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升初综合自检卷(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供应 供认 供品 供述 B.摇晃 晃荡 晃动 晃悠
C.出差 差别 差异 差错 D.劳累 积累 累计 累加
2.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见微知著 半途而废 承上起下 守株待兔
B.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汗流浃背 心悦诚服
C.欣欣向荣 司空见贯 走投无路 随遇而安
D.栩栩如生 阴谋诡计 精兵简政 专心志致
3.下列反义词不恰当的一组是( )
A.凶残—仁慈 B.模糊—清晰 C.集合—松散 D.纯熟—生疏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动物园里的老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不再是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了。
B.姐姐一板一眼地跟我说:“不许向爸爸打小报告。”
C.同学们听课时全神贯注,课间活动时生龙活虎。
D.好老师应该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5.下列四组词语中画线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伯牙善鼓琴 B.钟子期善听
C.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D.通国之善弈者也
6.下列句型转换正确无误的是( )
A.你难道还要戴着假面具活一辈子吗?
改为陈述句:你不要戴着假面具活一辈子?
B.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很重要。我是不能跟你一起离开北 京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很重要。他不能跟她 一起离开北京。
C.新冠肺炎疫情把我们的学习生活全打乱了。
改为“被”字句:我们的学习生活全被新冠肺炎疫情给打乱了。
D.这件事跟他有关系。
改为反问句:难道这件事跟他有关系?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人们都在忙着贴春联、买biān pào( )、备新衣,迎接wàn xiàng gēng xīn( )的2020年。此时,kǒng bù( )的新冠病毒侵袭了全球,人类wēi zài dàn xī( ),面对如此严峻的jú shì( ),一大批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不怕xī shēng( ),逆行而上。
8.把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换成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我们在拔河比赛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赢了。( )
(2)听到探子来报,平日是威风凛凛的将军鼻子都气歪了。( )
(3)你这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元钱难倒了英雄汉。( )
(4)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问出来。( )
(5)他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和乡亲们共奔小康之路。( )
9.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1)寒雨连江夜入吴, 。
(2)金山水拍云崖暖, 。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4)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村居》中“乐”读作“ ”(在横线上写拼音),这样读的原因是 。
(5)歇后语“孙猴子的脸——”下半句是: 。
(6)今年四月,我国儿童文学作家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他的代表作有《草房子》《火印》等。
三、判断题
10.阅读理解。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中“善”的意思是“善良”。 (判断对错)
(2)“星期五”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外国名著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判断对错)
(3)《匆匆》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时不待我的遗憾和感慨。 (判断对错)
(4)《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太阳的冷暖在辩论。 (判断对错)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个星期天》(片段)(作者:史铁生)
①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而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地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②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脚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脚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还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11.文段①中,作者通过 、 、 、 几个事例说明“这段时光不好挨”。从这些事例中能读出文中“我” 的心情。
12.仔细读文段②,与文段①相比,“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作者怎么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叙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张庆和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 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 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 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 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13.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
14.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的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的第五段写酸枣树的同时还写了桃李杨柳,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8.根据要求写句子。
1.雨越下越大, 。(把句子补充完整,变成一个比喻句。)
2.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改成不带冒号和引号的转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进公园大门,我们就看见一张张笑脸和一阵阵歌声。(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传关羽写过《诫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一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读书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词曲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0.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1.习作
半命题作文:《 ,你辛苦了》
要求:(1)写成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至少运用三种以上的描写方法;(2)记叙中能运用适当的议论和抒情;(3)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4)字迹工整清楚,不出现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A.供:读[ gòng ]时,指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读[ gōng ]时,指供给;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供[ gōng ]应;供[ gòng ]认;供[ gòng ]品;供[ gòng ]述。故读音不同;
B.晃:读[ huàng ]时,指摇动;摆动;读[ huǎng ]时,指(光芒)闪耀。摇晃[ huàng ];晃[ huàng ]荡;晃[ huàng ]动;晃[ huàng ]悠。故读音相同;
C.差:读[ chā ]时,指以两手揉物或自相揉擦;读[ chà ]时,指不相同;不相合;读[ chāi ]时,指使、派遣。出差[ chāi ];差[ chā ]别;差[ chā ]异;差[ chā ]错。故读音不同;
D.累:读[ lèi ]时,指疲乏,过劳;读[ lěi ]时,指连续,重叠,堆积。劳累[ lèi ];积累[ lěi ];累[ lěi ]计;累[ lěi ]加。故读音不同。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A.承上起下——承上启下;
C.司空见贯——司空见惯;
D.专心志致——专心致志。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反义词的辨析。
凶残:凶恶残暴。仁慈:仁爱慈善。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清晰:清楚。纯熟:很熟练。生疏: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
C.集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松散:(事物结构)不紧密。通过两个词语的解释可以看出。它们不是反义词。
集合的反义词:拼凑,解散,遣散,分散。
松散的反义词:紧凑,严谨,巩固,严密等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A.恰当。养尊处优:意思是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
B.不恰当。一板一眼: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用在此处不正确,改为“一本正经”。
C.恰当。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D.恰当。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句意伯牙擅长弹琴。善:擅长。
B.句意钟子期善于倾听。善:擅长。
C.句意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善:善良。
D.句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善:擅长。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A.本题是反问句改陈述句。
“难道”去掉,“还要”改为“不要”,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应为:你不要戴着假面具活一辈子。故选项错误。
B.本句是改写转述句。
“说”后面的冒号要改为逗号,“你”改为“母亲”,应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里的工作很重要。他不能跟母亲一起离开北京。故选项错误。
D.本句改写反问句。
加“难道……吗”,句末句号改问号,“有”应改为“没有”,应为:难道这件事跟他没有关系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 鞭炮 万象更新 恐怖 危在旦夕 局势 牺牲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鞭”“象”“恐”“势”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同心协力 气急败坏 孤掌难鸣 直言不讳 饮水思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
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结合所给释义写出词语即可。
(1)同心协力:大家为了某一件事,或为了取得统一效果,而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2)气急败坏:呼吸急促,狼狈不堪,形容非常慌张或恼怒。
(3)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4)直言不讳: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
(5)饮水思源:喝水时想到了水源。比喻不忘本。
9. 平明送客楚山孤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yuè 古代的词牌名是乐曲名 说变就变 曹文轩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内外积累。
(1)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注意“楚”“孤”的正确写法。
(2)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注意“渡”“索”的正确写法。
(3)出自荀子的《劝学》。注意“积”的正确写法。
(4)“乐”是多音字,读lè时,只要表示快乐、心情好;读yuè时,表示有规律而和谐动人的声音。因为“清平乐”是词牌名,古时的词牌名是乐曲名,所以,应该读yuè。
(5)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比喻变化无常。
(6)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曹文轩以《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众多广为传诵的作品为读者所熟知。
10.(1)×
(2)√
(3)√
(4)×
【详解】(1)本题考查了文言文字句的翻译。
出自《学弈》。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句中“善”的意思是“擅长”。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名著的阅读积累。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719年4月25日出版。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星期五”是《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外国名著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3)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匆匆》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时不待我的遗憾和感慨,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4)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围绕太阳的远近在辩论。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11. 跳房子 看云彩 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等 无奈、无聊和寂寞 12.从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焦急无奈心理。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把情感表达出来的。
【解析】11.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文段围绕第一句话来写。通读文段可以看出作者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等事例说明这段时光不好挨。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无聊与寂寞。
12.这段文字用大量笔墨写了作者的心理活动。心情从兴奋到焦急无奈。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用上这种写法。
13.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14.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 15.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16.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17.对比;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解析】13.本题考查提取文章的线索的能力。
通读全文,从第②自然段句子“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可知写的是酸枣树生根、发芽、长叶……结合“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可知酸枣树长成了大树,结合第⑥段句子“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可知写了酸枣树结果,文章是围绕酸枣树从种子成长为树再到结出小酸枣果实来写的,所以文章的线索是“酸枣树的成长经历。”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中第②段中的“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可知在这里作者把酸枣树的种子比作了雄鹰;从第②段句子“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可知种子长大变成了酸枣树,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从第⑦段句子“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可知,灵魂指的是小酸枣。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及概括能力。
从第①段句子“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和第②段句子“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看出生存条件恶劣这一个方面;从第③段句子“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可以看出枣树生存环境恶劣的另一个方面;概括为:酸枣树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缝隙的一捧贫瘠的泥土里;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句子的能力。
“不鄙位卑,不薄弱小”意思是不轻视自己地位卑微,也不轻视自己的能力弱小。所以文中第⑤段的第一句话“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就具体体现了“不鄙位卑,不薄弱小”。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拓展。
从文中第⑤段句子“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 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可知,作者用桃树、梨树的娇生惯养的让人伺候,及杨树柳树们的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酸枣树无人问津及生存条件的恶劣做对比,使用的是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酸枣树生命力的顽强;不羡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
18. 像一张巨大的珠帘悬挂在天地间。 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故意编造出来的 一进公园大门,我们就看见一张张笑脸,听见一阵阵歌声 读书有益处。 要喜欢读书 读有益的书。
【详解】略
19.B 20.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19.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A.这首诗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与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意思不同︰标题中的“龙标”是贬官地,诗句中的“龙标”是代指王昌龄。古时常用出生地、任官地、贬官地作为官员代称。故题干表述错误。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故题干表述正确。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通过“杨花落尽”与“子规哀啼”来烘托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故题干表述错误。
D.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B。
20.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
分析可知,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这两句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就只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21.例文:
爸爸,你辛苦了
父亲的爱像扁担一样,可挑起一切压力,一切责任,一切困苦,坚定有力。父亲的爱像泰山一般沉稳,冷静,坚定,稳如泰山。爸爸,我想对你说声你辛苦了。
扁担能挑起重物,父亲的爱就像扁担。
父亲是一个农民,在家务农,早出晚归,起早贪黑。
这不,父亲看到稻田里没水了就用扁担挑着抽水机往天地里赶,看到父亲的背影就觉得自己好不孝,父亲苍白的头发依稀可见,瘦小的身躯因挑着担子而摇摇晃晃。突然很心酸,爸爸为了我劳累,为了我艰苦,为了我努力打拼,为了我努力奋斗,而我却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吊儿郎当的。爸爸你给了我扁担般班的坚定的爱,我发誓一定尽我的努力,好好孝顺你,我想对您说声:你辛苦了。爸爸,谢谢你扁担般的爱。
泰山有着沉着冷静的特点,父亲的爱就如泰山。小时候,我总是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总是抬着我,欢快嬉戏。
有次,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父亲抬着我小跑着,我抓住父亲头发的手忽然滑了下来。不料,父亲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接住了我。我也避免了那个灾难。爸爸,你给了我泰山般沉稳的爱,我想对你说声:你辛苦了,爸爸,我爱你。
父爱如山,父爱伟大,父爱在粗中也有细。父爱有着扁担般的坚定,有力。同时,父爱也有着泰山般的沉稳,冷静。爸爸,我想对你说声:爸爸,你辛苦了。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你辛苦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先补充题目,想想生活中你觉得谁最辛苦,你最想对谁说一句“你辛苦了”,选择你印象深刻的去写。
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辛苦,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开头:修辞式点题。
中间: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