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相互作用章末复习(知识点、配套习题、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力的相互作用章末复习(知识点、配套习题、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12-03 10: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学习目标
1.力
①知道力的概念,在具体问题中能说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知道力的三要素,会正确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2.重力
①知道重力的概念。
②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
③知道重心的概念。
3.弹力
①知道弹力的概念,能正确描述弹力的方向。
②运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不讨论组合弹簧劲度系数的问题)
4.摩擦力
①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
②知道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的概念(不出现最大静摩擦因数)。正确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③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④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
5.力的合成和分解
①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②能够正确区分矢量与标量。
③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
二、知识梳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学法指导
1.本章学习方法概述:
(1)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做受力示意图:按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做到不丢力、不添力。
③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④结合物理规律的应用,受力分析不能孤立地进行,在许多情况下要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才能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知识:
①共点力的合成方法:做图法和计算法。
②力的分解的特点:同一个力,若没有其它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力(因为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③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2.典型问题分析
例1 如图3-1所示,一个排球放在排球馆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落里,已知排球处于静止状态,地板BC和墙面AB都为光滑表面,请你判断下列有关排球受力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排球受地面的支持力、重力和AB墙面给球的弹力
B.排球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
C.排球只受重力
D.因为不知排球是否发生形变,所以无法判断AB墙面对排球是否有弹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1 图3-2
学法点拨:
1.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方法
可用假设法根据受力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当受力物体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时,设想去掉产生弹力的施力物体,若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那么该物体一定受到弹力,反之就没有受到弹力。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引起物体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跟形变或发生形变的趋势相反,而与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1)线或绳只能因受拉力而发生形变,因此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在平面上产生的弹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力或支持力)垂直于平面,在曲面处产生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在一个点处产生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
思考题:在半球形光滑容器内,放置一细杆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图3-3所示,细杆与容器的接触点分别为A、B两点,请你判断A、B两点杆所受弹力的方向。(提示:在A点,杆的端点跟球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该处球面的切面,指向球心;在B点,容器的边缘跟杆的侧面接触,该处的支持力应垂直于杆向上,如图3-4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3 图3-4
例2 如图3-5所示,一辆载重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行驶在通往机场的高速路上,车上装有一个集装箱。突然,司机发现前面一辆重型卡车翻倒在路面上,司机立刻采取刹车措施,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试判断在上述过程中的以下几个阶段,集装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假设(1)(3)两种情况下,集装箱与车厢地板之间均无相对滑动)
(1)载重卡车匀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时;
(2)载重卡车急刹车,集装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
(3)故障车被拖车拖走后,载重卡车由静止又重新起动时。
学法点拨:
1.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两物体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1)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滑动的方向,该方向即为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为相对运动趋势的反方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因此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思考题:
如图3-6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体A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对斜面作用于物体A的静摩擦力的判定正确的是 (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答案:ABCD)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6
例3 学校的学生宿舍楼走廊要安装照明灯,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向全体学生征集安装方案,李明同学设计的安装方式如图3-7中甲图所示,已知吊灯重40N,李明设计的绳AO与天花板间的夹角为53°,BO为固定细绳的水平横梁,已知细绳OA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N,请你求出横梁BO受到细绳的作用力大小为多少?并判断此种安装方式是否安全?若甲图中把细绳与天花板的连接点A向左平移,则灯对细绳AO的拉力及横梁BO受到的拉力大小有何变化?还能否保证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7
学法点拨:
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3-8甲所示,作图时合力、分力作用点应相同,表示力的射线用实线,其余的线用虚线。
(2)三角形定则:求两个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力F1、F2的合力,可在F1的末端做F2的图示,然后自F1的始端向F2的末端做有向线段,该有向线段即表示F1、F2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三角形定则求合力如图3-8乙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8
2.求一个已知力的实际分力的方法步骤:
(1)根据物体(或结点)所处的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3)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行四边形,利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思考题:
一艘快艇由东向西行驶,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风,风力为1.0×104N,要使船沿着航线航行,且保证推动船前进的力为3.0×104N,则船上发动机应对船产生多大的牵引力?
(答案:,方向为东偏北方向)
例4 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9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在悬挂的竖直弹簧下面加挂钩码,逐渐使弹簧伸长,测量得到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的弹力F大小相等)及相对应的弹簧伸长量x。
下表是该同学测得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0.5 1.0 1.5 2.0 2.5
弹簧测力计的伸长x/cm 2.6 5.0 6.8 9.8 12.4
(1)请你在图3-10中的坐标系中作出F-x图象;
(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关系式(x用m做单位);
(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9 图3-10
学法点拨:
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11
(1)先测出弹簧的原长l0,然后再测出每次加挂钩码之后的长度l,通过计算得到相对应的弹簧伸长量x=l-l0。
(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时,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作出一条平滑的图线,要让图线经过尽可能多的点。若所画的点不能正好都在这条图线上,要注意使图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3)在加挂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四、练习题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自然界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引力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附近的表现,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引起的 ( )
A.引力相互作用 B.电磁相互作用
C.强相互作用 D.弱相互作用
2.双层巴士靠站后,上车乘客向上层的后方走动,此时车的重心 ( )
A.向前上方移动 B.向后上方移动 C.向下移动 D.不变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龙舟赛上,运动员们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奋力划动木桨,则使龙舟在水中快速前进的力是水对木桨的作用力
C.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C.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
D.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重力有可能不同
5.用图示法分别画出下面几种情景中所指的力,并同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A.从空中自由落下的铁球受到的重力是30N。
B.两人合提一桶水,各用80N的拉力,两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45°。
C.一人用100N的拉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扩展练习
6.如图3-12所示,试用重心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技术?
7.如图3-13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质量相等)的木料做成的,D是AC连线的中点,F是AB的中点,G是BC的中点,E是F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重心在 ( )
A.F点 B.D点 C.E点 D.G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12 图3-13
8.下列情况中,一只足球所受的重力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把它从北极拿到赤道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让它漂浮在水面上
D.比赛中,当足球在空中飞行时
9.一条放在地面上的长为L的柔软匀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粗绳,向上提其一端刚好使其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长为L的均匀直钢管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抬起一端使其与水平地面成30°角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
第二节 弹力
1.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2.关于弹力,正确的说法是 ( )
A.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压力
B.压力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
C.弹簧不受力时,它的劲度系数为零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成正比
图3-14
3.如图3-14所示,两弹簧秤平放在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滑水平桌面上,乙的一端系于墙上,两弹簧秤挂钩相连,当在甲的一端挂钩上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甲时,则甲、乙两弹簧秤读数分别是 ( )
A.100N,0 B.100N,100N C.0,100N D.200N,200N
4.如图3-15所示,将一只篮球放在体育馆的墙角处静止不动,墙壁和地面都是光滑的,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面对球有向上的弹力
B.地面若很坚硬而不发生形变,对球则无弹力的作用
C.墙壁对球有向右的弹力
D.若墙壁略有倾斜,则墙壁对球可能有斜向上的弹力
图3-15
5.磅秤上站着一个重500N的人,同时放着一个重30N的物体,当此人用20N的力竖直向上提这个物体时 ( )
A.磅秤上的示数减少20N B.磅秤的示数不会改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为30N D.人对磅秤的压力是500N
扩展练习
图3-16
6.如图3-16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球A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7.画出图3-17中静止的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8.一个弹簧测力计,由于更换弹 ( http: / / www.21cnjy.com )簧,不能直接在原来的均匀刻度上读数,经测试,不挂重物时,示数为2N;挂100N的重物时,示数为92N(弹簧仍在弹性限度内)。那么,当读数为20N时,所挂物体的实际重力为__N。
9.一弹簧的两端各用10N的外力向外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伸,弹簧伸长了6cm,现将其中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用5N的外力来拉伸它,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17
A.6cm B.3cm C.1.5cm D.0.75cm
第三节 摩擦力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车的车轮和钢轨间的摩擦力有时是有利的
B.磁悬浮列车是通过悬浮来减少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
C.人走路时,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D.自行车轮胎和把套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保证骑车安全
2.皮带运输机把物体匀速送往高处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 )
A.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同向 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C.摩擦力为零 D.因不知相对运动趋势,故不能判定
3.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的墙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梯子受到( )
A.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
B.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三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D.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4.请你来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B.在汽车的轮与轴之间安装了轴承,是想变滑动为滚动
C.酒瓶竖直用手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受的摩擦力不变
D.减小摩擦阻力是磁悬浮列车提高时速的一个重要方面
5.一个木块置于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地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在一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前滑行,当水平拉力增大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将 (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
6.如图3-18所示,重为2 ( http: / / www.21cnjy.com )0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最大静摩擦力为60N,那么当水平拉力F由零逐渐增加到58N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N;当水平拉力F由65N逐渐减小到58N时,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N。
图3-18
扩展练习
7.人骑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下列关于自行车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
B.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前
C.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D.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8.如图3-19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右运动的物体,物体的质量为20kg,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它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g取10N/kg) ( )
A.10N,水平向右 B.10N,水平向左 C.20N,水平向右 D.20N,水平向左
9.如图3-20所示,用水平力F把铁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在竖直墙上,此时重力为G的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 )
A.μF B.μF+G C.G D.μG
图3-19 图3-20
10.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N,要使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沿斜面向上对物体的推力F的大小范围应是______;当力F的大小为______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g取10m/s2)
第四节 力的合成
1.下面关于两个分力F1、F2及它们的合力F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F的作用效果一定与F1、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的力
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
2.如图3-21所示,F1、F2为两个分力,F为其合力,图中正确的合力矢量图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21
3.两个共点力的合力最大为15N,最小为5N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为______和______,如果这两个力的夹角为90°,则合力大小为______。
4.在《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了如图3-22所示的图形,图中P为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分别用两只弹簧秤和用一只弹簧秤时,都将结点拉到O点,实验中你要比较的是图中和__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__是实验直接测得的合力,这个实验是要验证__。
5.如图3-23所示,细绳AC和BC共同吊起一个重10N的物体,请用作图法求出两细线上的拉力大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22 图3-23
扩展练习
6.如图3-24,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沿桌面的同一直线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
A.10N,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 D.零
图3-24 图3-25
7.如图3-25所示,一个重5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10N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 )
A.0N B.60N,方向竖直向上
C.40N,方向竖直向上 D.40N,方向竖直向下
8.如图3-26所示,在做“验证力的平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 ( )
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C.增大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D.增大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图3-26
9.有三个共点力,向正东的力F1= ( http: / / www.21cnjy.com )10N,向正北的力F2=4N,向正西的力F3=7N,则其合力F等于______N,合力与力F1的夹角θ等于______。
第五节 力的分解
1.将一个大小为7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
A.4N B.7N C.11N D.12N
2.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F1和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F2,那么 ( )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方向和F1相同,大小等于Gcosθ
C.F2就是物体受的静摩擦力
D.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和F1相同,大小等于Gsinθ
3.如图3-27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27
4.把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分力,下列分解的情况可能的是( )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分力在同一直线上,并与F重合
C.两分力都比F大 D.两分力都跟F垂直
5.如图3-28所示,在轻质的三角架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B点用细绳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则水平横梁受到的是______力作用,斜梁BC受到的是______力作用(选填“拉”或“压”)。
扩展练习
6.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当斜面的倾角变小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B.物体对斜面的静摩擦力增大,方向沿斜面向下
C.物体对斜面的静摩擦力减小,方向沿斜面向下
D.物体不会沿斜面下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28
7.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在同样的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各物体受到的拉力情况如图3-29所示,则 ( )
A.三个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B.甲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C.乙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丙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29 图3-30
8.用一根细绳沿水平方向把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拉至如图3-30中实线位置A,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O点,这时电线CA上所受拉力为T1,绳OA上所受拉力为T2。如果把电灯拉到如图中虚线位置A′,水平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O′点,则T1和T2的大小变化是 ( )
A.T1、T2都增大 B.T1增大、T2不变
C.T1、T2都减小 D.T1减小、T2不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B 2.B 3.ABC 4.CD 5.略
6.答:背越式过杆时,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状呈反弓形,重心位置在人体之下,人可以跳过的横杆高度超过人重心的高度。而采用“跨越式”等姿势,横杆高度均在重心高度之下,所以在重心升高相同高度的情况下,“背越式”可以跳过更高的横杆。
7.C 8.AB 9.L/2,L/4
第二节 弹力
1.A 2.D 3.B 4.A 5.BC
6.C 7.图略8.20N(提示:设后来所挂重物的重力为G',则由胡克定律得100:(92-2)=G':(20-2),故G'=20N)
9.B
第三节 摩擦力
1.ABD 2.A 3.D 4.ABCD 5.B 6.0N,50N 7.C 8.D 9.AC 10.6-14N,10N
第四节 力的合成
1.AC 2.AC 3.5N,10N; ( http: / / www.21cnjy.com )11.2N 4.F3、F4,F3平行四边形定则 5.两拉力的合力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上,根据所作平行四边形量得TAC约为8.7N;TBC约为5.0N。6.D 7.A 8.A 9.5N,53°
第五节 力的分解
1.D 2.B 3.C 4.ABC 5.拉,压 6.CD 7.D 8.A 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