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一)主干知识·系统整合
一、物质的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
三、物质的化学计量
1.物质分类方法有哪些?
提示: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2.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
提示: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该液体,若从入射光的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液体为胶体)。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本身是否电离。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
5.生成盐的反应,包含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提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的常用方法哪些?
7.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示:(1)适用范围:气态物质,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2)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若不是气体或非标准状况均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3)1 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8.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注意点有哪些?
提示:(1)抓“两看”,突破气体与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
(2)排“干扰”,突破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陷阱。
(3)记“组成”,突破陷阱。
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等)的数目;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二)课题探究·提升素养
课题——探秘泡腾片
泡腾片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剂型,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目前,国内开发的泡腾片剂类型有外用型和口服型两大类,口服型主要为药用和保健泡腾片两类,药用型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感染等病症,如阿司匹林泡腾片、乙酰氨基酚泡腾片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保健型主要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营养保健品,如维C泡腾片、补钙泡腾片和补铁泡腾片等。
探究目标(一) 泡腾片组分的物质分类及转化
泡腾片的处方由主药、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和其他辅料组成。与普通片剂不同的是泡腾片中使用的崩解剂为泡腾崩解剂,泡腾崩解剂包括酸源和碱源,常用的酸源有柠檬酸、苹果酸、硼酸、酒石酸、富马酸、无机矿酸(盐酸)等;常用的碱源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及其二者的混合物。
1.酸源(柠檬酸)属于哪类物质?碱源(碳酸钠)属于碱吗?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构建物质的分类图。
提示:柠檬酸属于酸,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
2.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属于电解质吗?若是请写出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用RCOOH表示柠檬酸的化学式,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类型。
探究目标(二) 泡腾片的性质和组成探究
1.有同学把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根据产品介绍,该同学怀疑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形成的液体是胶体,你认为他应该如何验证?
提示:用激光笔照射液体,若看到光亮的通路,说明是胶体,否则不是。
“阶段质量检测(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一)主干知识·系统整合
一、物质的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
三、物质的化学计量
1.物质分类方法有哪些?
提示: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2.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
提示: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该液体,若从入射光的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液体为胶体)。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本身是否电离。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
5.生成盐的反应,包含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提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的常用方法哪些?
提示:(1)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
(2)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
(3)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g·mol-1)。
(4)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D。
7.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示:(1)适用范围:气态物质,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2)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若不是气体或非标准状况均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3)1 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8.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注意点有哪些?
提示:(1)抓“两看”,突破气体与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
(2)排“干扰”,突破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陷阱。
(3)记“组成”,突破陷阱。
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等)的数目;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二)课题探究·提升素养
课题——探秘泡腾片
泡腾片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剂型,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目前,国内开发的泡腾片剂类型有外用型和口服型两大类,口服型主要为药用和保健泡腾片两类,药用型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感染等病症,如阿司匹林泡腾片、乙酰氨基酚泡腾片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保健型主要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营养保健品,如维C泡腾片、补钙泡腾片和补铁泡腾片等。
探究目标 一 泡腾片组分的物质分类及转化
泡腾片的处方由主药、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和其他辅料组成。与普通片剂不同的是泡腾片中使用的崩解剂为泡腾崩解剂,泡腾崩解剂包括酸源和碱源,常用的酸源有柠檬酸、苹果酸、硼酸、酒石酸、富马酸、无机矿酸(盐酸)等;常用的碱源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及其二者的混合物。
1.酸源(柠檬酸)属于哪类物质?碱源(碳酸钠)属于碱吗?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构建物质的分类图。
提示:柠檬酸属于酸,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
2.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属于电解质吗?若是请写出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用RCOOH表示柠檬酸的化学式,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类型。
提示:二者都是电解质;NaHCO3===Na++HCO;
RCOOH+NaHCO3===RCOONa+H2O+CO2↑;复分解反应。
探究目标 二 泡腾片的性质和组成探究
1.有同学把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根据产品介绍,该同学怀疑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形成的液体是胶体,你认为他应该如何验证?
提示:用激光笔照射液体,若看到光亮的通路,说明是胶体,否则不是。
2.产品说明书上标明每片泡腾片的质量是4 g,维生素C的含量为。求每片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分子式:C6H8O6)的物质的量。
提示:每片药剂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为m=4× g=8×10-3 g,则每片含有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为n===4.5×10-5 mol。
(三)阶段验收·质量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C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项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描述的是铁置换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项正确;句中描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错误;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2.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电离时生成的阴阳离子类型 酸、碱、盐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解析:选A 化学反应依据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化合物电离时根据阴阳离子类型而分为酸、碱与盐,故B正确;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C正确;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故D正确。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②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解析:选C 因大圆圈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包含关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哪个是氧化物哪个是碱难以确定。
4.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1 mol 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D.分散质粒子可能是单个的有机大分子,也有可能是小分子的聚集体
解析:选C Fe(OH)3胶体粒子由多个Fe(OH)3组成,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个,C错误。
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可能为( )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解析:选B 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
B.2 mol H2含有NA个原子
C.任意温度和压强下,2 mol NH3的质量都是34 g
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1 mol O3 的体积不相等
解析:选C Cl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Cl2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2=71 g·mol-1,A错误;1 mol任何物质具有的微粒数为NA,2 mol H2含有2NA个分子,一个氢气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故2 mol H2含有4NA个原子,B错误;任意温度和压强下,摩尔质量不受温度和体积的影响,NH3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1,故2 mol NH3的质量都是34 g,C正确;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具有的体积都约为22.4 L,相同条件下,1 mol O2和1 mol O3 的体积相等,D错误。
7.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A 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uSO4+5H2O===CuSO4·5H2O,为化合反应,CuSO4·5H2OCuSO4+5H2O,为分解反应,Fe+CuSO4===Cu+FeSO4,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8.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电解质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解析:选B A项,纯碱是Na2CO3,属于盐;B项,CuSO4·5H2O是化合物,溶于水自身电离而使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C项,NaHSO4、NaHCO3均能电离出H+,但它们均属于盐;D项,NH4Cl、NH4NO3等铵盐中不含金属阳离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解析:选B 导电性强弱不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依据,尽管水导电性很差,但水仍然是电解质,A选项错误;酸、碱、盐属于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如CaO、Na2O等)也是电解质,C选项错误;HCl是电解质,但在熔融状态下,HCl没有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熔融状态时HCl不导电,D选项错误。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酸 碱 胶体
A 钨 硝酸 纯碱 蛋白质溶液
B 水银 硫酸 纯碱 烟
C C60 醋酸 熟石灰 雾
D 臭氧 碳酸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沉淀
解析:选C 纯碱为碳酸钠,不是碱,是盐,A、B错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D错误。
11.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Mr(甲)=Mr(乙)+Mr(丙)
D.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C 由题中分析可知,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故A正确;反应的特点是化合物生成单质,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则2Mr(甲)=3Mr(乙)+Mr(丙),故C错误;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有单质生成,A、B元素化合价一定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4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分子数为1NA
D.标准状况下,17 g OH-所含电子数和22.4 L NH3所含质子数均为10NA
解析:选D 64 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2 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A错误;没有指明氯化镁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化镁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质子数为10NA;17 g 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电子数为10NA,故D正确。
13.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
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 Na2CO3 AgNO3 盐酸
B.BaCl2 Na2CO3 盐酸 AgNO3
C.Na2CO3 盐酸 AgNO3 BaCl2
D.AgNO3 盐酸 BaCl2 Na2CO3
解析:选A
Na2CO3 AgNO3 BaCl2 盐酸
Na2CO3 — 沉淀 沉淀 气体
AgNO3 沉淀 — 沉淀 沉淀
BaCl2 沉淀 沉淀 — —
盐酸 气体 沉淀 — —
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AgNO3,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和稀盐酸,则甲是BaCl2,可推知乙为Na2CO3,丁为盐酸。
1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mol-1
解析:选D 含有1 mol O的CO、C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 mol,其物质的量之比为6∶3∶2,A错误;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22.4 L CO2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B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C错误;由n==知,NA=N×=b×= mol-1,D正确。
15.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分别如下:
(注:“-”表示营养液中不含该物质)
则两份营养液的成分( )
A.K+的物质的量相同 B.Cl-的物质的量相同
C.完全相同 D.SO的物质的量不同
解析:选A 从表中可以看出①②共有的离子为K+、Cl-和SO,计算出①中n(K+)=0.3 mol+0.4 mol=0.7 mol,n(SO)=0.3 mol,n(Cl-)=0.3 mol,②中n(K+)=0.1 mol+0.6 mol=0.7 mol,n(SO)=0.3 mol,n(Cl-)=0.1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如图为“铁链”图案,甲同学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在常温下都是气态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甲同学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乙、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①乙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②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两位同学的操作________(填“乙”“丙”“都”或“都不”)正确。
解析:(1)H2和CO2在常温下都是气态;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钠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氧化钠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氯化钠和氯化铁都是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2)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所以M的化学式为FeCl3;②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所以可以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3)最终都得到红褐色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1)A C B D (2)①FeCl3 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Fe(OH)3 胶体 ③出现红褐色沉淀 (3)都不
17.(10分)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解析:根据分散系的分类标准可知该分散系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1)胶体 金颗粒 (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 (3)不能
18.(11分)(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4)0.5 mol 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在______ mol Na2CO3中所含Na+数目与上述0.5 mol NaOH所含Na+数目相等。
(5)12.4 g Na2R含0.4 mol 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解析:(1)n===0.5 mol。
(2)每个Na2SO4·10H2O中含有Na+、SO、H2O数目分别为2、1、10,故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Na+、SO物质的量分别是1.5 mol×2=3 mol、1.5 mol,含H2O的数目为1.5 mol×10×6.02×1023 mol-1=9.03×1024。
(3)由碳酸钠化学式可知,1 mol碳酸钠含有1 mol碳原子,含有3 mol氧原子,所以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4)每个NaOH所含电子数目为20,故0.5 mol NaOH中含10 mol电子。0.5 mol NaOH中含Na+为0.5 mol,则0.25 mol的Na2CO3所含Na+也为0.5 mol。
(5)1 mol Na2R含有2 mol Na+,题目中有0.4 mol Na+,则应有0.2 mol Na2R。M(Na2R)===62 g·mol-1。Mr(Na2R)=62,求得Mr(R)=62-2×23=16。已知m(R)=1.6 g,根据n=,得n(R)=0.1 mol,则n(Na2R)=0.1 mol。
答案:(1)0.5 mol (2)3 mol 1.5 mol 9.03×1024或15NA (3)1∶3 (4)10 mol 0.25 (5)62 g·mol-1 16 0.1 mol
19.(12分)已知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根据下列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A、B、E、F分别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如果2 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________ 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如果A、B混合气体3.0 g(平均摩尔质量15 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 g,并得到O2________ mol。
解析: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由转化关系可知G为O2,E应为NaOH,F为Na2CO3,则A为H2,B为CO,C为H2O,D为C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B为CO,E为NaOH,F为Na2CO3;
(2)设生成气体的体积是x,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y,
2Na2O2+2H2O===4NaOH+O2↑ 转移电子
2 mol 22.4 L 2 mol
2 mol x y
则x=22.4 L,y=2 mol,数目为2NA;
(3)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再和过氧化钠反应。将2H2+O22H2O和2Na2O2+2H2O===4NaOH+O2↑相加:H2+Na2O2===2NaOH。同理可得:Na2O2+CO===Na2CO3,所以过氧化钠增重等于CO与H2的质量,故过氧化钠增重3.0 g;设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n1,氢气的物质的量是n2,则=15,整理得n1∶n2=1∶1,由二者质量有28n1+2n2=3.0,联立解得n1=0.10 mol,n2=0.10 mol,根据原子守恒CO、H2与O2反应后生成0.10 mol CO2,0.10 mol H2O,由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0.10 mol+×0.10 mol=0.10 mol。
答案:(1)H2 CO NaOH Na2CO3 (2)22.4 2NA (3)3.0 0.10
20.(12分)(1)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a∶b和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摩尔质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 mol,CO占总质量的________%。
(6)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1)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1.92 g÷0.03 mol=64 g·mol-1,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2)在T、P相同时,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15∶8=∶,计算得M(A)=30 g·mol-1。
(3)在T、V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4∶11=∶,计算得M(A)=44 g·mol-1。
(4)平均摩尔质量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b,物质的量之比为a∶b,二者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1;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6a∶b,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1。
(5)标准状况下39.2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75 mol,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计算得出x=1,y=0.75,即混合气体中CO为1 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1 mol CO的质量为28 g·mol-1×1 mol=28 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100%≈45.9%。
(6)分解完毕,体积变为原来的,因为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体积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所以气体分子数也为原来的,A的氢化物AH3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其中一种必然为H2,另一种设为Am,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得,mAH3=Am+H2,m×=,解得m=4,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A4。
答案:(1)64 (2)30 g·mol-1 (3)44 g·mol-1
(4) g·mol-1 g·mol-1
(5)1.75 45.9 (6)A4(一)主干知识·系统整合
一、物质的分类
二、物质的转化
三、物质的化学计量
1.物质分类方法有哪些?
提示: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2.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溶液和胶体?
提示: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通过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用一束可见光照射该液体,若从入射光的侧面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液体为胶体)。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本身是否电离。
4.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提示:不一定,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
5.生成盐的反应,包含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提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的常用方法哪些?
提示:(1)根据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量(n):M=。
(2)根据一定质量(m)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M=NA·。
(3)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ρ×22.4(g·mol-1)。
(4)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D。
7.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示:(1)适用范围:气态物质,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2)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若不是气体或非标准状况均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3)1 mo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8.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注意点有哪些?
提示:(1)抓“两看”,突破气体与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在“标准状况”;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
(2)排“干扰”,突破质量(或物质的量)与状况无关陷阱。
(3)记“组成”,突破陷阱。
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等)的数目;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二)课题探究·提升素养
课题——探秘泡腾片
泡腾片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剂型,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目前,国内开发的泡腾片剂类型有外用型和口服型两大类,口服型主要为药用和保健泡腾片两类,药用型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感染等病症,如阿司匹林泡腾片、乙酰氨基酚泡腾片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等;保健型主要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营养保健品,如维C泡腾片、补钙泡腾片和补铁泡腾片等。
探究目标 一 泡腾片组分的物质分类及转化
泡腾片的处方由主药、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和其他辅料组成。与普通片剂不同的是泡腾片中使用的崩解剂为泡腾崩解剂,泡腾崩解剂包括酸源和碱源,常用的酸源有柠檬酸、苹果酸、硼酸、酒石酸、富马酸、无机矿酸(盐酸)等;常用的碱源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及其二者的混合物。
1.酸源(柠檬酸)属于哪类物质?碱源(碳酸钠)属于碱吗?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构建物质的分类图。
提示:柠檬酸属于酸,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
2.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属于电解质吗?若是请写出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用RCOOH表示柠檬酸的化学式,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类型。
提示:二者都是电解质;NaHCO3===Na++HCO;
RCOOH+NaHCO3===RCOONa+H2O+CO2↑;复分解反应。
探究目标 二 泡腾片的性质和组成探究
1.有同学把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根据产品介绍,该同学怀疑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形成的液体是胶体,你认为他应该如何验证?
提示:用激光笔照射液体,若看到光亮的通路,说明是胶体,否则不是。
2.产品说明书上标明每片泡腾片的质量是4 g,维生素C的含量为。求每片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维生素C(分子式:C6H8O6)的物质的量。
提示:每片药剂中含有维生素C的质量为m=4× g=8×10-3 g,则每片含有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为n===4.5×10-5 mol。
(三)阶段验收·质量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电离时生成的阴阳离子类型 酸、碱、盐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②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4.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1 mol 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D.分散质粒子可能是单个的有机大分子,也有可能是小分子的聚集体
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可能为( )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
B.2 mol H2含有NA个原子
C.任意温度和压强下,2 mol NH3的质量都是34 g
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1 mol O3 的体积不相等
7.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8.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电解质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酸 碱 胶体
A 钨 硝酸 纯碱 蛋白质溶液
B 水银 硫酸 纯碱 烟
C C60 醋酸 熟石灰 雾
D 臭氧 碳酸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沉淀
11.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Mr(甲)=Mr(乙)+Mr(丙)
D.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4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分子数为1NA
D.标准状况下,17 g OH-所含电子数和22.4 L NH3所含质子数均为10NA
13.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
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 Na2CO3 AgNO3 盐酸
B.BaCl2 Na2CO3 盐酸 AgNO3
C.Na2CO3 盐酸 AgNO3 BaCl2
D.AgNO3 盐酸 BaCl2 Na2CO3 Na2CO3 AgNO3 BaCl2 盐酸
Na2CO3 — 沉淀 沉淀 气体
AgNO3 沉淀 — 沉淀 沉淀
BaCl2 沉淀 沉淀 — —
盐酸 气体 沉淀 — —
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AgNO3,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和稀盐酸,则甲是BaCl2,可推知乙为Na2CO3,丁为盐酸。
1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mol-1
15.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分别如下:
(注:“-”表示营养液中不含该物质)
则两份营养液的成分( )
A.K+的物质的量相同 B.Cl-的物质的量相同
C.完全相同 D.SO的物质的量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如图为“铁链”图案,甲同学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在常温下都是气态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甲同学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乙、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①乙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②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两位同学的操作________(填“乙”“丙”“都”或“都不”)正确。
17.(10分)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18.(11分)(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4)0.5 mol 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在______ mol Na2CO3中所含Na+数目与上述0.5 mol NaOH所含Na+数目相等。
(5)12.4 g Na2R含0.4 mol 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19.(12分)已知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根据下列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A、B、E、F分别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如果2 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________ 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如果A、B混合气体3.0 g(平均摩尔质量15 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 g,并得到O2________ mol。
20.(12分)(1)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a∶b和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摩尔质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 mol,CO占总质量的________%。
(6)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阶段质量检测(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C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项正确;“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描述的是铁置换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项正确;句中描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错误;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2.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电离时生成的阴阳离子类型 酸、碱、盐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解析:选A 化学反应依据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化合物电离时根据阴阳离子类型而分为酸、碱与盐,故B正确;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C正确;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故D正确。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②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解析:选C 因大圆圈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包含关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哪个是氧化物哪个是碱难以确定。
4.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1 mol 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D.分散质粒子可能是单个的有机大分子,也有可能是小分子的聚集体
解析:选C Fe(OH)3胶体粒子由多个Fe(OH)3组成,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NA个,C错误。
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可能为( )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解析:选B 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
B.2 mol H2含有NA个原子
C.任意温度和压强下,2 mol NH3的质量都是34 g
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1 mol O3 的体积不相等
解析:选C Cl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Cl2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2=71 g·mol-1,A错误;1 mol任何物质具有的微粒数为NA,2 mol H2含有2NA个分子,一个氢气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故2 mol H2含有4NA个原子,B错误;任意温度和压强下,摩尔质量不受温度和体积的影响,NH3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1,故2 mol NH3的质量都是34 g,C正确;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具有的体积都约为22.4 L,相同条件下,1 mol O2和1 mol O3 的体积相等,D错误。
7.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A 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uSO4+5H2O===CuSO4·5H2O,为化合反应,CuSO4·5H2OCuSO4+5H2O,为分解反应,Fe+CuSO4===Cu+FeSO4,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8.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电解质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解析:选B A项,纯碱是Na2CO3,属于盐;B项,CuSO4·5H2O是化合物,溶于水自身电离而使溶液导电,属于电解质;C项,NaHSO4、NaHCO3均能电离出H+,但它们均属于盐;D项,NH4Cl、NH4NO3等铵盐中不含金属阳离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解析:选B 导电性强弱不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依据,尽管水导电性很差,但水仍然是电解质,A选项错误;酸、碱、盐属于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如CaO、Na2O等)也是电解质,C选项错误;HCl是电解质,但在熔融状态下,HCl没有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熔融状态时HCl不导电,D选项错误。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酸 碱 胶体
A 钨 硝酸 纯碱 蛋白质溶液
B 水银 硫酸 纯碱 烟
C C60 醋酸 熟石灰 雾
D 臭氧 碳酸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沉淀
解析:选C 纯碱为碳酸钠,不是碱,是盐,A、B错误;氢氧化铁沉淀不是胶体,D错误。
11.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Mr(甲)=Mr(乙)+Mr(丙)
D.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C 由题中分析可知,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2,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故A正确;反应的特点是化合物生成单质,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BA3―→B2+3A2,则2Mr(甲)=3Mr(乙)+Mr(丙),故C错误;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有单质生成,A、B元素化合价一定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4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分子数为1NA
D.标准状况下,17 g OH-所含电子数和22.4 L NH3所含质子数均为10NA
解析:选D 64 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 mol,1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2 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A错误;没有指明氯化镁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氯化镁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质子数为10NA;17 g 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电子数为10NA,故D正确。
13.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
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 Na2CO3 AgNO3 盐酸
B.BaCl2 Na2CO3 盐酸 AgNO3
C.Na2CO3 盐酸 AgNO3 BaCl2
D.AgNO3 盐酸 BaCl2 Na2CO3
解析:选A
Na2CO3 AgNO3 BaCl2 盐酸
Na2CO3 — 沉淀 沉淀 气体
AgNO3 沉淀 — 沉淀 沉淀
BaCl2 沉淀 沉淀 — —
盐酸 气体 沉淀 — —
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AgNO3,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和稀盐酸,则甲是BaCl2,可推知乙为Na2CO3,丁为盐酸。
1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mol-1
解析:选D 含有1 mol O的CO、C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 mol,其物质的量之比为6∶3∶2,A错误;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22.4 L CO2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B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C错误;由n==知,NA=N×=b×= mol-1,D正确。
15.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分别如下:
(注:“-”表示营养液中不含该物质)
则两份营养液的成分( )
A.K+的物质的量相同 B.Cl-的物质的量相同
C.完全相同 D.SO的物质的量不同
解析:选A 从表中可以看出①②共有的离子为K+、Cl-和SO,计算出①中n(K+)=0.3 mol+0.4 mol=0.7 mol,n(SO)=0.3 mol,n(Cl-)=0.3 mol,②中n(K+)=0.1 mol+0.6 mol=0.7 mol,n(SO)=0.3 mol,n(Cl-)=0.1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如图为“铁链”图案,甲同学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在常温下都是气态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甲同学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乙、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①乙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②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两位同学的操作________(填“乙”“丙”“都”或“都不”)正确。
解析:(1)H2和CO2在常温下都是气态;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钠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氧化钠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氯化钠和氯化铁都是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2)①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所以M的化学式为FeCl3;②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所以可以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3)最终都得到红褐色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1)A C B D (2)①FeCl3 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Fe(OH)3 胶体 ③出现红褐色沉淀 (3)都不
17.(10分)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解析:根据分散系的分类标准可知该分散系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1)胶体 金颗粒 (2)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 (3)不能
18.(11分)(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4)0.5 mol 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在______ mol Na2CO3中所含Na+数目与上述0.5 mol NaOH所含Na+数目相等。
(5)12.4 g Na2R含0.4 mol 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解析:(1)n===0.5 mol。
(2)每个Na2SO4·10H2O中含有Na+、SO、H2O数目分别为2、1、10,故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Na+、SO物质的量分别是1.5 mol×2=3 mol、1.5 mol,含H2O的数目为1.5 mol×10×6.02×1023 mol-1=9.03×1024。
(3)由碳酸钠化学式可知,1 mol碳酸钠含有1 mol碳原子,含有3 mol氧原子,所以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4)每个NaOH所含电子数目为20,故0.5 mol NaOH中含10 mol电子。0.5 mol NaOH中含Na+为0.5 mol,则0.25 mol的Na2CO3所含Na+也为0.5 mol。
(5)1 mol Na2R含有2 mol Na+,题目中有0.4 mol Na+,则应有0.2 mol Na2R。M(Na2R)===62 g·mol-1。Mr(Na2R)=62,求得Mr(R)=62-2×23=16。已知m(R)=1.6 g,根据n=,得n(R)=0.1 mol,则n(Na2R)=0.1 mol。
答案:(1)0.5 mol (2)3 mol 1.5 mol 9.03×1024或15NA (3)1∶3 (4)10 mol 0.25 (5)62 g·mol-1 16 0.1 mol
19.(12分)已知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根据下列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A、B、E、F分别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如果2 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________ 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如果A、B混合气体3.0 g(平均摩尔质量15 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 g,并得到O2________ mol。
解析: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由转化关系可知G为O2,E应为NaOH,F为Na2CO3,则A为H2,B为CO,C为H2O,D为C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B为CO,E为NaOH,F为Na2CO3;
(2)设生成气体的体积是x,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y,
2Na2O2+2H2O===4NaOH+O2↑ 转移电子
2 mol 22.4 L 2 mol
2 mol x y
则x=22.4 L,y=2 mol,数目为2NA;
(3)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再和过氧化钠反应。将2H2+O22H2O和2Na2O2+2H2O===4NaOH+O2↑相加:H2+Na2O2===2NaOH。同理可得:Na2O2+CO===Na2CO3,所以过氧化钠增重等于CO与H2的质量,故过氧化钠增重3.0 g;设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n1,氢气的物质的量是n2,则=15,整理得n1∶n2=1∶1,由二者质量有28n1+2n2=3.0,联立解得n1=0.10 mol,n2=0.10 mol,根据原子守恒CO、H2与O2反应后生成0.10 mol CO2,0.10 mol H2O,由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生成氧气的体积为×0.10 mol+×0.10 mol=0.10 mol。
答案:(1)H2 CO NaOH Na2CO3 (2)22.4 2NA (3)3.0 0.10
20.(12分)(1)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a∶b和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摩尔质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 mol,CO占总质量的________%。
(6)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解析:(1)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1.92 g÷0.03 mol=64 g·mol-1,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2)在T、P相同时,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15∶8=∶,计算得M(A)=30 g·mol-1。
(3)在T、V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4∶11=∶,计算得M(A)=44 g·mol-1。
(4)平均摩尔质量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b,物质的量之比为a∶b,二者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1;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6a∶b,平均摩尔质量为= g·mol-1。
(5)标准状况下39.2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75 mol,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计算得出x=1,y=0.75,即混合气体中CO为1 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75 mol,1 mol CO的质量为28 g·mol-1×1 mol=28 g,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100%≈45.9%。
(6)分解完毕,体积变为原来的,因为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体积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所以气体分子数也为原来的,A的氢化物AH3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其中一种必然为H2,另一种设为Am,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得,mAH3=Am+H2,m×=,解得m=4,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A4。
答案:(1)64 (2)30 g·mol-1 (3)44 g·mol-1
(4) g·mol-1 g·mol-1
(5)1.75 45.9 (6)A4阶段质量检测(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句中体现的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
选项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B 根据电离时生成的阴阳离子类型 酸、碱、盐
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酸、碱、盐、氧化物等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②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4.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1 mol Fe3+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D.分散质粒子可能是单个的有机大分子,也有可能是小分子的聚集体
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可能为( )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的摩尔质量为35.5 g·mol-1
B.2 mol H2含有NA个原子
C.任意温度和压强下,2 mol NH3的质量都是34 g
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1 mol O3 的体积不相等
7.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上述描述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离子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8.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
B.CuSO4·5H2O属于电解质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单质 酸 碱 胶体
A 钨 硝酸 纯碱 蛋白质溶液
B 水银 硫酸 纯碱 烟
C C60 醋酸 熟石灰 雾
D 臭氧 碳酸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沉淀
11.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Mr(甲)=Mr(乙)+Mr(丙)
D.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4NA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的分子数为1NA
D.标准状况下,17 g OH-所含电子数和22.4 L NH3所含质子数均为10NA
13.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
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
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 Na2CO3 AgNO3 盐酸
B.BaCl2 Na2CO3 盐酸 AgNO3
C.Na2CO3 盐酸 AgNO3 BaCl2
D.AgNO3 盐酸 BaCl2 Na2CO3 Na2CO3 AgNO3 BaCl2 盐酸
Na2CO3 — 沉淀 沉淀 气体
AgNO3 沉淀 — 沉淀 沉淀
BaCl2 沉淀 沉淀 — —
盐酸 气体 沉淀 — —
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AgNO3,能生成气体的是Na2CO3和稀盐酸,则甲是BaCl2,可推知乙为Na2CO3,丁为盐酸。
1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B.28 g CO和22.4 L CO2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
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mol-1
15.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分别如下:
(注:“-”表示营养液中不含该物质)
则两份营养液的成分( )
A.K+的物质的量相同 B.Cl-的物质的量相同
C.完全相同 D.SO的物质的量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如图为“铁链”图案,甲同学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 )两种物质在常温下都是气态
(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甲同学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乙、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①乙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②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两位同学的操作________(填“乙”“丙”“都”或“都不”)正确。
17.(10分)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0%白磷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60 mL。
②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0.75 mL,再滴加0.1 mol·L-1的碳酸钾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④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为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从侧面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18.(11分)(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含H2O的数目是________。
(3)一定量的Na2CO3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4)0.5 mol 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在______ mol Na2CO3中所含Na+数目与上述0.5 mol NaOH所含Na+数目相等。
(5)12.4 g Na2R含0.4 mol Na+,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19.(12分)已知C和H2O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和H2。根据下列物质间转换的框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框图中物质A、B、E、F分别指代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如果2 mol Na2O2与足量水蒸气反应,可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________ L;同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是________。(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如果A、B混合气体3.0 g(平均摩尔质量15 g·mol-1),在与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Na2O2层,可使Na2O2增重________ g,并得到O2________ mol。
20.(12分)(1)标准状况下,1.92 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4)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a∶b和质量比为a∶b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其平均摩尔质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 mol,CO占总质量的________%。
(6)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