莫高窟、彩塑、佛教等等。导出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探索新知1.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石窟艺术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印度的石窟艺术随佛教由西域传入我国。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极为兴盛。2.教师提问: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什么?在哪个省份?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带学生系统了解四大石窟的地理位置、兴建情况、主要艺术和艺术作品。4. 敦煌莫高窟介绍:莫高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处。它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梁、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历时一千多年,现存洞窟 735 个,窟内有壁画45000 多平方米,彩塑3000 余身。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重点展示莫高窟不同时期的彩塑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莫高窟彩塑在不同时期的造型特点以及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人们的审美观点也会发生变化,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中的人物有很多就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6.多媒体课件展示藏经洞内的文物,让学生了解洞内文物数量之多,再展示现在空空的藏经洞,前后强烈的反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提问:请大家用已学的历史知识讲述敦煌文物流失海外的原因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7.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物,爱护文物。老师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板书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概念:我国的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介绍莫高窟彩塑的造型特点以及发展情况
课后作业 1. 你对莫高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和认识?2.为什么说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内容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及各时期艺术特征。在学习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些同学不够重视美术这一学科,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影响教学效果。在课上同学们研讨评述的活动中,大多数同学对石窟艺术了解太少,不能完全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该有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改进这方面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