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9 12: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课标: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重点: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近代西方各阶段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征。
难点: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和演变差异性和延续性。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
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空观念】西方历史发展的阶段线索
上古时期
中古时期
近现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
西方民主政治的酝酿
—中古西欧
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
—近代西方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16世纪
向近代社会过渡
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古罗马:
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制
帝国时期-君主独裁
封君封臣制
教权与王权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自然环境的特点:
地理位置:地处地中海东部,以希腊半岛为中心,扼欧亚非三洲要冲
地貌:多山少地,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
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 .(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根据下图,你能得出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特点吗?
希腊......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农村隔成了互不相连的小块。......许多城邦就是这样形成的,相对隔绝且极其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根据材料分析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航海条件便利,便于发展海外贸易
适宜种植葡萄、橄榄,发展园艺业、手工业及商业
空间地形地貌
气候
耕地土壤
不利于农业发展
人口增长和土地短缺矛盾
对外贸易
对外殖民
经济文化交往
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城邦制度: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根据材料和地图,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地理:以海洋为依托(海洋文明)
政治:城邦体制(独立自主、小国寡民)
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阶级: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兴起(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地位低下)
矛盾: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直接原因)
知识回顾
农业生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商业贸易
民主政治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社会稳定安土重迁
自由流动
公平交易
【认识启示】:地理环境影响东西方生产方式的差异,而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与国情相适应的,体现出文明的多样性。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1)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民主),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城邦实质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独立自主
小国寡民
提供了公民直接参政的可能性
难以形成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帝国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城邦国家的形成
类型 权利分配 相同点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较少。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贵族制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较少。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有较少。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城邦
公民
或多
或少
享有政治
权利
不同政体的选择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形成过程
梭伦改革
(民主制奠基)
恢复公民大会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建立陪审法庭
“解负令”
建立财产等级制
克利斯提尼改革
(民主制形成)
陶片放逐法
地域政区取代血缘部落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抽签选举议员
取消财产资格限制
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制顶峰)
彻底废除财产资格限制
十将军外的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
发放津贴保障下层平民参政
三大民主机构权力充分
BC6初
BC6末
BC5中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2.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抽签产生
审理大小案件
(陪审员达6000人)
日常司法机关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
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各机构的成员
公民
大会
议事会
陪审
法庭
官员
【自主完成】根据课本第8页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物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的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主权在民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公民意识
法律至上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 自由的要领是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我们的确实可以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摘自《希腊伯罗奔屁撒战争史》
集体领导
【思考】:如何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一:在公民大会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代写上阿利斯提德自己的姓名投上票柜,阿利斯提德哭笑不得问为什么要放逐他。那个人回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积极性:
局限性:
①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正确决策,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②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
③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①民主范围有限:其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②民主性质原始:它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直接民主泛滥:容易造成政治腐败和多数人的暴政;
③民主方式缺陷: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少数人的民主
材料 铁米斯托克利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的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刻写。
你怎样评价“陶片放逐法” 并说明你的依据。
积极:“陶片放逐法”是加强有利于加强对城邦官员的民主监督,维护雅典民主制度。
消极:该法在手段和程序上有漏洞和弊端,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容易成为政客打击异己的工具。如材料中出现的少数人刻写大量陶片的现象。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轮番而治
人民主权
五百人议事会规定的任期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民主政治的滥觞
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的基础之上的,当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了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即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求建立大国帝国,获得更多的土地与奴隶,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无法适应这种需求)的时候,等待它的只能是毁灭.
4世纪后后半期,希腊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辉煌一时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
材料: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斯巴达:寡头政治
阅读教材P8,回答斯巴达有怎样的权力运行机制?
机构设置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
监察官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世袭继承
垄断军事统帅权
仅30人,终身任职
实际最高权力机关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
(斯巴达的)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长老职位本身是对德性的一种奖励),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实质:是一种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政治制度,但仍有民主色彩。
国家机构 权力分配 运行规则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议
监察官
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垄断军事权
影响议案通过,
拥有司法权
主持公民大会,
审判国王,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王位世袭
仅30人,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根据表格梳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结合两个表格分析雅典的政治制度与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异同
同:①性质相同:都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②政治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注重权力分配,带有民主因素(选举制、任期制等);
③参政范围上具有狭隘性:只有公民拥有参政权,妇女、外邦人、奴隶不能参政
④公民大会都是最高权力机关
国家机构 权力分配 运行规则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议
监察官
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垄断军事权
影响议案通过,
拥有司法权
主持公民大会,
审判国王,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王位世袭
仅30人,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根据表格梳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结合两个表格分析雅典的政治制度与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异同
不同点:政治制度的形式不同;公民的权力不同
雅典是民主政治(全体公民管理国家);
斯巴达是寡头政治(公民中的极少数贵族管理国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古罗马疆域不断扩张,从共和国蜕变为帝国。
(1)时空坐标
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帝制(元首制 君主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
共和制(共和政体):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注意:所有官职均无薪金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政府最高职务
元老院 权力中心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有两人,一年一任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
终身任职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特点: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政体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根据图片信息,你能得到罗马共和国时期政治制度特征吗?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①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制约
②兼具民主与寡头色彩的贵族共和,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
材料3: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制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古代民主与管理》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谈谈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给后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① 任期制 ② 权力制衡
③ 协商制度 ④ 最高官员选举产生
【课堂探究】
【思考】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点:
①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如都存在公民大会,
 官员都由选举产生等
②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都是少数,
 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
 到剥削和多种压迫
不同点:
雅典政体基本没有贵族色彩,斯巴达政体贵族色彩浓厚,罗马共和国属于混合政体。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局限)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为扩大领土,古罗马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几百年的鲸吞蚕食,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政体不适应已形成的庞大帝国的需要,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能适应帝国需要的统治形式,来代替狭隘、陈腐的城邦制度。长时间的内战和对外扩张,使得罗马奴隶主阶级逐渐把权力集中到少数军事统帅中,进而集中到一个军事独裁者手中。
政治制度要与国家有效治理的需求相适应,要因势而变,不断调整和创新
罗马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帝国的扩张;版图的扩大;奴隶制的发展
2、罗马帝国的体制——元首制
连任执政官,并与BC19年成为终身执政官。
凯旋后获“统帅”尊称,统摄军队,是其掌握一切大权的关键。
荣膺首席元老,元老院成为其御用机构。
召集元老院会议,假意恢复共和,以退为进,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称号(拉丁文意为“神圣”、“至尊”),此年为元首制正式开始之年。
BC32—BC23
BC30
BC29
BC28
BC27
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即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其。
戴克里先(284—305)在位时期,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屋大维的独裁之路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虽然屋大维声称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像皇帝一样行事,在损害元老院和公民议会的情况下集大权于一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罗马帝国的体制——元首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三)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学思之窗】P9: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古希腊]塔西著,王以铸等译《编年史》上册
探究: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实质是君主专制独裁。
知识补遗
罗马帝国的崩溃
奴隶制危机
3世纪危机
292年戴克里先“四帝共治”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395—476)
东罗马帝国(395—1453)
奴隶制经济危机;政治混乱,行省离心倾向严重;各地人民起义;以蛮制蛮养虎为患;蛮族入侵。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中世纪封建社会
【随堂演练】“政厅公餐”是古代雅典城邦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城邦授予公民或外邦人的最高荣誉之一、雅典法令中曾规定授予刺杀僭主(非法获得权力的独裁者)者以终身公餐的资格,且这个资格可以由长子世袭下去。此项规定体现了( )
A.城邦至上的原则 B.削弱领袖人物的权威
C.民众的尚武精神 D.维护民主政治的决心
【随堂演练】《民主的模式》-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早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
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1、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
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逐渐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王国(481-843)
2
帝国三分,即法国、
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3
2、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
(一)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结合纲要下,回顾中古西欧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征?
(1)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
(2)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1)以土地为纽带;
2)是契约关系,双向权利和义务关系;
3)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互为主次,不可越级管理;
5)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
教权高于王权
思考:结合P10,分析中世纪的国王与教会是何种关系?由此可见,具有何种特点?
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课堂探究


目的
内容
特点
结果
维护统治
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
维持手段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想一想,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异同?
知识回顾:各级封建领主之间是如何运营其封地?结合材料,分析其特点?
(3)庄园与农奴制度【史纲下】
特点【史纲下】 :政治独立
经济自给
司法自主
2、中古欧洲封建制度的特征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王权逐步加强,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王权开始高于教权
探究:结合下图,联系纲要下,思考中世纪中后期,王权与教权之间发生了何种变化?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阅读材料并回顾所学知识,指出封建制度在中世纪末期产生了哪些变化?
工商业的普遍发展使城市星罗棋布,市民人数众多,国王无论是为了财政的目的还是政治的目的,都不能不日益重视城市市民。
从 14 世纪起,英法军队的成员无一不领取军饷。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具有骑士身份,名义上仍然有为封君服军役的义务,但为使他们服从指挥,长期安心作战,国王必须付钱给他们。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背景
封建制度趋于瓦解;
城市复兴,市民阶层力量增强;
王权的巩固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第二段,分析法国等级君主制确立的背景是、标志是,具有怎样的影响?
(2)封建国家的代表——法国等级君主制
背景:①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
 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②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标志:1302年召开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影响:①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③改变中世纪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2)封建国家的代表——法国等级君主制
在法国旧制度中,三级会议指的是法国全国人民的代表应国王的召集而举行的会议。参加者有教士、贵族以及其他民众(称为第三等级)这三个等级的代表。会议通常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开,因此是不定期的。三级会议是作为君主制度的一个补充而出现的。当时它对君主的制约作用是有限的。16世纪以后,君权达到顶峰,三级会议已经形同虚设,几乎被人遗忘。然而,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原则后来证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纪短暂断续的存在,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了伏笔。
发展: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2)封建国家的代表——英国议会君主制
《大宪章》的签署
时间:13C初(1215年)
背景: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市民反对。
内容: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保障封建主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利益。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贵族的利益
P10:“学思之窗”《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0)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国王不得随意侵犯人身自由;
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2)封建国家的代表——英国议会君主制
《大宪章》的签署
影响:
积极: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局限:《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并未改变农民的地位。
大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 ,它居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2)封建国家的代表——英国议会君主制
(1)议会的召开:
①开端:1265年,在贵族与国王的冲突中,英国召开由僧侣、大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②发展: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利逐渐加强。
③确立: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上院主要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又称贵族院,具有司法权
下院主要由骑士、市民和新贵族组成,又称平民院,具有立法权和财政权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特点
3、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典型国家
二、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3)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的选帝侯制度
(1)开端: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被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2)到了12世纪的腓特烈一世时期,帝国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腓特烈一世公然加上"神圣"二字。1125年后,国王由诸侯选举成为制度,1157年改称神圣罗马帝国
(3)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由七位“选帝侯”选举皇帝。
(4)1806年,为拿破仑一世的打击下,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解散,选帝侯也变成了荣誉。
神圣罗马帝国国徽是头顶皇冠的双头鹰图案。
双头鹰图案是沿袭古罗马帝国图腾,意即帝国是古罗马的正统继承者。中间的耶稣受难图则表明帝国神圣性,帝国皇帝即是罗马天主教会和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双头鹰翅膀上则绘上七大选帝侯国和德意志各大诸侯的旗帜,代表帝国的普世性和广大疆域。
知识拓展:根据史料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封建君主制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材料一:在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君主的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和政治权力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即使在以“神授王权”为标志的君主专制最典型、君主权力最集中的时期,君主从贵族、教会、城市收回的行政权、司法权也是不彻底的……相对于王权来说,宗教组织或教会往往又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它们的支持。
——《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意味着贵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封建政府为了维持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奖励工商业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这在客观上对处于幼稚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特征:
①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权力的外部力量;
②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
影响:
①加剧了中世纪欧洲的纷争与动荡;
②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③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借鉴。
【随堂演练】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 )
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 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
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随堂演练】1215年,英国不受欢迎的国王约翰,面临着来自由贵族、市民和教会官员所结成的联盟对征税的反抗。约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约翰允诺在处理与贵族和教会事务时恪守各种规定。例如,不经领主们同意不得随意创制新税收,不经教会批准不得任命主教。这表明该宪章( )
A.意在维护地方自治 B.体现文艺复兴诉求
C.推动英国政治转型 D.蕴含有限政府理念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概念辨析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原因:
①根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③思想: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④主要:社会矛盾尖锐激化(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
(2)过程和方式:革命、改革、立法
(3)典型:君主立宪制(英、德、日、俄)
共和制(美、法)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内阁
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愿意是密室。“光荣革命”前,英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后来,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被称作责任内阁制。
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确立: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③形成: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④完善: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先后进行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①奠基::1688年,光荣革命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史料1:1688年,有一群英国社会贵族精英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史料2: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方式: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即“光荣革命”。
(2)意义:
①推翻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新掌握政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②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光荣革命(奠基)
★问题探究1: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换掉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史料:该法案扩大了国会的权力,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一些宪法性原则。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问题探究2: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有何意义?
(2)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权、司法权
意义:
①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建立。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史料:该法案扩大了国会的权力,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一些宪法性原则。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问题探究2: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有何意义?
(2)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权、司法权
意义:
①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②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建立。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3)内阁制度形成(完善)
(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前,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②“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汉若威王朝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首相,开创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先例。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权利职责:
①首相与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③若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及军权,国王仍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后来,随着内阁责任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国家的象征。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4)1832年议会改革(发展)
史料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 000至4 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问题:
(2)原因:
(3)影响:
选区调整;妇女获得选举权
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① 1832年议会改革,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 妇女获得选举权,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问题探究3:史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什么,有何影响?
(1)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
(2)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扩大了选民范围。
(3)1884年---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利增加了,拥有选举权的人大量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历史纵横】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
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
1928年,妇女的年龄降到21岁;
1969年,凡满18岁的男女都获普选权;
英国选举权逐渐扩大
说明:体现民主范围的逐渐扩大。
贵族 工业资产阶级 公民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确立: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
2、发展:
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3、完善:
19世纪,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1)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
(2)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扩大了选民范围。
(3)1884年---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利增加了,拥有选举权的人大量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思考回顾:联系纲要下,英国的政治权力是如何在发展完善中一步步下移的,其相对完善的国家权力机构运行模式是什么?
①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封建——资产阶级)
②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此时,国王保留行政权
③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此后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④1832年议会改革: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国王(国家元首)
下议院(平民院)
(权力中心)立法权
内阁(首相)行政权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上议院(贵族院)
形式上任命
授权组阁
选民选举
任命、世袭
对议会负责;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有权监督政府行政;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司 法 独 立
(司法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具有继承性、温和性、渐进性、创新性
限制国王的权力
确立议会的权力
内阁掌握实权
国王统而不治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联邦制:中央集权,地方保留一部分自治权力(国家结构)
(1)背景: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2)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①联邦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
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
联邦制则是由若干个成员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中央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国会
立法权
否决国会立法
弹劾总统
任命联邦法官
宣布总统违宪
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制约与
平衡
参议院
众议院
(3)中央政府运行结构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3)中央政府运行结构
思考概括出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原则。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2)分权制衡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
(3)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元首、议员由民选产生。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4)发展——宪法修正案的出台
①1789年,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如言论、集会、出版、宗教信仰自由)
②南北战争结束,第13和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
③1920年,通过第19条修正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④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国会制定了关于保障黑人选举权的第23、24条修正案。
⑤历经200余年的变革,美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1)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民主精神,为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法律基础。
(2)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积极作用
(5)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局限性
(1)忽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没有充分保证人民的权利;(2)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它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各州权利过大,为地方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为内战埋下伏笔。
(3)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和妇女与白人男子有相等的权利等,实行种族歧视。
3、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法国立宪进程的突出特点是跌宕起伏,历尽坎坷。
——程汉大《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法国立宪坎坷路》
特点:长期性、曲折性
3、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及众议院组成,行使立法权。
2、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3、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法国1875年宪法对其历史进程有何巨大影响?
在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阻断保皇派复辟的道路,使法国社会稳定发展。
“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
“凡统治过法国的王室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特点:
实行分权制衡;
权力中心在议会,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民主共和的确立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课堂探究】比较英、美、法的政体
比较项 英国 美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
元首任期 4年,可连选两届 7年,可连选连任
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
权力中心
行政权属
首脑与议会的关系
立法权属
相同点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王
世袭
终身
“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内阁
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
议会,实际由内阁操作
总统
选举
有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总统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
国会
国王
选举
有实权
内阁总理
总统任命
参众两院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参众两院
都是资本主义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
材料一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
材料二 由于1832 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 年的48.8 万人上升到1833 年的80.8 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 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 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①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制度。
③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2、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3、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
4、完善法律,强调法治。
5、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三)评价:
1.积极: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2.局限: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黑奴合法地位。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特征 选举和议会立法。
基本特点 人民权利、法律至上、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确立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深远影响 ①使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代议制不断健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③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
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代议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与演变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欧洲国家的基本政治特征和民族国家的建立
法国的等级君主制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罗马共和国:共和制
罗马帝国:元首制
国家制度具有差异性
类型多元,各具特色
本课小结
国家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结合国情,因时而变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堂演练】英国学者贝梯肯波尔认为:1689年至1716年是英国国王与下院“确定关系”的时期。这时期确立的“关系”不包括( )
A.国王不得侵犯议会征税权
B.国干不得干预议会的行政权
C.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D.未按法律程序,国干不得拘捕臣民
【随堂演练】有文章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一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
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 )
A.治国理念落后 B.实现了权力制衡
C.完善了民主制度 D.反对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