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导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中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记载。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
部落联盟 禅让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课前预习】
旧石器时代主要的人类文明遗址有哪些?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明遗址黄河流域的有哪些,长江流域的有哪些?
3.原始社会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4.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建立者是。
5.商朝又称朝,其成熟的文字是,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6.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7.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但是极少,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知识清单】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元谋人(170万年前);北京人(70-20万年前),会用火。
(打制) 生活:陶器、农业、家畜、稳定
2、新石器 仰韶:黄河中游,彩陶,以粟为主
(打磨) 早期 大汶口:黄河下游
河姆渡:长江下流,水稻,养蚕缫丝
代表
晚期:龙山,蛋壳黑陶/红山,辽河上游/良渚,长江下游
原始人群
3、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社会
二、五帝传说:1、炎黄联盟,华夏始祖
2、尧推举舜,称为禅让
3、邦国林立,史称万邦
三、早期国家(奴隶社会)
1、夏(前2070-1600):A、禹建夏朝 B、启世袭制 C、二里头文化
2、商(前1600-1046):A、商汤讨桀 B、定都于殷 C、殷墟、甲骨文
D、机构完善,商王最高,下设有尹,
都城王畿,内服外服
E、商王暴虐,炮烙之刑、武王伐纣
3、西周(前1046-前771):都城镐京
(1)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血缘)\井田制(土地)
(2)经济:农业为主,青铜文化
(3)事件:国人暴动(前841);周召公和;西周灭亡(前771);
平王东迁(前770)
【重点解析】
1、早期人类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2)具体原因:①从自然环境来看,自然环境特别恶劣。②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干来看,早期人类只会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简单的各类工具,猎取食物。③从生产关亲发展来看,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需要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2、南北两大农业体系
南北两大农业体系: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以种粟和黍为主的农业体系,长江流域,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业体系.
3、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进步的理由。
区别:(1)产生首领的方式不同。世袭制是通过继承的方式产生;而禅让制是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是公天下。
(2)凭借的条件不同。世袭制是凭借着血缘关系——是家天下;而禅让制是凭借候选人的才干。
理由:①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形成的一种政治制度,它代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②世袭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世袭制是与私有制相适应的。世袭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4、学思之窗(教材第5页)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提示:该事件年代久远,为后人认识该事件带来极大困难,不管是《战国策》还是《史记》,其记载都夹杂了时人对上古史实的想象及对当下王(皇)位传承转移教训的吸取,故出现多种不同说法。
(1)作者不同的立场和政治目的导致观点不同。
(2)启之所以能够继位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发展和氏族组织的变化。在禹掌握部落联盟权力的晚年,原有的氏族组织内部的权力已经由最初的公共权力转变为某一个人或某一家族的私有财产,所以,父传子,家天下是历史的必然。益让位和启与益夺位的观点,都没有正确分析启继位的根源,带有片面性。
(3)史书记载(文献)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但要注意甄别其真伪。
5、思考点(教材第6页)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提示:(1)受部落联盟传统的影响:夏朝统治区域内有直接由夏王管辖的地区和臣服于夏王由属国首领管辖的地区之分。商朝实行内外服制是因袭了夏的做法,只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地方扩大,方国对商王的义务更明确。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当时交通尚不发达,维持庞大行政系统的技术因素和经济基础尚不成熟。
(3)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商王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方国的联系,维护自身统治。
6、知识延伸:“封建”的不同含义
西周的“封建”是一种政治统治,而不是社会形态。
封建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
7、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8、正确认识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3)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4)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逐渐瓦解。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9、历史概念:我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使用了青铜不代表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史学界一般认为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10、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元一体
(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①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明区系并行。
②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
(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
①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3)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代替。
源远流长
(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
(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存)。
【强化练习】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2.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主要阶段。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综合发展的结果。我国原始农业( )
A.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器牛耕B.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C.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D.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和城市出现
3.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记载可靠的是( )
A.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B.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解除了水患
D.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5.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禹建都阳城 B.盘庚迁都安阳
C.发生“国人暴动” D.周平王迁都洛邑
6.妇好墓是目前殷墟遗址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墓葬,墓上的“母辛门”享堂,传说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据考证,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年继位。据此判断,武丁继位时距今(2020年)已有( )
A.1250年 B.3266年
C.3267年 D.3269年
7.《史记》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内外服制滥觞于夏,形成于商,影响至周,是独特国家结构形式,内服为王畿之地,系商朝直接控制的国家中心地区,“居天下之中”。内服职官数量众多,由商王直接任免。外服是指商王畿以外的土地,外服职官有侯、甸、男等。卜辞中侯的数量有五十多个。文献中还有九鄂侯、翼侯等。这些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围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不是由商王任免。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遗存。
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材料三中的制度。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旧石器时代主要的人类文明遗址有哪些?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约20万年
2.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明遗址黄河流域的有哪些,长江流域的有哪些?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3.原始社会经历来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
4.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夏,建立者是禹。
5.商朝又称殷朝,其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
6.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7.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但是青铜农具极少,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强化练习】
1.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故选A项。其他选项材料不能体现。
2.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农业阶段,我国远古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A项中“铁器牛耕”、C项中“育秧移栽”、D项中“城市”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都是传说,依据题干结论“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龟甲卜辞”是指甲骨文,作为一手材料,可信度高,故B项正确。
4.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禅让制对继承者的要求就是“贤”与“能”二者兼具,故选C项。
5.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盘庚迁都于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殷朝废墟”不相符,排除。
6.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公元前1250年”“距今(2020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应以公元前的时间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为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1年,中间没有“公元0年”,因此1250+2020=-1=3269年,故选D项。
7.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即周初爆发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这说明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
8、答案
(1)表现:农业生产上,耒、耜出现和普遍使用,拥有了粮食储备。社会组织上,进入氏族公社时期,成员之间平等,共享成果。
文化遗存: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用途广;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保留一些原始部落色彩;军事生活和娱乐生活。
(3)商朝形成了较完备的官制和以内外服制为主的国家结构。职官制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内外服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相对松散,容易出现叛乱。夏商政治制度不仅为周朝的宗法分封制提供经验借鉴,也为后世成熟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和所学知识指出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青铜礼器40件……28件……,220件……900多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礼器……乐器……生产工具……兵器”“族徽”等提炼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封制内容评价,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