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课堂笔记》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各节知识点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编课堂笔记》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各节知识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12-01 21: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1节大气层
一、大气的重要性
1.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2.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3.大气的重要性
[思考]: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日夜温差增大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1.温度的垂直分布图(P50 图2-1)
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强)。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因为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三、大气的分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2、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
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对流层的温度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空气的对流。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思考]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五、[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2节气温
一、天气
1.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天气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晴转多云,午后有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阵雨;偏北风2-3级,午后加大到4-5级;今天白天最高温度32℃,最低26℃;相对湿度最大80%,最小55%,森林火险1级,林区不易着火。
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看出,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其它还包括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要素。
2.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判断下列是天气还是天气现象: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秋高气爽 小雨加雪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下干 雷电交加 四季如春
3.[补充]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
在气象观测中,除了使用普通温度计定时测量气温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思考]:液体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思考]:为什么要把气象预报中的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呢?
①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②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思考]:百叶箱以及百叶箱中温度计的放置有什么要求?
①百叶箱放置在一块开阔的草坪上,为什么要放在离地大约1.5-2米的高度?(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②百叶箱的门朝向哪个方向开着?为什么?(朝北方开着,防止观测时太阳直射箱内的温度计)
③百叶箱为什么要漆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
④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如何放置的?为什么不是竖直放置?(横着放,为了避免重力的影响)
3.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这是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了解:世界最高气温58.8℃,巴士拉(伊拉克),1921年7月8日;
中国最高气温47.6℃,吐鲁番,1941年7月5日;
世界最低气温-89.2℃,俄罗斯东方站(南极),1983年7月21日;
中国最低气温-52.3℃,漠河,1969年2月13日。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 ℃,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
(2)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吐舌头的表现;青蛙和蛇的冬眠等。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复习大气层: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2.概念: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3.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
①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
②在空可乐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可乐瓶壁向里凹陷收缩。
③马德保半球实验
[思考]马德保半球实验除了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还说明了什么?
④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还可以测定大气压的大小。www.中www.中考资源网
4.生活中的大气压
(1) 喝饮料依靠大气压 (2)塑料吸盘挂衣钩 (3) 茶壶倒水 (4) 注射器吸药水 (5) 抽水机抽水
二、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
空盒气压计: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携带比较方便。
计算:1 mmHg等于多少hPa?(Hg的密度ρ=13.6×10 kg/m )
水银气压计:内有一支细玻璃管,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值(mm)即为大气压。测量比较精确。
2.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减小。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帕(760mmHg柱)。这个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思考]:①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②如此大的大气压,为什么人没有受压的感觉?
三、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实验:用双手分别捏着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两纸条内侧气体的流速较大,内侧气体压强较小,外侧气体压强较大,两纸条并拢。
实验表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现象思考:
①为什么火车站站台上的旅客要站在标志线以外等候?
②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空?
③足球中的“香蕉球”
3.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历史上两船相撞的事故的教训,人们对航行中的船速和船之间的间距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四、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特点: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②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③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大气压也会不同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高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画图说明)
五、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①人的情绪、心情受气压影响较大
②人对气压的变化有逐步适应的过程(高山反应的自身调节)
③人体内也有压强。当体内外压强失去平衡后,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思考]:拔罐疗法,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宇航服?
六、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实验: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
现象:增大气压时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
减小气压时原来不在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
结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思考]:用该知识点解释高压锅煮饭的原理和好处
七、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①真空压缩保存袋
②吸尘器
③离心式水泵、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用图分析)
[思考]:为什么在启动机器前要先灌满水以及工作的主要过程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风和降水
一、风的概念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两个地方有气压差,就会形成风。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二、风向和风速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图,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的8种风向和表示方法:
风向由风矢表示,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
风向秆: 指出风的方向,有8个方位。
风羽: 由几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
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箭矢所
指方向为风的方向;尾羽的数量和和形状
表示风力大小,如二根尾羽是四级风,三
根尾羽为六级风,四根尾羽为七级风,尾
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八级或八级以上。
测量仪器:风向标
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
风向?
2.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度量单位:米/秒、千米/时等。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测量仪器:风速仪
P68图:风级,风的名称,风速以及陆地上的风效之间的联系。
三、风的利用
大风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如刮倒建筑物、毁坏农作物、形成风暴潮、倾覆船只等。
但风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风媒花、风车磨麦、带来湿润或干燥等活动。
四、空气的湿度
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
①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②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③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所以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小。
④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水的可能性越大。故能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例如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 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因沾上水分变软不能高飞。
思考:相对湿度的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
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
五、降水
1.水汽凝结实验
现象:烧杯的空气中出现水雾,即发生水汽凝结。
结论: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得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水汽凝结的条件: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
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3、降水量的观测:
⑴度量单位:毫米
⑵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注: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5节天气预报
一、怎样看天气预报
阴是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7/10之间,天空的总云量在5/10-3/10之间为少云,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为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之间为中雨,大于15毫米为大雨。www.中考资源网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二、天气图
1.天气图是表示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所以在天气图的底图上,会标有一些城市、河流、山脉的名称。
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在1853年绘制的11月12日欧洲天气图。
2.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3.天气系统: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分析出一些对天气造成影响的系统,这些系统我们称为天气系统。
4.常见的天气系统:
①高压系统
等压线分布特点:越往中心气压越高的封闭的等压线组成了一个高压系统。
思考:统会对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利用前面已学的知识,高压控制下,天气晴好。
②低压系统
等压线分布特点:越往中心气压越低的封闭的等压线组成了低压系统。
低压系统控制下,会带来阴雨天气。
③冷锋、暖锋系统
在冷空气团和暖空气团之间会有一个交界面,这个交界面就称为“锋面”。
冷锋:当冷空气团的势力较强时,冷空气团除了俯 ( http: / / www.21cnjy.com )冲到暖空气团下面,还会推着暖空气团向前移动,我们把向暖空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为冷锋。冷锋会带来降温、降水、大风的天气。
思考:我们有过受冷锋影响带来的天气变化这样的亲身感受吗?
冷空气南下,有降水、降温、大风出现
暖锋:如果暖空气团的势力较强,暖空气团除了沿冷空气团爬升,还会推着冷空气团移动,我们把向冷空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为暖锋。
暖锋会带来降水、升温的天气。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气候
概念: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季风等。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⑴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也比较大),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⑵地球表面温度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热带、北温带。
海南气候特征: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
漠河气候特征: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二、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思考:夏天人们都喜欢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边度假避暑,因为夏天内陆天气比较炎热,海边则比较凉快。因为夏天海水温度升高的慢,陆地温度升高的快,造成温度差,从而产生对流,将凉爽的海风带到陆地上。造成这种温差的原因?
书本实验:
①实验表明:在吸收相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量时,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要多加热一些时间,即水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②以上的实验反映了水与煤油这两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以此延伸,就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比热
⑴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⑵比热单位:焦/(千克·℃)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⑶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的含义:单位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⑷书本比热表的阅读:
①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②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③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3.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丰富。
四、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在对流层内,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阳坡气温高。(潮湿的气流前进时,受到山地的阻挡,连着山坡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下降,气流中含有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雨,降落在迎风坡上,这种降雨叫地形雨)
五、季风
1.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气压高,太平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温高,气压低,风从中国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偏北风;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偏南风。
2.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东南风)。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一、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度季风气候。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①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②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③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三、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3、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引发洪水,导致洪水危害增大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其它还有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
2.温室效应: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www.中考资源网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被称为城市的热岛现象。(气温较高,温度较低,雾增多)