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四单元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第四单元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1 13: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起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6世纪)
终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一、文艺复兴
1、 兴起的时间:14世纪前后
2、发源地: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1、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背景: 14世纪前后,意大利城市兴起,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的控制。 一、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为主义
含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定义: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故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之名,来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为什么要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来反对封建教会的神学?6、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意大利《神曲 》文艺复兴
的先驱 意大利《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伟大的艺术大师 英国《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 但丁及其《神曲》 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谜一般的微笑”、
“神秘的微笑”、
“魅惑的微笑”、
“邪气的笑”……最后的晚餐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他没上过大学,但他才华横溢,名扬天下。莎士比亚写了约38个剧本,有历史剧《亨利四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等,喜剧《无事自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经典段落天文学领域的成就一、文艺复兴4、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1)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2)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19 当时,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以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他们不知道太平洋,不知道美洲,不知道大洋洲,更不清楚南极大陆。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黄金热”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的发展开辟新航路
的航海活动1、经济、社会原因:二、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好望角 迪亚士(葡)新航路开辟好望角 哥伦布(意)
西班牙王室支持
新航路开辟↑圣玛利亚号
哥伦布首航使用的帆船哥伦布航海时的旗舰→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好望角 达 ? 伽马(葡)新航路开辟好望角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葡)
西班牙王室支持
新航路开辟积极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消极影响:
3、从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时代,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被发现)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对比(1)目的与性质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欧洲人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寻求财富,开拓市场,建立殖民地,具有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性质。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对比(2)方式:
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掠夺的方式,而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往的方式。1、激起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的是   A.《马可·波罗行记》 B.《西行漫记》
  C.《神 曲》  D.《东游记》
2.在西方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中,最早找到通向东方航路 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船队
巩固练习2.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 它没有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全部复兴 出来
B. 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 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 它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