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综合自检卷(三)(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有一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选出来。( )
A.憎恶(zèng) B.鸣啭(zhuàn)
C.呜咽(yè) D.澄碧(chéng)
2.下面词语全对的一组是( )
A.集思广益、目瞪口呆、独出心栽、实事求是 B.群策群力、出人意料、标新立导、发愤途强
C.举一反三、各抒己见、古为今用、迎难而上 D.触类旁通、无独有遇、饶有趣味、炎黄子孙
3.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B.汤姆 索亚的心里乐开了花。
C.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D.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
4.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句子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C.还有什么语言比高歌一曲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D.让李强这样的人当官,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5.下列 4 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丑小鸭”、“海的女儿”这两篇童话都出自安徒生之手。
B.东湖公园新增了两个由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D.我的业余爱好是喜欢打乒乓球。
6.下列句中成语、诗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钟南山爷爷在病毒肆虐的危急时刻逆行而上,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无数的医护工作者滔滔不绝地投身到这场与新冠肺炎抗击的战役中。
C.新冠病毒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仍旧要做好自我防护,不要忘乎所以。
D.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不拘一格降人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7.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句表达的感情不同的一句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二、句子训练
8.按要求写句子。
(1)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每个海外华人都会感到自豪。(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军官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①书以观,每假②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①致:得到。②假:借。③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9.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宋濂嗜学 手自笔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送之 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的“之”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
(2)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A.助词,相当于“的”。 B.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C.动词,到……去。 D.在句子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1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你想对宋濂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①等星期五来到他跟前,我就吩咐星期五跟他说话,告诉他,他已经遇救了,同时我又把酒瓶掏出来,叫他给这可怜的野人喝两口。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遇救,不觉精神( ),居然在船上坐了起来。不料,星期五一听见他说话,把他的脸一看,立刻又是吻他,又是拥抱他,又是大哭,又是叫唤,一个劲儿地乱跳乱舞,大声歌唱,接着又是大哭,又是扭自己的两手,又是打自己的脸和头,然后又是唱,又是乱跳,活像发了疯似的,那种样子,任何人看了都要感动得流泪。足足有好半天,我才使得他开口,使得他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他稍稍镇静了一会儿,才告诉我,这是他父亲。
②我看见这可怜的野人一见他父亲的面,一见他父亲已经( ),竟是这样大喜若狂,孝心流露,我内心的感动,简直无法表达。不仅如此,就是在他们父子相逢后,他那种( ),不能自禁的样子,我也形容不出一半来。只见他一会儿跳上小船,一会儿跳下小船,上上下下,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每次上得船来,他总要坐在父亲身边,袒露出自己的胸膛,把父亲的头紧紧贴在胸前,一贴就是半个钟头;然后又捧起父亲那双绑得麻木和僵硬的手和脚,不住地摩搓。我见了这种情形,就把我酒瓶里的甘蔗酒倒了一些出来给他,叫他用酒来摩擦,结果很生效力。
③这件事情的发生,使我们对那条独木船上的野人停止了追击,他们这时早已走得老远老远,差不多连影子都看不见了。事实上,我们没有追击,倒是我们的运气,因为事后不到两个小时,也就是在他们走完四分之一的路程以前,海上就刮起了大风,并且整整刮了一夜,而且还是从西北方向刮来的,对他们正是迎面的逆风。依我推测,他们的船一定要出事,他们一定到不了自己的海岸。
④现在回头来说星期五吧:他这时正为他的父亲忙个不停,使得我不忍心叫他走开。当我觉得他可以离开一会儿的时候,我就把他叫过来。他跳着笑着,( )地来了。我问他有没有给他父亲面包吃,他摇头说:“没有,我这丑狗头把面包吃光了。”于是我从自己特地带出来的一只小小的袋子里,掏了一块面包给他,又给了他一点酒,叫他自己喝,可是他尝都不肯尝,一股脑儿拿到他父亲那儿去了。我衣袋里还有两三串葡萄干,我给了一把,叫他拿给他父亲吃。他把这把葡萄干送给他父亲之后,马上又跳出小船,就像中了魔似的向远处跑去,而且是跑得这样快——因为他是我生平所仅见的飞毛腿——,一下子就跑得没影了;尽管我在后头大声叫喊,他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跑。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他又回来了,不过速度已经没有那样快了。当他走近了,我才发现,他之所以走慢了,是因为他手里正拿着东西哩。
⑤他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原来是跑回家去取一只泥罐子,替他父亲弄了一些清水来,并且又带来了两块面包。他把面包交给我,把水送给他父亲。我这时也很口渴,也顺便喝了一口。这点水大大地恢复了他父亲的精神,比我给他的酒还有效,因为他已经渴得要晕过去了。
13.这个片段选自 (国家) (作者)的《 》。如果要为这个片段取个题目,你觉得可以是:《 》
14.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兴高采烈 绝处逢生 一往情深 为之一振
15.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飞奔回家 为父取食
16.品读下面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1)每次上得船来,他总要坐在他父亲身边,袒露出自己胸膛,把他父亲的头紧紧贴在胸前,一贴就是半个钟头;然后又捧着父亲那双绑得麻木和僵硬的手和脚,不住地摩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这葡萄干送给他父亲之后,马上又跳出小船,就像中了魔似的向远处跑去,而且是跑得这样快——因为他是我生平所仅见的飞毛腿——,一下子就跑得没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恢复精神的父亲会对星期五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将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不同译者翻译的语段,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他的五官生得很端正,没有那种狰狞可憎的样子;脸上带着一种男子汉的英勇气概,可是又具有欧洲人的和蔼可亲,尤其当他微笑的时候。(译者:徐霞村)
(2)他的相貌很好,没有那种凶巴巴、恶狠狠的神情,而是看上去脸上好像有种强烈的男子汉气概,然而他的面貌又有欧洲人的甜美和温柔,尤其是在他微笑的时候。(译者:鹿金)
(3)这个野人长得非常帅气。(译者:仲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掌心化雪
①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②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③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④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⑤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⑥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⑦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⑧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⑨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⑩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根据提示,用简练的语言把短文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寒冬因家贫,穿旧棉衣上学→ →语文课上,作文竞赛→ →工作后,用奖励的方式帮助福利院的孩子。
(2)“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这句话属于 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
(3)对女孩性格前后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小女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小时候自卑,后来长大了,就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B.小女孩因为贫穷而变得很自卑,看到寒冷的冬天心里就觉得冷,春天到了,气候变得温暖起来,她也变得自信了。
C.小女孩因为父亲的去世而变得冷漠、自卑起来,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她的性格也开朗起来。
D.家境贫寒的小女孩既自尊心极强又极度自卑、冷漠,老师用特别的方式帮助了她,使她变成了一个自信、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压”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想要件羽绒服的欲望。
B.“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奖励给她的御寒用品为她抵挡了严寒,也指老师的爱温暖了她的心。
C.老师在语文课上进行写景的作文竞赛是因为她看到了下雪的美景,灵机一动,组织学生写作比赛的。
D.老师把“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定为一等奖是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小女孩的自身感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怀、爱护和鼓励。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0.习作园地。
请你以“我的小伙伴”为题,选择一个小伙伴,向大家介绍他(她)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给他(她)画张像。写的时候注意把他(她)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清楚,语句要通顺,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哦!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字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憎恶(zèng)——zēng。
故选A。
2.C
【详解】
3.C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A.“大笑着走来”“大笑着离去”,把除夕当做人来写,具有人的动作、神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心里乐开了花”,把汤姆 索亚开心的心情比作了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的面具是……色的,……色代表……”,三个相同的句式排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类型的掌握。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A.不同,“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疑问句。
B.相同,“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
C.相同,“还有什么语言比高歌一曲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是:没有语言比高歌一曲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D.相同,“李强这样的人当官,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李强这样的人当官,是要害更多的人。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病句的辨析。
A.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著作的名称应用书名号,把两处引号改为书名号。
C.成分残缺,在“任意浪费”的后面添加“的行为”。
D.语义重复,“爱好”和“喜欢”意思相似,可直接删去“喜欢”,改为:我的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或者删去“的”“爱好是”,改为:我业余喜欢打乒乓球。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了成语、诗歌翻译。
A.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形容英雄,此项成语运用恰当。
B.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成语运用不恰当,应改为“前赴后继”。
C.忘乎所以:形容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事理常情。结合词义可知新冠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要骄傲自满而忘记做好自我防护。此项成语运用恰当。
D.不拘一格降人材: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结合词义可知说明人才是方方面面的,使用人才时不要苛求一致。此项成语运用恰当。
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A.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此诗为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B.出自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之倩,体现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人。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谊。
D.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是没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表达作者热烈的爱国之情。
故选D。
8.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力量是源泉。 看到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难道每个海外华人都不会感到自豪吗? 军官对孩子说,他是最棒的,他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修改病句,指对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条理。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次序颠倒、语意重复、不合逻辑、指代不明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课文,改成书名号,句子缺少主语,“使”去掉即可。
(2)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把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需要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删除。
“这种爱的”是修饰“力量”的,删除,“灵感和创作的”是修饰“源泉”的,删除即可。
(3)本题考查改写反问句。
陈述句改写反问句的方法:先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再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词,最后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每个”前加入“难道”,“会”改为“不会”,句末加吗?句末的句号改问号。
(4)本题考查改写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方法为:引述句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直接引语中出现第二人称,改的时候要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引述句中有“这”、“这个”、“这些”等指示代词,在改转述句时,要改为“那”、“那个”、“那些”等。注意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适当删减、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说”后面的冒号改逗号,引号去掉,“你”改为“他”,句末的引号去掉即可。
9. 特别喜欢 抄写、抄录 跑
我 10. A B 11.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都已经结冰了,(我的)手指也已经冻僵了,但是(我)不敢懈怠。 12.宋濂,你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遵守诺言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9.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
宋濂嗜学: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嗜:喜欢。手自笔录:亲手抄录。录:抄录。走送之:马上跑去还书。走:跑。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余:我。
10.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之:助词“的”。故选 A。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预定的期限。之:代指书。故选 B。
1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大寒:非常寒冷。曲:弯曲。怠:放松。句意为:冬天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冰了,手指已经被冻僵,(我)也不敢懈怠。
12.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作者虽然家贫不能买书来读,但总是想办法读书,即便天气寒冷之时,抄书读书也不懈怠。所以我想对宋濂说:在学习中我们一定学习您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就特别爱好学习。可是家境贫寒,没办法买到书来读,之后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自手抄并按约定日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砚台中的墨水冻成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13. 英国 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救“星期五”父亲 14.为之一振 绝处逢生 一往情深 兴高采烈 15. 父子相逢,大喜若狂 停止追击,海上起风 照顾父亲,忙个不停 16. 加点部分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星期五”对他父亲的照顾十分体贴入微,体现了“星期五”对父亲的孝心。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星期五”奔跑速度之快,他急于拿吃的和和喝的,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孝心。 17.“星期五”的父亲慢慢恢复了精神,他紧紧拉着“星期五”的手,然后轻轻地说:“你,还好吗?你知道吗?我们一直牵挂着你。” 18.我更喜欢第①段。译文用词更加准确精炼,如“五官生得很端正”“狰狞可憎”“英勇气概”“和蔼可亲”等。第②段译文更适合儿童阅读,第③段译文过于简洁,不够生动形象。
【解析】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拟写标题。
根据故事中的人物“星期五”可知,片段选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
片段主要写的是“我”救了“星期五”的父亲后,“星期五”对父亲的体贴照顾,表现出他的喜悦。故可拟写标题为《“星期五”父亲获救》。
1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绝处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为之一振:因此而振奋起来。
第一空,根据前后语境“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遇救,不觉精神”“居然在船上坐了起来”可知,此处是说那个人获救后精神振奋,选“为之一振”恰当。
第二空,根据前后语境“我看见这可怜的野人一见他父亲的面,一见他父亲已经”“竟是这样大喜若狂,孝心流露”可知,此处是说“星期五”见父亲获救,大喜若狂,选“绝处逢生”恰当。
第三空,根据前后语境“不仅如此,就是在他们父子相逢后,他那种”“不能自禁的样子,我也形容不出一半来”可知,此处是形容“星期五”对父亲感情深厚,选“一往情深”恰当。
第四空,根据语境“他跳着笑着”可知,此处是形容“星期五”的喜悦心情,选“兴高采烈”恰当。
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第①和第②段主要写了“星期五”和父亲相逢,欣喜若狂;
第三③段主要写了“我们”停止追击,海上起风;
第④段主要写了“星期五”照顾父亲忙个不停。据此概括即可。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袒露”“紧紧贴在”“捧着”“不住地摩搓”是对“星期五”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星期五”对父亲的孝心,非常感人。
(2)“就像中了魔似的”“飞毛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像中了魔似的”写出了“星期五”与父亲相逢后的激动的心情,“飞毛腿”则“星期五”忙于照顾父亲的情景。
17.本题考查补写文章情节。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要写出父亲对“星期五”的关心和牵挂之情。
示例:父亲对“星期五”说:“孩子,你受苦了,我没事,你放心吧!”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分析三段译文会发现,译文①用词准确精炼,翻译很好,利于我们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译文②“很好”“凶巴巴、恶狠狠”比较口语化,更适合儿童阅读。译文③则过于简洁,描写不够生动形象。因此,译文①的翻译更好。
19.(1) 老师关心询问,落荒而逃 作文获得一等奖,语文老师巧妙奖励围巾和手套
(2) 环境 用景物的美反衬女孩内心的苍凉与孤独
(3)D
(4)C
(5)“掌心化雪”本来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鼓舞。
【详解】(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①②自然段主要写女孩因为家境贫穷,冬天穿着单薄的旧棉衣上学,冻得瑟瑟发抖。
第③④自然段主要写老师发现后,关心地询问,女孩落荒而逃。
第⑤⑥⑦自然段主要写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大家举行景物描写的作文竞赛。
第⑧⑨⑩自然段主要写女孩的作文获得一等奖,奖品是围巾和手套。
第 自然段主要写女孩工作后,经常去福利院,用玩游戏奖励的方式帮助那里的孩子。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赏析。
结合第③段句子“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这是一句典型的环境描写,联系下文“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一句话,冬天清冽的美景与瑟瑟发抖的女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女孩内心的苍凉与孤独。
(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④自然段“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可知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从第⑦自然段“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可知她又极度自卑,第⑩自然段“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可知女孩在老师的帮助下有所改变。第 自然段“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可知女孩变成了一个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人。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女孩的心路变化,她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又极度自卑的人,在老师的帮助下,变成了一个自信、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人。故选D。
(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老师进行写景的作文竞赛是因为她看到了家境贫寒的小女孩既自尊心极强又极度自卑,如果直接把冬季御寒的衣物给女孩,她一定会拒绝,所以老师用作文竞赛这样特别的方式,既顾及了她的自尊心,又巧妙地帮助了她。把老师进行作文竞赛的原因归结为她看到了下雪的美景是错误的。
故选C。
(5)本题考查了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掌心化雪”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第⑧自然段中老师在女孩作文后面批的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二是文章结尾处的“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这里指老师温暖了学生的冰冷的心灵,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让学生觉得温暖,受到鼓舞。20.例文:
我的小伙伴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小伙伴,她叫胡睿瑶。
她长得娇小玲珑。白白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看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文静,就像一只温顺可爱的小猫咪,所以我们亲切地喊她——胡猫。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一个个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座位。教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有的在玩丢沙包;还有的在大声歌唱……整个教室顿时炸开了锅。我想和胡猫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咦?胡猫在干嘛呢?”我走近一看,原来,她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呢!不管别人怎么闹翻天,她都专心致志地看着书,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哦!难怪她作文写得那么好!我也要像她一样,多读书!”我羞愧地想着,把沙包轻轻地放进了书包中,坐到座位上,学着胡猫的样子,认真地读起书来……
这就是我可爱的小伙伴,胡睿瑶,她也是我的小老师!你们大家喜欢吗?有一个这样的好伙伴,我感到无比自豪!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要求以“我的小伙伴”为题写一写你的小伙伴,回顾自己生活,想想哪个小伙伴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你最想介绍的去写。
二、选材分析:小伙伴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想想小伙伴在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哪些特点。然后抓住某一个方面,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事例加以说明。因此选材要具有代表性,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三、构思指导。
1、首先简略介绍姓名、年龄、年级等基本情况。然后抓住特点介绍外貌特征。
2、中间部分为主要部分,要详细去写。具体介绍小伙伴的性格特点。
3、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结尾总结全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